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靠VisionPro再打“翻身仗”?

道總有理 2024-02-19 10:04:29

地鐵站裏的乘客比比劃劃,健身房裏的老哥虛空施法,甚至還有人戴著頭盔遛機械狗…隨著蘋果Vision Pro第一波線下銷售正式開啓,率先嘗鮮的一批人已經通過一系列測評及花式玩法,成功帶動了Vision Pro的熱度,喚起了全球消費者對這一“新物種”的好奇心。

長達七年,蘋果用Vision Pro再次證實了其在電子消費領域擁有變革性的力量和地位。

當然,Vision Pro是否能夠真正滿足用戶需求,推動虛擬現實迎來“iPhone時刻”,並帶來一種全新的自然交互的變革,現在還言之過早。

這並不妨礙市場對Vision Pro的熱捧,在電子消費産品近乎創新停滯、消費動力嚴重不足的背景下,Vision Pro的出現爲電子消費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對虛擬現實硬件和軟件的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引導和刺激作用。而如此熱鬧的科技圈“盛會”自然少不了華強北的身影,黃牛還沒把Vision Pro背回國內,國內已出現“高仿”之作。

蕭瑟許久的華強北,要迎來轉機了嗎?

蘋果需要華強北

Vision Pro之所以引起全球熱議,不單單是因爲它由蘋果打造,而是作爲蘋果的首款頭顯,其産品本身的軟硬件設計就足以達到業內頂尖水平。

從硬件來看,顯示屏方面,蘋果Vision Pro的內屏搭載了兩塊1.42英寸索尼Micro OLED顯示屏,像素密度約爲3400PPI,擁有2300萬+像素,可提供雙目8K級分辨率,外屏則爲柔性OLED;傳感器方面,足足配置了12個攝像頭,5個傳感器和6個麥克風輸入。從顯示模組、芯片到傳感器,這些核心的硬件配置幾乎被蘋果做到了極致,從而使得Vision Pro的交互和顯示效果最受體驗者的好評。

如果想要真正感受虛擬現實技術的未來科技感,Vision Pro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只是,單價格這一門檻就把很多人攔在了門外,這讓Vision Pro的市場教育嚴重受阻。而在國內,華強北恰恰扮演著蘋果産品“推廣者”的角色。

水貨iPhone曾是華強北山寨産業的“主力産品”,海外版iPhone從各種渠道流入華強北,在解除運營商鎖定後低價賣給顧客。這一龐大的需求驅使國內的二手倒賣商趨之若鹜,由此催生出了華強北的“水貨手機江湖”。後來,蘋果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的發布,又帶給了華強北第二春。

當初,AirPods發布時面臨的狀況和Vision Pro極爲相似,過于激進的産品設計讓其一經發布就遭遇冷嘲熱諷,過高的定價更是讓消費者大跌眼鏡,望而卻步。但幾年後,AirPods成功引領了耳機行業的變革,將無線耳機推向主流,這一過程中,華強北僅需50-200元的山寨款可以說爲AirPods滲透到大衆消費者層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山寨耳機雖然出貨量巨大,但利潤相對微薄,頭顯顯然存在更大的噱頭和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所以,這次華強北選擇更快跟進蘋果的腳步。

一家名爲深圳億境虛擬的公司趕在Vision Pro正式發售的時候推出了高仿版Vision Pro,這爲其迅速帶來了熱度。該産品在外形明顯複刻Vison Pro,能夠提供的功能較爲基礎,也較少,不過售價僅1000多元,還不到Vision Pro的零頭,這是其主打的優勢。

據采訪,産品一經發布,億境虛擬受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客戶咨詢,一時間關注人數猛增。

毫無疑問,蘋果Vision Pro真機發售後,市場上還會湧現出更多“國行版”或是“山寨版”的Vision Pro。盡管蘋果較高的技術壁壘讓華強北的廠商們很難複刻出可替代的産品,可我國市場潛在的需求讓蘋果無法忽視華強北這一最大的渠道商集中地,同樣地,日漸失去活力的華強北更需要新的引領性産品來刺激。

華強北重現XR熱潮?

近兩年,華強北變空了,很多路過的行人或進去的消費者對此深有體會,空蕩蕩的過道,緊閉的卷簾門,安靜的市場,走在裏面,能看見不少旺鋪出租的標簽。

作爲電子消費市場的風向標,華強北一直是技術潮流的跟隨者,而潮來潮去,也裹挾著華強北的大小廠商和創業者們。2016年被虛擬現實概念點燃的VR技術潮流就是華強北經曆的一個周期性風口,甚至可以說,當VR風口停歇留下一地雞毛後,回過頭去看,華強北反而成了這次風口的最大贏家。

VR概念爆火時,在淘寶搜索“VR眼鏡”,你可以發現大多設備是價格不到100元的“VR 3D虛擬現實眼鏡”,其中排名靠前的店鋪,月銷量能達到五萬,這些設備大概有一半來自華強北。

據新聞報道,當時深圳VR設備每個月的出貨量至少有500萬台,而這個數字比幾大頭部VR設備制造商的銷量之和還高。數據顯示,到2016年年底,Oculus Rift的預計銷量將達到35萬台,HTC Vive的銷量爲42萬台,谷歌Daydream設備銷量45萬台,索尼PlayStation VR的表現最好,累計銷量將達到260萬台。

毫不誇張地說,在國內,衆多消費者首次接觸虛擬現實技術,正是通過這些來自華強北、幾乎不足百元的VR盒子。而且這場風口既催生了創業公司,也催生了下遊的代工廠,使華強北圍繞VR硬件設備初步形成了一條産業鏈,如今華強北之所以能迅速推出Vision Pro的山寨産品,與此脫不開關系。

受益于華強北對電子消費産品強大的“複制”能力,很多消費者現在對華強北版的Vision Pro翹首以盼,他們稱,“買不起Vision Pro,但我相信華強北”。

不過,對于XR這一尚未成熟的賽道,華強北的追隨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當初VR風口時已經暴露,即參差不齊的硬件設備造成用戶體驗感欠佳,可能會降低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期待,對新興産業造成一定的損害。

像此次由Vision Pro帶火的MR設備,本身有著比VR頭顯更高的技術門檻,蘋果又將産品的設計和制造水平進一步提升,這爲華強北對Vision Pro的模仿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如果只是爲了蹭一波MR的熱度,屆時市場上出現的只是一堆粗制濫造的MR設備,或許連初級的體驗需求都滿足不了,有了前車之鑒的消費者未必會買單。

比如億境虛擬的頭顯,據媒體測評,目前該産品主要以大屏顯示內容爲主,支持一些簡單的視頻播放、圖片浏覽功能,並不支持空間視頻播放。這似乎還是原來華強北制造VR設備的産品路線。

Vision Pro趕在了不好的時候?

雖說Vision Pro的發售再次掀起了XR技術硬件設備的熱度,可目前整個市場還處于一種觀望狀態,華強北的大小廠商們也是如此。相關新聞報道顯示,願意“複刻”Vision Pro的華強北商戶,其實不算多,而對于一些有意嘗鮮的個人買家,有些賣家甚至直接在評論區勸退,坦白表示“産品還不到位,建議觀望”。

華強北向來是什麽火做什麽,它現在的冷靜顯然反映出對這波硬件浪潮不太看好的態度。

以AR/VR/MR頭顯爲代表的虛擬現實産業正在經曆一場寒冬。根據洛圖科技發布的新一期《中國消費級XR市場調研報告》,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消費級XR市場暴跌34%,相關設備全渠道銷量爲61.3萬台。同樣地,美國市場也大幅下滑,2023年VR、AR硬件的市場規模下跌了40%,僅有6.6億美元。

押注元宇宙和XR的Meta便是一個直觀的例子。2021年秋季,Facebook更名爲Meta之前,旗下Reality Lab的年營收爲13.9億美元。2022年秋季,經過一年的巨額投入,這個數字僅僅只增長了3%,到14.3億。到2023年,這個數字直接同比縮水40%,僅錄得8.3億。

在宏觀經濟壓力倍增的背景下,企業降本增效、技術成熟度和穩定性、硬件設備價格較高及內容生態匮乏等多重因素,共同抑制了全球AR / VR/MR頭顯的增長。蘋果Vision Pro的面世固然給整個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可在這種不利的環境下,它未必能扭轉當前行業的發展態勢。

一是Vision Pro本身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存在很多明顯的産品缺陷,比如不輕便、電池續航太短,更何況沒有大量的應用程序支撐硬件。在業內人士看來,第一代Vision Pro僅僅是蘋果的一次試水,起碼還要經過幾代的更叠才能更加完善,滿足更多的需求。

二是相比智能手機,智能頭顯究竟存在多大的市場空間還未經證實,這限制了産業鏈上下遊廠商的跟進和更多企業的參與,以及開發者的創新。據美國知名投行韋德布什分析師預測,Vision Pro 2024年銷量預期可提高到60多萬台,2025年Vision Pro的銷量將超過100萬台,然而這個數字跟智能手機對比,只能算是小衆。

換句話說,除非蘋果的MR頭顯達到媲美iPhone、AirPods等産品的銷售體量,否則當前預測的增長很難調動相關制造企業的胃口,驅動産業鏈上下遊加大産能,增強對虛擬現實行業的信心。

畢竟,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信心最爲難得,也最爲珍貴。

從2016年至今,虛擬現實産業幾經波折,既攜帶著大衆對于未來技術的無限憧憬,可又始終缺少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標杆性産品。蘋果Vision Pro的出現或許會是一個分水嶺,但它能否成爲下一個“iPhone”還需時間驗證。

0 阅读:54

道總有理

簡介:歪道道的奇思妙想。探索新經濟,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