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車企迎來破産潮!朔爾茨思變,拿中國的成果“敲打”手下人!

源源看點 2024-03-25 10:58:11

紐約大廈只有三年的時間,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更快,讓朔爾茨不禁深思,德國制造的傳奇何以不複存在?如果德國還想繼續作爲一個工業強國,它應該做些什麽呢?

朔爾茨談及中國時,“德國制造”已不再是個傳說

思危,思退,思變。身處這場世紀以來最大的變化之中,主要的工業化國家必須考慮到他們被競爭對手完全超過的嚴重後果。他們必須抓住這個曆史性的機會,抓住電動汽車,智能汽車,AI,5G,機器人,光伏板,光伏電池等行業的爆發。

德國《圖片報》稱,朔爾茨最近說,德國在制造不出與氣候無關的鋼材、不影響氣候的化學品、不影響氣候的交通工具等方面存在“巨大問題”,但是,我們對科技進展持樂觀的看法,給了我們一個精確的解決方案。

或許是覺得這番話太含糊,朔爾茨還舉出了幾個例子,他說他在紐約的帝國大廈訪問時,受到了很大的啓發。講解員對他說,紐約大廈只花了三年時間就完工了,但要是交給德國人去做,恐怕連基礎計劃都做不出來。

朔爾茨在結束發言時也提到中國,他說中國正在以比我們批准一幢房子更快的速度建造一個城市。

如果不是朔爾茨于百務之中抽空出來走走,他或許還會被“德國智造”的美譽所折服。現實情況是,德國的許多先進行業正在被中企逐漸侵蝕,如果德國不采取措施,將失去其“工業大國”的位置。

在他的記憶中,西門子一台核磁共振儀,價值三千兩百萬,中國制造的,只有德國公司的一百九十萬。由于中國已經完全做到了100%的國內生産,中企也不會再使用德國的技術,專利,零部件,所以價格相差很大。

在醫療器械方面的競爭優勢的喪失,僅僅是德意志帝國崩潰的開端。德國的主要産業是汽車制造業,這是一項涉及到幾百萬個工作崗位的行業。但讓德國政府頭疼的是,中國居然另辟蹊徑,放棄了傳統的燃油車,轉而推出了新能源汽車。

果不其然,中企憑借著技術、價格、人力等方面的優勢,將一群傳統的燃油車打的落花流水,無奈之下,奧迪這位德國的大公司,便和華爲達成了協議,打算在2025年發布一款搭載華爲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技術、激光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的全電動 SUVQ6E-tron。

朔爾茨之所以提及中國,應該是因爲他看到了中國的成長潛力,並做好了變革的准備,不然他也不會直截了當地說出德國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歐洲國家芬蘭、愛沙尼亞也與德國抱著同樣的看法。據報道,這兩個國家都希望中企能在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建立一條海底鐵路隧道的競標。

這場戰爭的殘酷程度絲毫不遜色于俄烏兩國之間的戰爭,任何一方稍有猶豫,都會被對方遠遠甩開。但我們也看出來了,歐洲和平太久,已經失去了進取之心,他們認爲,只要掌握了高端産業鏈,他們就能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但是,現實給了他一個教訓!如果你不努力,那麽你的競爭對手就會超過你。我認爲這正是朔爾茨想要表達卻無法表達的真實想法。作爲一國首相,他還是要扞衛自己日耳曼人的“尊嚴”,而不是像中國這樣的競爭者那樣貶低自己。

德國若要繼續保持其工業大國的地位,只能另作打算

談談自己的意見。

第一,德國想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工業大國的位置,就必須要進行一次變革。

一是取消部分工會,讓勞動者和企業主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會受到太多的幹涉。第二,廢除高福利體系,將省下的稅收全部返還給企業,用于擴大産能與研究;三是爲了讓德國的産品,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也許有人會說,德國政府的高工資體系,不是那麽容易被推翻的,那樣會引起社會的動蕩。筱琳之前說過,如果你沒有變化,那麽就讓時間來強迫你去做吧。想要成爲一個工業強國,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這就是曆史的潮流,任何一個團體,任何一個黨派,都必須積極地配合。

第二,德國可以在中國的幫助下,與中國加強合作,促進自身的産業轉型。

3月20號,博世斯圖加特的工廠裏,成千上萬的工人在這裏舉行了示威遊行。工人們舉著寫著“要工作”字樣的標語站在廠門前,要求廠長對最近大量裁員做出一個清晰的解釋。

事實上,博世也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吐給外界。

根據博世的說法,從傳統的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轉變,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導致公司的收入和資金都出現了一些問題。爲了減少債務成本,它可以削減1500個動力部門,1,200個自動駕駛電子和軟件,500個全球控制單元。

博世還算有點良心,並沒有將公司的人數降到最低,讓大部分員工都有了生存的機會。不過,德國政府對此仍持樂觀態度,斯特凡·布拉澤爾(StevanBrasser)預計,在德國的汽車行業改革中,就業機會可能會減少20%左右。

相比于大規模裁員的德國車企,與華爲合作的塞力斯,北汽,江淮,奇瑞,都在四處“跑馬圈地”,規劃擴建工廠,增加上萬名員工。與此同時,塞力斯也正式在俄羅斯及阿拉伯地區推出了問界M5,M7,M9等産品。

很顯然,汽車業的競爭已經開始了,但德國的汽車廠商卻顯得有些遲鈍。因此,德國別無選擇,只能與中國合作,從新能源汽車的“一杯羹”中分一杯羹。因爲這場比賽的殘酷,很多美、歐、日、韓的汽車公司,都會破産。

16 阅读:8557
评论列表
  • 2024-03-25 12:05

    ​中國企業做大了,美國滿世界的迫害! 美國企業做大了,一堆人天天吹捧!! 這就是我們要支持國貨的原因!

  • 2024-03-25 17:20

    吃中國飯,操國外的心。閑的

  • 2024-03-25 20:35

    國貨崛起勢不可擋不論媚外人事如何貶低國産也改變不了

  • 2024-03-25 17:34

    人口土地是硬傷,躺平吧

  • 2024-03-26 09:31

    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動下,德國燃油車企如果不與中國車企合作,將會面臨倒閉,並購代工可能是德國車企未來的路。

  • 2024-03-26 08:26

    大衆id系列不錯,底盤懸挂操控比國産優秀,當然價格也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