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想不到,200年後就在他興起的地方朱棣親率50萬大軍徹底擊潰了他的子孫,200年前偉大的帝國早已沒了蹤迹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2024-04-08 17:37:51

自從朱元璋搶過大元的天下,將蒙古族人再次趕回大漠草原後,便開始沒完沒了地受到其騷擾。從朱元璋到朱棣,仗也打了,判也談了,從北元打到鞑靼,從政府軍打成遊擊隊,這些蒙古族人該搶的時候還是搶,不該來的時候還是來,就是沒有消停過。雖然他們的行爲可以理解,畢竟在中原生活了那麽久,作爲曾經“最高等級別”的族群怎麽會甘心回到大漠去繼續吃沙放羊,但是理解歸理解,成王敗寇,既然你輸了,就要承受輸的惡果。

當年跟明朝一戰後,北元的皇帝已經失去了對全境的控制權,加上明朝的政治手段,昔日的元帝國一分爲三——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衛。其中,鞑靼自認爲是正統軍,態度最爲傲慢,看不起另外兩個部落,對明朝懷有最大的敵意。瓦剌受到明朝的扶持,用以對抗鞑靼。兀良哈三衛在朱元璋時期就受到了明朝的安置,一直向明朝朝貢。瓦剌和兀良哈三衛還好,而鞑靼自太師阿魯台擁立本雅失裏爲可汗後,便愈發猖獗了,不僅跟明朝斷絕了關系,還殺害了明朝的使節。朱棣正愁沒有討伐鞑靼的借口,鞑靼這一舉動無疑給他創造了機會。

爲了打壓鞑靼的囂張氣焰,朱棣親自擬定作戰計劃,並派出當時僅剩的名將邱福率領十萬大軍去收拾鞑靼。然而,讓朱棣想不到的是,這位輕敵的老將,並沒有聽從他的囑托,因輕敵中了敵人的埋伏,十萬大軍,連同一起去的五位大將全軍覆沒了。朱棣狂怒,但除了罵邱福無能外,還要繼續想辦法解決問題。可是能保證戰爭勝利的明朝指揮官還能有誰呢?就這樣,距靖難之戰七年之久後,朱棣決定再一次披上铠甲。下馬能治國,上陣能殺敵,這樣的朱棣,誰敢不服?

就這樣,朱棣于次年一月,集結50萬大軍,自任統帥,一邊警告瓦剌和兀良哈三衛不要插手,一邊直奔鞑靼而去。八年了,他終于回到了戰場,熟悉的草原,熟悉的號角,熟悉的黃沙,多麽熟悉的一切,那個陶醉于金戈鐵馬,沉迷于戰場搏殺的戰士朱棣又回來了。當他重新站到這裏,曾經的民居之地,已經變成了一片荒漠,而就在幾個月前,邱福率領十萬明軍在此全軍覆沒,明軍的屍骨、盔甲至今仍然到處可見。朱棣下令將這些屍骨就地掩埋,看著湍流不息的胪朐河,朱棣沉默一會後說道“自此以後,此河就叫飲馬河吧。”

得知朱棣親自率軍來了,鞑靼的本雅失裏和阿魯台卻吵起來了,他們吵架不爲如何抵抗,而爲如何逃跑,最後不歡而散,因爲再爭執不休,明軍就真的打來了。就這樣,本雅失裏往西,想投奔瓦剌,可是還沒趕到瓦剌,就直接撞到了朱棣的大軍,不知道是朱棣運氣太好,還是本雅失裏運氣太背,或許這是宿命的安排。因爲朱棣擊潰這位成吉思汗子孫的地方,正是斡難河,也就是今天的蒙古鄂嫩河,200年前,就是在這裏,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部落,並最終建立了橫跨亞歐的蒙古帝國。

如今,200年過去了,草原呼嘯的風依舊,斡難河的流水依舊,可是那偉大的帝國已不複存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永遠也想不到,短短200年間,他的子孫會在他曾經興起的地方一敗塗地。本雅失裏的潰敗,不僅是他個人的恥辱,更讓他偉大的祖先蒙羞。

0 阅读:11

聚光燈下的劇外人

簡介:看好書,評好劇,本號主要分享影視評、書評和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