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本是河北普通農婦,爲何去世後聶帥親自發去唁電緬懷?

史海任我行 2024-03-29 13:31:55

1989年的一天,聶榮臻元帥的秘書突然報告了一則消息,而聶帥聽說後震驚不已,還痛心地拍了一下輪椅的扶手,可見其內心的情緒之強烈。

在沉默了幾分鍾後,聶帥平複了一下心情,這才低著聲音對秘書說:“立即起草一份給河北省委、平山縣委的電報。”

說著,聶帥就開始口述起了電報的內容:“驚悉著名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爲悲痛......請代送花圈,以寄托我的哀思。”

可見,之所以聶帥如此激動,是因爲某個人去世了,只是這個叫戎冠秀的人究竟是誰?何以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一瓢黑豆換來一片真心

這個讓聶帥深感悲痛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叫戎冠秀的老婦人,而聶帥如此激動,也不是因爲他們之間有親戚關系。

事實上戎冠秀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的死能震動一位元帥,只是因爲其“子弟兵的母親”的身份。而想要說清楚這些事情,就必須回到戰火連天的舊歲月裏。

1896年,河北平山縣胡塔溝村一個農民家庭裏出生了一個女嬰,而她就是後來名動中國的戎冠秀。

生在貧農之家,戎冠秀早年備嘗生活之艱辛,農村裏的苦活累活她也都幹過,而艱辛的生活最終將她磨砺成樸實善良又勤勞堅韌的模樣。

十五歲的時候,戎冠秀就以童養媳的身份嫁給了鄰村一個叫李有的人,李家還是一個富農家庭。但由于公公好賭嗜酒,李家的家業沒幾年就被敗光了,家裏的境況大不如前。

分家的時候,李有夫妻僅僅分得糧食八鬥、馬勺一只、瓷碗兩個,一家人的生計從此只能靠給地主家當佃農過活。

大約是在1926年的時候,戎冠秀一家六口人搬到了下盤松村,租種了一個韓姓地主在山溝裏的幾畝荒田,就此在當地生活了下來。

但是,由于土地租金是收成對半分,這給口數衆多的李家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一家人的生活一直過得很艱辛。

偏偏在1937年,人到中年的戎冠秀再次遭遇了人生的一場大變,鬼子打進來了。

然後這一年的秋天,韓姓地主又收回了租給他們家的土地,這使得一家人的生計頓時成了難題,餓肚子成爲了抗戰第一個冬天中李家常有的事情。

好在這個時候,八路軍在平型關打了一場大勝仗,並把根據地擴展到了下盤松村。隨著八路軍在當地推行起了減租減息政策,這可救了像戎冠秀這樣的貧農家庭的命。

但減租減息並不能直接解決那個冬天糧食短缺的問題,下盤松村的百姓還是會挨餓。

不久後,八路軍戰士來到下盤松村動員抗日,戎冠秀當時也去聽宣講了。但在聽宣講的時候,餓的腦袋發暈的戎冠秀踉踉跄跄地站不穩,幾乎就要跌倒在地。

一旁的八路軍戰士看見了,就把自己口袋裏的黑豆舀了一瓢遞給她,這可救了戎冠秀乃至她們一家人的命。從那以後,戎冠秀逢人就說八路軍的好,成爲了堅定的擁軍群衆。

于是,爲了響應黨抗日的號召,戎冠秀不僅動員了自己的兒子參軍,甚至還拉著老伴和自己一起爲八路軍做事,她說:“我的三個兒子都報名,驗上哪個就讓哪個參軍,要是不嫌我老伴年紀大,還可以讓他給部隊餵牲口”。

盡管戎冠秀已經四十二歲了,但像她這樣一心擁護軍隊政策的群衆還是非常受組織歡迎的,所以組織上不僅同意了她的兒子參軍,也同樣接納了她,讓其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參與到了根據地的工作中。

在入黨以後,戎冠秀當起了婦救會主任,動員婦女同志不再纏足,讓她們走出家門,參與到生産建設中來,這對當地的社會面貌影響非常大。

等到第二年下盤松村的糧食狀況緩和過來後,戎冠秀再次帶頭爲八路軍交公糧,而經她手收上來的公糧一沒有摻沙子、二沒有爛谷、三沒有糠皮,粒粒都是好糧食。

在收由她和婦女同志一起縫制的軍鞋軍裝時也是一樣的,每一只鞋、每一雙鞋墊都要親自過目,棉衣裏的棉花也在保證了份量後還要求質地均勻,力求讓子弟兵穿上舒適的軍裝、軍鞋。

在戎冠秀的辛勤工作下,下盤松村的擁軍工作開展地非常好,在全區都是最拔尖的那一個,因而上級領導對她也是十分敬重。

意外救了一個戰鬥英雄

戎冠秀在擁軍工作上的貢獻還不止後勤一個方面,其對子弟兵的救護也十分關鍵。

在與日寇作戰後,偶爾就會有一些傷員送到下盤松村來安置,並拜托戎冠秀代爲照顧。戎冠秀毫無推辭,她總是熱情地將傷員迎接到自己家中,每日悉心照料。

有一次,一個傷員被送到戎冠秀家,而她先是爲其治傷,又爲其餵飯。當傷員說想吃果子的時候,戎冠秀也特意到山上摘了八個大梨子拿回家給他吃。

還有一個戰士,他被送過來的時候渾身是血,身上有七八處傷口,幾乎是奄奄一息。戎冠秀極盡所能爲其提供救護,自己舍不得吃的玉米餅子、面片湯、豆漿都拿給戰士吃喝。

得益于戎冠秀的精心救治,那名戰士最終活了下來,而他激動地拉著戎冠秀地手說:“好人呢,我的好老人呢,我什麽時候也忘不了你的好處啊!”

像這樣被戎冠秀救治過的傷兵有很多,這也是她“子弟兵的母親”名號的由來,但要說戎冠秀最驕傲的一次救護,還得是1943年秋天的那次。

當時,鬼子准備再次掃蕩晉察冀軍區,身爲婦救會主任的戎冠秀很早就幫助村裏的民兵轉移群衆、牲畜和糧食。

在一切都安頓好後,戎冠秀再度返回村子挨家挨戶檢查,直至確認村裏已經沒有一個人、沒落下任何東西後,自己才往山裏趕。

而在半路上,戎冠秀看到了一個身影跌跌撞撞地出現在山梁上,原來是一個八路軍戰士,但他好像受傷了。戎冠秀趕緊招呼那位戰士,並上前攙扶著他往山裏的藏身處趕。

在帶著傷員趕路的過程中,戎冠秀才意識到對方可能不止簡單地受傷,很可能在“打擺子”,也就是感染了瘧疾。

這種情況下,這位戰士的身體一定極度虛弱,繼續趕路可能跑不贏日本鬼子,戎冠秀就帶他來到位于山壁的一個藏身洞,准備把他藏在這裏。但山洞距離地面有高度,靠這個戰士是爬不上去的,還是戎冠秀說:“來,踩著我的背上去。”

戰士連連推辭,但戎冠秀態度堅決,最後硬是把這個戰士頂到了山洞口,再讓他爬了進去。完了以後,戎冠秀叮囑說:“同志,你在裏面先待著,千萬別動,鬼子過去了我再來接你。”

說著,戎冠秀就自行回到了隱蔽處,但她始終惦記著那個傷兵,一有機會就會偷偷給他送去食物和水。

直到第二天,等到鬼子過境後,戎冠秀才急匆匆地趕到山洞處,將那位戰士接到了村裏養病。可沒幾天的工夫,那位戰士看自己好些了就著急要走,說是要去追趕大部隊。

戎冠秀勸不住,只好由他去了,但等到人真的走了她才意識到,竟然連別人的名字都沒問,這以後也不知道還見不見得到。

後面的日子裏,戎冠秀繼續生活在下盤松村,並一直做著擁軍工作,她自己也慢慢忘了這件事。

等到1944年的年初,晉察冀軍區召開第一屆群英大會,戎冠秀作爲支前模範也被請到了大會現場,並被邀請演講,沒讀過什麽書的戎冠秀面對這個場面很緊張,只是說:“俺做得很不夠,只是憑著一點勞力,替軍屬代耕,幫補著解決困難......”

在她說完之後,軍區代司令程子華表態說:“我代表聶司令員,代表晉察冀邊區全體指戰員,向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致敬!”

就在戎冠秀走下講台的時候,一個指戰員突然跑到她的面前熱切地說:“大娘,您還記得我嗎?”

戎冠秀仔細端詳後,當即驚喜地說:“哎呀,是你呀!”原來,這就是年前被戎冠秀救護的那位傷兵,而他名爲鄧仕均。

這個名字可了不得,因爲他是當年著名的晉察冀三英雄之一,參加過平型關大戰,也曾在娘子關火車站戰鬥中立下大功,其麾下連隊曾被八路軍總部授予“血戰磨河灘鋼鐵連”稱號,他本人也被評爲特等戰鬥英雄,並受到朱德總司令的接見。

戎冠秀的一時善舉,救下的可是一個特等英雄,而鄧仕均安然無恙也讓她十分高興。

從那以後,鄧仕均就時常給戎冠秀寫信,將其看做自己的媽媽,而戎冠秀也將鄧仕均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

可喜的是,無論是戎冠秀的付出還是鄧仕均的拼命都有了一個好的結果,因爲我們的抗戰最終是勝利了。

來自聶帥的“勿忘我”

抗戰勝利以後,戎冠秀的故事得到了大力宣傳,文化部門甚至爲此編排了話劇《戎冠秀》。這部話劇最早在張家口人民劇院演出,只可惜由于路途遙遠,沒有請到老人現場觀看。

而不久後解放戰爭爆發,戎冠秀沒有遲疑,再次把自己的小兒子李蘭金送上了戰場,而她的兒子還在戰爭中屢立功勳,最後被提拔爲炮兵連長。

說回戎冠秀,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她作爲華北區的人民代表列席開國大典,並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其“人民子弟兵的母親”的稱號也終于在全國範圍內被提及。

回村以後,戎冠秀激動地對鄉親們說:“以後就是咱們的天下了,咱們就跟著共産黨、毛主席建設新中國吧!”

因此,當不久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時候,戎冠秀再次選擇了擁護國家的號召,而他的兒子李蘭金也作爲志願軍的一員走上了朝鮮戰場。

只是可惜的是,不管是老人的親兒子李蘭金,還是視她爲母親的鄧仕均,都犧牲在了朝鮮。

首先得知了兒子犧牲的消息,老人悲痛萬分,但也只是說:“蘭金子是爲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幸福犧牲的,他死的光榮!”而在1959年的國慶前夕,戎冠秀再度被邀請前往北京觀禮。

當時她本來十分高興,但當意外得知鄧仕均也在當年戰死朝鮮後,老人家一下子就癱軟在地,原本熱鬧的北京城一下子就跳出了她的世界。

回家以後,老人雖然沒有痛哭流涕,但卻常常在日落時對著遠方呼喚兩個兒子。

即便是如此悲傷,依舊沒有磨滅老人的熱情,戎冠秀在家鄉始終是勤勞能幹的模範,從來不在勞動問題上打折扣。

于是在1960年,戎冠秀以慰問團成員身份做客解放軍部隊,她還在訪問期間爲戰士們縫補衣服;1964年,河北日報刊登了一篇關于戎冠秀的文章,大力頌揚其精神;1965年,戎冠秀受邀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78年,戎冠秀再次列席人大會議,並在同年鼓勵長孫李耿成參軍。到此時,戎冠秀已經八十二歲了,但她擁黨擁軍的心從來沒有冷卻過。

八年以後,戎冠秀九十大壽,而在一家人團圓的時候,老人再次提出:“我死後一定要火化,喪事越簡單越好。”

其實這個時候的戎冠華已經不再貧困,作爲烈士家屬的她相對其他村民來說要富裕一些,但老人始終以儉樸示人,即便是做給自己的壽衣都打滿了補丁,讓人倍感敬佩。

在1987年的年底,常年操勞的戎冠秀終于病倒了,面對相關領導勸她到省城治病的建議,老人只是說:“我老了,不能給國家做貢獻,就不給國家添麻煩了。”

可領導們並沒有放棄,最終大家哄騙她只是去衛生所治病,事實上卻將她送上了去石家莊的車。

一番檢查才知道,戎冠秀的身體裏已經長了十幾塊結石,並且還不小,只能保守治療。

得知此事,很多首長和領導都來探望過老人,聶帥也派人送過一束“勿忘我”,盡管並不知道什麽是花語,但戎冠秀還是十分高興和感懷。

可盡管有大家的關心,老人最終還是沒能挺太久,1989年的8月12日她就去世了。

葬禮當天,多達兩百個單位送來花圈,八百多個各級幹部親臨現場吊唁,行動不便的聶帥也發來唁電。可見,組織不會忘記一個對國家做出貢獻的人。

之後,戎冠秀的遺體火化,而骨灰就安置在華北烈士陵園。人們還爲其塑了一尊雕像,並且同時塑造了鄧仕均的形象,讓她們倚靠在一起,這一畫面是後人能想到的最暖心的場景了。

結語

一個最平凡的農村婦女,卻是最偉大的子弟兵母親,戎冠秀的事迹讓人讀來無比動容。僅僅是回報一瓢黑豆的恩惠,就讓她爲革命孜孜奉獻多年,並送出了自己的一個兒子。

其實哪裏是回報一瓢黑豆,她是在用自己的一切爭取一個讓百姓擺脫厄運的機會,一個讓窮人翻身的機會。

也難怪不管是聶帥還是毛主席都十分看重戎冠秀了,像這樣內心純粹而富有熱情的人難得,能夠始終如一地堅守內心的人更難得,這位偉大的母親值得所有人的敬重!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