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成功發射!帶一箱斑馬魚上天?能量餐助航天員老將新兵接力

謙奇評論 2024-04-26 12:04:14

在星辰的指引下,于4月25日20時59分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點火發射,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開啓了一次新的太空之旅。成功飛向了無垠的宇宙。

空間站艙內情真意切,共同築夢太空家園

北京時間2024年4月26日05時04分,目前還在軌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滿懷期待地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四次“太空會師”。

這一刻,不僅標志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輝煌成就,更見證了老將新兵攜手共進的接力精神。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是中國空間站的第7批訪客,將與已經在太空駐留近6個月的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完成在軌乘組輪換和交接工作。

5天後,也就是4月30日北京時間4月30日17時20分至17時50分左右,神十七航天員將返回東風著陸場。

此次神舟十八號的飛行乘組,可謂“新老搭配,幹活不累”。

指令長葉光富,這位經驗豐富的航天員,曾參與過神舟十三號的飛行任務,他的沉穩與智慧,爲這次任務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而李聰和李廣蘇,作爲我國第三批航天員中的佼佼者,他們首次出征太空,帶著青春的朝氣和無畏的勇氣,准備在太空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傳奇。

官媒發布的照片我們能看到,六位航天員剛碰面,就互相緊緊擁抱在一起,在合照“全家福”中,湯洪波和葉光富分別伸長胳膊,挑出大拇指,唐勝傑、江新林、李聰、李廣蘇四人並肩站在後面,也都伸出“英雄指”,照片記錄了中國空間站又一珍貴畫面。

關于此次神十八發射任務,此前葉光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空間站三艙三船的新構型給他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他堅信,憑借自己和隊友的共同努力,以及整個航天團隊的精心准備,一定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李聰則透露,他和隊友們之間已經形成了默契的溝通方式,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明白對方的意圖。

這種默契,將成爲這三位80後航天員在太空中並肩作戰的寶貴財富。

神舟十八號的任務繁重而艱巨,將在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開展90余項試(實)驗。

其中就包括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和國際上首次植物莖尖幹細胞功能在軌研究。

簡單來說,神十八上天,還帶了一箱斑馬魚!

這些前沿科學的探索,不僅將推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更將爲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神箭”架起安全高效“天梯”

托起神舟十八號飛向太空的,正是那享有“神箭”美譽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

自從1999年首飛以來,它保持著驚人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不可思議的100%,成爲中國航天事業的堅強後盾。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采用了多備份系統,以此提高抗幹擾能力,與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相比,此次執行任務的遙十八運載火箭進行了32項技術狀態改進。

尤其是其獨有的故障檢測處理系統,萬一出現災難性故障時,可以及時發出逃逸指令和終止飛行指令,帶航天員逃離危險。

在發射場流程上,火箭團隊也不斷優化,將發射周期從49天縮減到35天,展現出高效的工作狀態

“生命之舟”新升級,完成任務更給力

神舟十八號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每個部分都很重要,而這次神舟十八號,它的電源系統進行了大升級,就像給飛船換了一顆更強大的“心髒”。

用了四年時間,研制團隊把飛船的電池換成了更先進的锂離子電池。這樣一來,飛船不僅更輕了,還更省電了。而且,推進艙裏的設備也重新排了一下,讓電源工作起來更穩定、更可靠。

此外,飛船上天後,太陽電池翼得展開才能給飛船供電。

爲了保證太陽電池翼在太空裏一直好用,研制團隊把關鍵産品的數據控制得特別精准,還讓太陽電池翼能在8秒內快速展開,真是太牛了!

神舟十八號還要跟空間站對接,這全靠飛船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它就像飛船的“大腦”,負責控制飛船的各種動作。

有了這個“大腦”,飛船就能穩穩當當地跟空間站對接,再次上演“太空會師”的精彩場面。

載人飛行任務難,航天員能量餐提供保障

不論是神舟十八號飛船的發射、還是神十七航天員的返回,都需要有足夠的能量供應保障他們完成任務,航天員能量餐就是這樣一款必備品。

比如說飛船發射時,航天員要承受數倍的重力,體力消耗很大,這種能快速補充體能的航天食品,在關鍵時刻特別重要。

遙想2003年,楊利偉在神舟五號狹小的空間裏,承載著億萬人的“航天夢”升空,卻遭遇了突發狀況“耦合振動”。

當飛船整流罩抛開,地面指揮中心傳來“他還活著”四個字時,全國都爲之沸騰,可想而知當時的楊利偉經曆了如何驚心動魄的生死26秒。

網上也流傳著楊利偉嘴角帶著血迹的照片。

航天員能量餐也爲楊利偉的體力恢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因爲航天員能量餐專門爲航天員設計,營養全面,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各種維生素。

楊利偉中秋前後在太空中吃了航天員能量餐,還被攝像頭記錄了下來,說是楊利偉在太空中吃月餅。

正是有了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先驅”和背後的工程師們,我們的航天事業才能快速發展,成爲世界航天強國。

還有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已完成,他們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訓練,爲未來空間站任務和載人登月做准備。

神舟十八號的飛天還有每一次載人航天任務的執行,都是老將新兵的接力賽,也是科技與夢想的完美融合。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無限可能,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0 阅读:352
评论列表
  • 2024-04-27 12:19

    想著魚兒在你的身旁…[點贊][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