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越來越富貴的智慧:慈鲷智慧

布衣粗食 2024-05-13 15:30:08

古人雲:“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在實本,其本必傷。”

沒有意外的話,任何一個人,一個家庭都希望過富貴的生活。

但是富貴從哪裏來呢?並不是坐享其成,而是看家庭和人的本身。

當一家人都開始改變自己的面貌的時候,那麽富貴就悄然而至。

作家畢淑敏說過:“若是老一輩的動物沒有教會小動物生存的本領,光怪小動物是沒有道理的。同理,人類社會的父母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從長遠來看,父母注重言傳身教,兒女日常學習,一代接一代,就對了。

在東非的大裂谷裏,形成了三個大湖泊,分別是馬拉雅、維多利亞、坦幹伊克。湖水溫度偏高,氧氣少,水草少,周圍的食肉動物多,非常不適合魚類發展,但是慈鲷是個例外,成爲了湖裏的“霸主”。

從慈鲷的持家智慧裏,可以發現父母的愛,傳家的寶。延伸出家庭變富貴的系列方法。

01

變,適者生存。

在不適合普通魚類生活的湖水裏,慈鲷通過進化自己的身體結構,可以用嘴巴哺育孩子,加快呼吸來降低身體的溫度,形成相對穩定的群體,相對的領地劃分。

見證了生物學家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我們想一想,到底是小家庭來適應社會大家庭,還是讓大家庭來適應小家庭呢?

肯定是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天下。

遇到困難,你第一時間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抱怨社會,那麽你注定會被淘汰。家庭也是如此。

《易經》中說:“一阖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不管家庭多窮,只要學會了變通,那就很容易變富貴了。

作爲70後,我的祖輩、父母都在農村定居,靠種地來維持生活。

到了父親這一代,爲了多賺錢,就學了木工手藝,因此比普通家庭,稍微好一點點。

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外出打工,在城裏開小店鋪,買房定居,因此比父輩更好了。

隨著時代的推移,看那些一直在農村死磕的同齡人,若是沒有規模化種植,這日子是很難的。靠手工,哪能比得過機械化種植?

跟著時代的步伐,一家人主動變通,那每個人都能夠找到對應工作,用好社會上的新興事物,帶來財富。

比方說,智能手機來了,你不能一直守著電話機。你做自媒體,也能賺錢,這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敢想的事情。

看時代,再看自己所在的城市,到底適合什麽行業,家人就朝著這個行業發展,不必抱怨,更別停止。

02

愛,無所不能。

慈鲷父母爲了養育孩子,費盡周折。

一方面因爲周圍的天敵很多,一不留神就會把魚卵弄丟,變成別人的食物;一方面因爲水溫偏高,魚卵可能熟透;一方面因爲少了水草,小魚沒有吃的,餓死。

令人驚奇的是,慈鲷用嘴巴作爲育兒袋,讓小魚和魚卵在裏面生活很長時間。

雌魚把嘴巴張開,接住了所有的魚卵;雄魚到處尋找食物,慢慢送到雌魚的嘴裏。

幾個月,雄魚和雌魚互相配合,讓魚卵孵化,又保持適當的溫度;小魚慢慢成長。

小魚有覓食能力的時候,雌魚就松開嘴,一個家庭就變大了。

俗話說:“父母愛子女,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在魚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

可見,只要父母相愛,那麽家就有了山水。大家都可以依托靠山,過自由成長的生活。

當父母老了,人在長大了,“百善孝爲先”,這就是兩代人的愛,托舉了一個家庭。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故事。

永樂年間,有個蘇知縣帶著家人從北直隸涿州,去浙江金華府蘭溪縣赴任。

半路上,遇到了盜賊,蘇知縣和妻子被迫走散。

蘇知縣的兒子被盜賊頭目徐能抱養。

多年後,兒子蘇雲讀書,然後一舉高中,做了地方知府。

在審理案件的時候,蘇雲發現了自己的真實身世,然後暗中打聽父母和老家的下落。

一番折騰,蘇雲把親生父母找回來,這個家又聚攏了。

詩曰:“樹老抽枝重茂盛,雲開見月倍光明。”

現如今,也有很多兒女和父母失散的情況,後來他們重逢了。千萬裏,也割斷不了愛;歲月無情,也無法磨滅愛。

只要大家相愛,就總有辦法戰勝困難。如果一家人要變富貴,就得相愛,誰都別自私自利。

03

和,抵禦外力。

慈鲷父母把兒女養大後,自身非常虛弱,這時候,需要兒女保護,才能夠慢慢恢複體力。

並且,慈鲷家庭,因爲具有較爲強烈的領地意識,從而形成了一片比較安全的水域,有利于大家一起生活。

《詩經·小雅·常棣》中說:“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也見證了慈鲷家庭的智慧。

家庭變得窮困,往往是從家庭內部勾心鬥角開始的。

家庭變得富貴,是家庭內部團結,一致對待外敵開始的。

如果你、你的家人有對外人親和,對家人暴躁的行爲,就要馬上改正,這是本末倒置的。

我們小時候,在父母的保護下長大,我們長大後,應該如父母一樣,保護體弱的父母,安度晚年。

總是說,家和萬事興。這不是大道理,而是落實在扛起煤氣罐、去挖土、送醫、拿藥、常常溝通等小事情上。

一家人如石榴籽一樣團結在一起,外人是不敢欺負的。和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是一個道理。

04

有一位作家說:“非洲慈鲷的付出,換來了整個種族的繁榮昌盛。當其他魚類面臨滅絕的時候,他們卻活越好。”

培根說過:“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于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好的 家庭,就是每個人都如魚得水。人是魚,家是大水池,愛源頭活水。

人啊,別以爲自己多了不起,你的成就,總有人在背後默默托舉。

金錢可以用完,房子也會老化,車子會報廢,但是愛源源不斷,越挫越勇。

感受的富貴,比金子更寶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2 阅读:43

布衣粗食

簡介: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