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9多厲害?起飛意味著開戰,可繞地球飛80圈,美國也不敢擊落

一菲說軍史 2024-05-13 11:17:59

二戰,是人類曆史上最爲慘烈的一次沖突,給全球帶來了7000多萬的死亡代價。但不可否認,戰爭也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它同樣催生了一系列顛覆性的軍事創新。在這其中,美國和蘇聯表現出色。兩國在戰後迅速崛起,爲了爭奪全球霸權,美蘇在軍事領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圖-119核轟炸機便是冷戰的産物。

圖-119的誕生,源于蘇聯對于未來戰爭形態的預測。在20世紀50年代,洲際導彈技術尚未成熟,遠程轟炸機成爲了核威懾的重要力量。

蘇聯空軍認爲,擁有一種具備超長續航能力的轟炸機,將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有效的核威懾,能根本上力壓美國一頭。于是,1955年在圖-95轟炸機的基礎上,蘇聯工程師們開始了對核動力轟炸機的探索。

經過數年的努力,1961年,圖-119核轟炸機終于問世,實現了首飛,能搭載9名飛行員,機長46.17米,高度12.5米。這款轟炸機搭載了核反應堆作爲動力源,理論上可以實現無限續航,繞地球飛行80圈,速度每小時800公裏。

這一數據在當時無疑是驚人的,它意味著圖-119能夠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持續飛行數月之久。這樣的續航能力,讓美國忌憚不已。

然而,圖-119的研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由于核反應堆的輻射問題,機組成員的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同時,核反應堆的龐大體積也占據了轟炸機的大部分空間,使其作戰是,無法攜帶足夠的彈藥進行攻擊。這些因素使讓圖-119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諸多限制。

盡管如此,圖-119的威懾力仍然不容小觑。它的出現讓各國意識到了核動力轟炸機,在軍事領域的巨大潛力。一旦圖-119起飛,就意味著蘇聯擁有了一種能夠在全球實施核威懾的利器。

這種強大的威懾力,主要來源其攜帶的核反應堆所帶來的潛在威脅。任何對圖-119的攻擊,都可能導致核泄漏或核爆炸,從而對當地造成巨大的破壞和長期的核輻射影響。可以說,圖-119就是一枚行走的核彈。

在冷戰的背景下,圖-119的威懾力讓美國等西方國家感到壓力倍增。他們意識到,一旦蘇聯的核轟炸機投入實戰,將可能改變整個戰爭的格局。其一旦起飛,被擊落的話,那就是核戰。所以美國是萬萬不敢將其擊落的。而美國只能加快自己的核武器研發步伐,以應對蘇聯的核威懾。

沒多久,隨著美國洲際導彈技術的發展,遠程轟炸機在核威懾中的地位逐漸被取代,不再具備優勢。加上圖-119本身的局限性,特別是輻射方面的威脅,還有其龐大的體積和複雜的動力系統,也影響了其機動性和可靠性。因此,蘇聯最終決定停止對圖-119的進一步研發和生産,轉頭將重點投入到了洲際導彈上。

14 阅读:7159
评论列表
  • 2024-05-25 14:11

    別吹了,再打下去圖什麽都沒用的,俄羅斯還有什麽來開戰?

  • 2024-05-25 19:30

    一發小搗蛋屁股冒煙,然後完蛋

一菲說軍史

簡介:每日專注分享古今中外軍事曆史經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