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國家用一手段,卻讓美國爆發經濟危機

棠棣說社會 2023-04-01 21:35:02

最近,沙特和伊朗這對千年冤家終于和解了。

這件事絕對是重磅新聞,要知道去年11月沙特還宣布以後停止和伊朗對話。

誰能想到,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在我國大力努力下恢複了外交關系,這是中國創造的又一個奇迹。

沙伊這兩個中東大國能和好,對中東地區是一件利遠遠大于弊的事。

畢竟,中東地區實在太混亂了,生活在那裏的人始終活在戰爭的陰影中,隨時都可能被戰爭破壞家園、奪去生命。

中東地區的混亂是從二戰時期開始的,美國爲了石油資源,幫助猶太人複國,挑起兩個民族的紛爭,方便它坐收漁翁之利。

短短幾十年時間,中東各國家在美國的教唆下頻繁發生戰爭,相互之間打來打去。

除美國挑唆之外,這些戰爭都離不開宗教、領土和石油,財帛動人心,石油在世界各地也是硬通貨,自然被各方觊觎。

那麽爲什麽會爆發中東第四次戰爭?阿拉伯國家又是怎樣運用石油武器?最終戰爭結局如何?

接下來,就讓我們講講中東戰爭的那些事。

爲什麽中東地區那麽亂?因爲有石油,所有大國都想去分一杯羹。

爲什麽中東國家總是打來打去的?因爲宗教信仰不同,互相看不順眼,加上領土糾紛,誰也都不服誰。

其實,中東地區的戰亂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

距今4000年左右,迦南人遷到了巴勒斯坦,成爲這片土地最早的原住民。

幾百年後,古希伯來人(即現在的猶太人)也來到巴勒斯坦,建立了希伯來王國和以色列王國,迦南人就一直被壓迫,欺負。

又過了幾百年,曾經欺負迦南人的猶太人,又被羅馬人趕跑,隨後羅馬人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羅馬帝國。

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又跑到巴勒斯坦,趕走了羅馬人,成爲這裏新的統治者。

可以說,鐵打的巴勒斯坦,流水的原住民。

當初被羅馬人趕走的猶太人四處流浪,不過在外面的日子也不好混,他們走到哪都會被欺負。

這些猶太人開始思念故土,于是在19世紀末,大批人重回故國。

不過,剛回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已經沒有了自己的地盤,也沒有自己的國家,並且和阿拉伯人相處的也不愉快。

直到二戰結束後,猶太人才建立猶太國,就是現在的以色列。

當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要把巴勒斯坦分裂,57%的國土建立猶太國,43%的國土規劃給阿拉伯國家。

國土面積分配如此不公平,阿拉伯人當然不同意,于是就和猶太人打了起來。

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發生在1948年。

戰爭初期阿拉伯人表現得非常勇猛,把猶太人打得節節敗退。

但他們有點天真,想要停戰和猶太人談判,沒想到這時美國給了猶太人武器援助,導致猶太人的軍事實力大增,然後阿拉伯人就被打敗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人轉身又丟了6200平方公裏的國土。

從此之後,阿拉伯國家跟以色列算是結下梁子,經常相互攻擊,時不時地就會發生小規模戰爭。

1956年,以色列不講武德,聯合英、法攻打埃及,埃及不是三國聯軍的對手,幾乎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幸好關鍵時刻,美國、蘇聯兩國進場,對英法以三國施壓,命令他們停止攻打埃及,埃及才保住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這是中東第二次戰爭。

中東第三次戰爭發生在1967年,戰爭又是以色列先挑頭,他十分垂涎埃及的石油。

衆所周知,中東地區的石油非常多,大部分國家靠賣石油就能發家致富,但以色列除外,他們的國境內部,幾乎沒有石油資源。

于是,爲了搶油田,以色列悍然出兵攻打埃及、敘利亞,短短幾天時間就侵占埃及和敘利亞大片土地和好幾個油田。

這下埃及可不幹了,本來就看以色列不順眼,現在竟然還來搶東西,自然不能善罷甘休。

于是埃及打算聯合敘利亞反攻以色列,搶回被占領的土地。

不過,以色列有美國做靠山啊。

他能從美國那裏,源源不斷地獲得武器和經濟援助,所以埃及要想打以色列,必須也抱個大腿,于是埃及總統多次訪問蘇聯希望能獲得武器支援。

蘇聯也想在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上分一杯羹,于是便答應送給埃及武器裝備,可是埃及等了幾個月都沒有等到武器。

原來這段時間蘇聯和美國的關系緩和不少,雙方在莫斯科進行會談,然後送埃及武器這事就一直耽擱下來了。

埃及對蘇聯的出爾反爾十分憤怒,趕跑了境內的幾萬蘇聯專家和軍事人員,沒收不少蘇聯建設的軍事設施。

埃及眼看指望不上蘇聯人,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兩國,分別出兵攻打被以色列占領的地區,這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

這天正好是猶太人的節日,舉國祥和。

埃及和敘利亞選在這天偷襲,就是爲了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戰爭初期,以色列軍隊確實有些慌亂,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重整軍隊進行反攻。

美國爲保住自己在中東的霸權,積極扶持“小弟”以色列。

除了給以色列軍隊提供武器,還派遣教官幫助訓練軍隊,還提供先進的軍事技術,雖然以色列以一擋二,但軍事實力卻遠勝于埃及和敘利亞。

以色列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一度攻到1967年商定的停火線,直指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還圍住了埃及的軍團。

這下,埃及和敘利亞慌了,沒想到經過幾次戰爭,以色列還是這麽強悍。

畢竟比起蘇聯的援助,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援更給力。

無論是援助力度,還是軍事武器的先進程度,都是蘇聯無法比擬的。

但這還不算完,精彩的還在戰爭之外。

通過戰爭占不到便宜,埃敘兩國打算換一種玩法,使用他們的大殺招,石油武器。

石油本是一種能源,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們,卻通過一系列手段,用石油打擊以色列和支持它的國家,美國。

10月6日,戰爭爆發當天,敘利亞和黎巴嫩就相繼關閉了境內的管道和港口。

10月7日,伊拉克沒收了美國在伊拉克境內的所有石油設備,以及荷蘭在伊拉克境內的所有石油設備,同時還宣布對美國和荷蘭實施全面禁運石油。

10月9日,埃及和科威特向其他産油國發出邀請使用石油武器,不少國家積極響應。

10月16日,伊朗、伊拉克、卡塔爾等産油國齊聚科威特商討使用石油武器。

經過商議,所有參會國家一致同意將石油的單價從每桶3.11美元漲到5.119美元,同時減少5%的石油産量。

會議上,將所有國家分成三類,支持阿拉伯的友好國家,保持中立的國家,以及支持以色列的不友好國家。

對于友好國家,堅決不能得罪並積極拉攏;對中立國家,保持現狀,可以給予一定的石油供應優惠;對不友好國家,要大力懲罰。

會議結束的第二天,所有參會的産油國集體宣布對美國實施全面禁運石油,部分國家也對荷蘭實施全面禁運。

同時還宣布,如果發現有國家偷偷幫助美國轉運石油,也會一起禁運。

美國政府剛開始,根本沒把這個禁運通知放在心上。

因爲就算不能從這些國家運石油,美國也能從其他國家買到石油,于是照樣肆無忌憚地援助以色列,這下也惹惱其他産油國。

沙特馬上宣布石油産量減少10%,同時宣布不再往美國運送石油,其他未參會的國家也緊隨其後。

因爲荷蘭幫助美國給以色列運送武器,所以荷蘭也被這些産油國拉進了黑名單,開始全面實行禁運石油。

此外,對于那些向美國運送石油加工品的地區,阿拉伯産油國也實行禁運,比如加拿大、波多黎各、關島和新加坡等地的煉油廠。

10月22日,“石油戰爭”進一步升級,科威特宣布減産比例提高到25%,沙特也將比例提高到25%,相當于産量減少四分之一。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很快産生效果,石油産量減少之後,全世界的石油貿易總量也相應減少了將近五分之一。

對于阿拉伯産油國運用的石油武器,美國政府肯定不甘示弱,馬上還以顔色,實行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比如對阿拉伯産油國禁運糧食,停止投資,甚至還打算派兵幫助以色列,通過這些手段企圖讓阿拉伯國家停止使用石油武器。

阿拉伯國家根本不吃這一套,他們馬上針鋒相對地回應:如果美國膽敢使用武力,那麽就炸毀所有石油設施和油田,這樣大家都得不到石油,尤其美國的盟友歐洲和日本。

隨後,阿拉伯産油國又進一步提高了油價,將價格提高到11.651美元,與之前的價格相比,漲了近四倍。

從阿拉伯國家使用石油還擊開始到這場戰爭停止,不過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影響了很多國家。

首先是歐洲各國。

整個歐洲國家衆多,經濟也很發達,但在石油資源方面卻很匮乏。

尤其是西歐地區,石油産量更小,80%的石油都要從中東進口,特別是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更依賴進口石油。

以前石油的價格很便宜,每桶才三美元左右,但自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之後,石油價格暴漲。

歐洲國家買石油的花費大大增加,就導致物價增長、通貨膨脹,失業率持續上升,歐洲的經濟發展受到重創。

死道友,不死貧道。

爲了能得到石油,西歐很多國家紛紛改變自己的態度,在中東問題上不再當美國的小跟班。

英國開始拒絕美國使用他們的運輸設備給以色列運送補給,德國也禁止美國使用他們港口給以色列運送武器。

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不允許美國飛機從他們的領海和領空經過,不允許美國運送武器的船只停靠。

當時,報紙上還出現了一幅頗具諷刺意味的漫畫,內容是:

英國首相身上穿著阿拉伯長袍,頭上戴著阿拉伯頭巾:“爲了石油,我差不多什麽都可以幹。”

法國政府也出來表態了,阿拉伯國家在這次戰爭中不是侵略者,他們只不過是想拿回自己的東西,難道這能算侵略行爲嗎?

不少西歐國家聯合發聲明,要求以色列撤兵,把侵占的領土和油田還給埃及和敘利亞。

阿拉伯國家很滿意西歐國家的態度轉變,于是將這些國家歸類爲友好國家,在石油供應上給予方便。

這次石油危機不但影響歐洲,對日本的沖擊也相當大,産生的影響不次于歐洲各國。

日本本就資源短缺,尤其缺少石油,想要用石油就必須進口,尤其是從中東地區買石油。

尤其是二戰後,日本作爲戰敗國,急需要發展經濟和重工業,而想要發展重工業就離不開石油。

石油價格提高和禁運後,對日本的經濟造成重創,重工業和經濟的高速發展都受到影響。

1972年,日本的收支還有66.24億美元,這次經過危機之後,很快變爲赤字45.49億美元。

突如其來的巨大沖擊,讓日本國內一片恐慌,日本政府趕緊表明自己的中立態度。

但只是表達中立態度根本沒用,日本不過是彈丸之國,根本不會對戰局産生影響,阿拉伯國家依然打不過以色列。

阿拉伯國家的目的是想,通過日本對美國施壓,讓美國不再支持以色列,同時也對以色列施壓,讓他們停止戰爭,歸還被侵占的領土。

所以,阿拉伯國家根本不理會日本的示好,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繼續加大減少供應量,最高達到25%。

日本政府意識到,如果阿拉伯國家不給自己輸送石油,那麽經濟發展必然受到影響,所以阿拉伯國家不能得罪,但以色列跟自己又沒關系。

因此想要改變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政策,恢複到之前的供應量,但是中立態度是遠遠不夠的。

日本不敢得罪美國,卻敢拿以色列開刀,立刻發聲明支持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把占領的土地還回去。

之後,日本政府又派特使訪問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宣講自己的新中東政策,強烈表達支持中東的態度。

果然,這招很有效,阿拉伯國家很滿意,將日本提升爲友好國家,恢複了石油供應。

如此一來,日本的石油壓力才算緩解,國家經濟也慢慢恢複過來。

現在就剩下美國死性不改了。

在說石油武器對美國的影響之前,先說說美國爲什麽支持以色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美國的不少財團和企業都有猶太人的身影,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是爲了迎合這些人的要求。

其二,美國爲了保住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必須扶植一個盟友和傀儡。阿拉伯國家向蘇聯靠近,美國只好選擇以色列。

其三,二戰時期猶太人遭受不少迫害,美國爲了樹立光輝形象,才選擇幫助猶太人複國的。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的結果就是美國支持以色列,站在阿拉伯國家的對立面。

戰爭爆發之後,沙特國王曾經兩次和美國總統通信,要求美國總統讓以色列退兵,把侵占的領土退回來。

同時警告美國,如果繼續支持以色列,所有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美國總統根本沒有理會沙特國王的警告,依舊不停地向以色列軍隊運送軍火武器。

沙特國王一怒之下,宣布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這個決定在美國引起不小轟動和驚恐。

首先,阿拉伯國家通過這次石油戰爭挑戰了美國的權威,打破美國對石油的定價權。

其次,缺少了中東石油這個進口渠道,美國的進口量減少了200多萬桶,不少工廠不得不停工。

再次,石油價格上漲,美國進口石油的費用也增加了幾十億美元,同時也導致通貨膨脹,工人工資大幅降低,失業率急速上升。

總之,這次“石油武器”引發了美國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的不少行業都受到沖擊,尤其是汽車業和重工業。

對于阿拉伯國家使用的石油武器,美國原本打算強硬到底,使用武力和禁運糧食,迫使阿拉伯國家屈服,但阿拉伯國家毫不示弱,繼續揮舞“石油大棒”,跟美國硬杠到底。

眼見硬飯吃不下了,美國國務卿又使用外交手段,督促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進行談判。

同時美國又拉攏歐洲、日本等盟友小弟,一起對抗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緩解壓力。

不過歐洲、日本也不傻,害怕支持美國會招來阿拉伯國家的報複,不願意損害自己的利益幫助美國。

1974年1月10日,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親自飛到中東,著手解決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談判的事,基辛格在兩個國家往返多次才把雙方拉到談判桌上。

1月18日,埃及和以色列初步達成和解協議後,阿拉伯國家放棄了對美國限制石油輸出,畢竟美國也算是一個大客戶。

後來針對這次石油危機,美國專門召開會議,邀請日本、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商討能源問題。

這些國家共同設立了“能源調整中心”,專門應對石油供應不足或其他能源緊缺的情況。

美國一直努力維持在中東地區的霸權,但面對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它也不得不低頭。

所以,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至少有三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石油武器爲阿拉伯産油國奪回了石油定價權,同時也打擊了美國控制中東石油的霸道想法。

第二,阿拉伯國家爲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做了榜樣,讓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知道資源的重要性,只要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裏,自己發展才是王道。

第三,這次石油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促使很多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改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秩序。

但美國記吃不記打,他從未打算放棄中東地區,反而掀起一波接一波的腥風血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戰爭背後都有美國的身影。

美國軍隊幾進幾出中東地區,最終目的無非是霸占中東的石油資源,補全美國在兩洋戰略的薄弱環節。

不過隨著伊沙關系緩和,這片混亂的土地終于見到了和平的希望,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也受到進一步沖擊。

許多中東地區的親美國家意識到,如果繼續跟著美國混,說不定早晚要遭殃,畢竟也沒多少人願意做棋子任人擺布。

美國在中東地區幾十年的布局,正在慢慢從內部瓦解。

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霸權在世界各地也越來越不適用,總之留給美國橫行霸道的時間不多了!

-END-

參考資料:

1.程淩雷|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石油鬥爭與世界多極化,2007.03

2.馬廣東|試論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石油武器”的影響,2008.02

3.陳玉國|論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國家石油武器的運用及其影響,2006.06

4.李巍|俄烏沖突下美西方對俄經濟制裁的內容、特點及影響 [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

作者:南星

編輯:柳葉叨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0 阅读:8

棠棣說社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