探訪泉州僑批館南安分館——一紙僑批母子連心

台海網 2024-05-11 09:20:20

來源:泉州晚報

“亞姆(通阿母)大人……自家別來南洋每日念念不忘……”在僑鄉泉州,一種名爲“僑批”的特殊家書,記錄著一段桑梓情深的歲月。僑批,是20世紀海外僑親彙寄至國內的彙款暨家書,是許多海外遊子與家鄉親人最親密的情感紐帶。母親節前夕,記者來到位于南安蓬華鎮華美村的泉州僑批館南安分館,在講解員的幫助下,發現了好幾封東南亞遊子寫給家鄉母親的僑批,字字句句述說著濃濃相思之情。

僑批館所在的珠安樓爲華僑所建

寥寥數語寫滿母子情深

紙短情長 寫滿對母親的眷戀與祝福

在主展廳,一封飽含兒子對家鄉母親眷戀的僑批不由讓記者駐足:“敬禀者遠遊異邦不能侍奉左右……深望玉體善自珍養,增衣加餐,起居生活力求豐滿……兒與洪兄弟托福在外頗有進益……敬請福安。”全文字數不多,卻寫滿了對母親的眷戀與祝福。

記者看到,這些僑批多來自馬來西亞、緬甸等地,有起筆就具有閩南特色的僑批:“亞姆(通阿母)大人……自家別來南洋每日念念不忘……望在家自己保重爲要……叩敬奉福安……”有向母親彙報在東南亞情況的,希望母親不要挂念:“母親大人尊前……母親自保玉體切勿爲遊子是念……並諸金安……”有用最樸素的言語向母親詢問近況,給母親彙款當生活費的:“親愛的媽媽:近來一切如何?身體健康嗎?上月兒有寄給媽媽一些布料和藥品,到今還未見回信,不知您有否收到,請來信告知。兒在外生活如常,一切平安,請媽不多挂意……請媽媽要小心照顧身體,以免兒在外挂意。祝您身體健康!”

家國情深 喚起海外僑親鄉愁記憶

“僑批館裏展示的這些僑批,讓我們看到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家書。它們或字迹工整、文字優美,或字迹潦草、言簡意赅,但每一封僑批都情感真摯,深深蘊含著僑親對母親的思念。”志願講解員洪巧英表示,這些僑批無不彰顯著孝道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不僅體現海外遊子與家鄉母親心意相連,更講述著許許多多讓人至今仍爲之動容的家國情懷,成爲喚起海外僑親鄉愁記憶的有效載體。

洪巧英介紹,僑批館所在的珠安樓也蘊含著海外僑親心系故裏的情懷。泉州僑批館南安分館選址蓬華鎮華美村珠安樓,是一棟融合印尼建築風格和閩南建築風格的番仔樓,爲兩落十間張兩層樓,建築面積560平方米,由印尼華僑洪拱照于1954年回鄉所建。曆經幾十年風雨,這棟華麗的僑厝仍保存完好。2023年,洪拱照的孫子洪興來無償捐贈珠安樓的使用權,用于建設泉州僑批館南安分館。僑批館主要由“批鑒華章”與“僑史鈎沉”兩個部分組成,共設有僑批淵源、批路迢遙、紅色印記、僑領荟萃、僑厝流芳、情系桑梓等6個主題館和1個研學大廳,同時設有影音室、互動室、辦公室、接待室等4個功能室。該館還展示了戰爭時期,僑親從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給予家鄉大力支持的故事。(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陳靈 楊泳紅 通訊員 李智錳 林穎 文/圖)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