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看過小米13Ultra後,很多人對小米造車有信心了

晴兒的時尚小分享 2023-04-21 12:38:23

最近,很多人向評價君要小米13 Ultra的原片,尤其是視頻的原片,想看看是否掉幀,對焦是否穩定。不得不說,這次小米13 Ultra還是很給力的,而評價君則從這款手機身上,看到了另一點,就是小米造車應該是更讓人有信心了。

說來話長,我們先從小米手機說起。

小米手機在2021年3月,發布了小米11 Pro,當時這款手機CMOS更大, 達到了1/1.2英寸,于是也開始向著影像領域進發。

當時,還和索尼的RX100M7黑卡相機進行了比較,而且看起來還更勝一籌。當然,現在看來,這個比較還是簡單了。真正的實力,可能不需要太多比較,全面展示就可以形成巨大優勢。

評價君當時也用小米11 Pro拍了不少照片,留下了難忘的瞬間。

此外,當時小米就想在變焦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但硬件上當時行業還不成熟,並且自己積累的經驗也不是太夠,但也有相當的素質,只是還不夠全面。

一轉到了2022年,在小米12 Pro,小米12s Pro之外,小米首次推出了頂級影像旗艦,小米12S Ultra。

這款手機十分強勁,配置更上一層樓,還首次與徕卡合作。但是,由于與徕卡合作的時間短,其還沒有在光學設計方面有太多挖掘,産品先將徕卡的色彩,影調用上了。

小米12S Ultra在上市時間上還是比較有幹擾,從骁龍8 Gen1升級到了骁龍8+ Gen1,而距離骁龍8 Gen2又比較接近,還是有些幹擾的。但這款手機也展示了小米的決心,並且確實獲得不少好評。

而到了小米13 Ultra,可以說是一切都已就緒,新的CMOS,新的鏡片組,更好的算法支持,還有豐富的配件,重新設計結構的産品。小米在影像上的不斷持續大投入,讓産品獲得了充足的底氣。

此外,不得不說的是,這次的小米13 Ultra在有了更強的實力後,更爲專注的表達了自己的影像理想,這理想中有小米的理想,也有徕卡的理想,並且將之付諸産品上。而這樣的産品,並不是誰都可以打造的。

舉一個例子,這次在手機上徕卡對于鏡片的光學素質,體積都有更高的要求,導致了鏡片良率不足10%。這種情況,只有中國品牌可以實現徕卡的要求,造出價格可控的産品來,而小米也是做到了。

此外,在與徕卡的合作中,小米對影像有了更多的理解,對于質疑也不再擔心,而是繼續在影調上進行探索,同時還有一些變通。從最終的效果可以看到,影調選擇上十分豐富,有更多的選擇,給到有不同審美觀點的用戶。

可以看出,當一款産品有著足夠的實力的時候,就不需要去證明自己,而是會按照自己的方向來專心的前進。只要你做出自己的風格,不斷積累,勇于創新,獲得用戶的認可還是大有機會的。

那麽回到小米造車這件事上,評價君覺得,小米汽車如果想贏得用戶,還是要分幾步走:

首先,是不斷采用最新的技術,電池方面,電控方面,車輛動態控制方面等等,這技術有自研,也有和專業公司共同研發;

其次,就是走自己的路,別人雲亦雲,別人走過的路,更多已經無路可走;

第三,就是分幾步走,從初期熱情和信賴的選擇,變成後期理性思考後的選擇。

實際上,電動車有幾個方面都是相當有看點的,比如底盤的車輛動態控制方面,在仰望推出後,這已經成爲車輛比拼的新賽道。未來,後輪參與轉向,更精准的牽引力控制系統都將會讓車輛的駕駛更爲安全,且體驗出色。

又比如在電池方面,未來的瓶頸也會越來越小,比如甯德時代未來將會推出500Wh/kg凝聚態電池,或者锂電池+鈉電池電池包,從而在續航力,或者是成本控制方面提供新的機會。

可以說,借助新技術的普及,與高科技合作夥伴同行,利用自己在制造業上的經驗,韌性,打造科技含量高,價格適中的産品,是小米汽車的發展之路。

其實,現在的汽車市場還是有很多技術升級空間的,比如,人們擁有了大空間,大軸距,但駕駛者在窄路上掉頭時候,還是要多揉幾次方向盤,這還不是新時代汽車的體驗感受,而很多廠家都選擇了無視。類似的例子很多,在汽車電子産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我們習慣的操作,在未來都會有新的方案。

作爲後發者,期待短期爆發肯定是不行的 ,跟隨肯定也是不行的,必須有積累,有創新,有自己的風格,且看小米汽車的發展了。

0 阅读:2

晴兒的時尚小分享

簡介:每天分享最新時尚資訊,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