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業務之“困”,上汽集團左右突圍

侃見財經 2024-04-14 10:30:34

車企“大廠”上汽集團,最近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了。

4月9日,上汽集團發布2024年3月份産銷快報顯示,今年前3月哥實現銷量83.42萬輛,同比下降6.4%。

據悉,這已經不是上汽集團第一次銷量下滑了,過去幾年其銷量一直都不是太好,而之所以會銷量下滑,跟低迷的合資業務有著很大關系——曾經扛起銷量大旗的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三駕馬車”,近幾年銷量都在下滑。

除了合資業務之外,另一邊上汽集團的新能源轉型同樣陷入了困境之中,兩大主力新能源品牌非凡和智己,一個因爲“碰瓷小米”被卷入了輿論的漩渦,另一個在早前更是被傳將再次成爲榮威的子品牌,不再繼續獨立運行了。

很顯然,上汽集團正遭遇著合資業務低迷以及新能源轉型不力的雙重夾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背景下,過慣了依靠合資業務生活的上汽集團,還有機會扭轉局面嗎?

合資業務“躺不平”

3月31日,上汽集團披露了2023年的財務報告。

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汽集團實現營收7447億,同比增長0.09%;實現淨利潤141.1億,同比下滑12.48%。

這樣的財報,顯然說不上有多優秀——畢竟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車企的業績在2023年都是“雙增”。而且拉長周期來看,在過去5年裏,上汽集團有4年都出現了淨利潤下滑的情況,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2022年,直接跌了34.3%。

爲什麽上汽集團的業績會持續下滑?

據悉,這其實和合資業務有很大的關系。從整體看,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總營收占到上汽集團整車收入的71.55%,合資業務仍是上汽集團最爲重要的業務;但在利潤上,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2023年總淨利潤爲66.06億元人民幣,和去年同期157.68億元利潤相比下降58.11%。

當下,無論是上汽大衆、上汽通用還是上汽通用五菱,形勢都不是太樂觀。例如中流砥柱上汽大衆,在2023年的銷量爲121.5萬輛,同比下滑了8.1%,要知道這已經上汽集團三家合資車企中銷量下滑最小的一家了。不過,從利潤數據來看,上汽大衆今年的淨利潤較去年下降64.12%,很顯然,爲了保住銷量,上汽大衆在利潤上作出了不小的讓步。

再看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兩家合資車企2023年分別實現銷量爲100.1萬輛和140.31萬輛,同比分別下滑了14.45%和12.31%,可見銷量數據也不樂觀。從利潤數據來看,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在2023年分別實現淨利潤爲31.32億和25.43億,同比下滑了54.42%和36.28%,雖然利潤下滑的程度沒有上汽大衆那麽嚴重,但情況同樣也不太樂觀。

伴隨著銷量的不斷走低,上汽大衆、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産能也出現了過剩的情況。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上汽大衆的産能利用率下降至58%,投産兩年的上汽大衆MEB工廠僅爲44%;而汽通用産能利用率由62%降至53%,上汽通用五菱的産能利用率則由90%降至80%——銷量下滑猶如被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逐漸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新能源轉型困局

除了合資業務低迷之外,上汽集團在新能源轉型上同樣面臨著不小的困難。

實際上,上汽集團很早就開始嘗試新能源轉型,並且一開始走的就是微型車和中高端純電車兩條路線。

在微型車方面,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寶駿E100在柳州上市,2020年橫掃電動車市場的宏光mini系列上市,憑借著超低的售價,銷量上一度碾壓著特斯拉和比亞迪的衆多車型;而在中高端純電車方面,上汽榮威最早推出純電車型,2020年和2021年上汽集團分別設立了非凡和智己兩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開始大舉挺進新能源汽車市場。

剛開始時,上汽集團的兩條路線走得都還不錯,尤其是宏光mini系列,但隨著競爭加劇,這兩條路線開始受阻。

先看微型車方面,宏光MINIEV的銷量已經從單月最高5萬輛下滑至2023年連續數月不足2萬輛,而根據最新的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月宏光MINIEV的零售銷量僅爲15520輛;再看中高端純電車方面,非凡和智己兩個品牌雖然已經不在公衆號披露銷量數據了,但從消息來看,年前非凡汽車傳出了大幅裁員的消息,智己則是卷入了輿論的漩渦之中,情況都不太好。

從目前來看,上汽集團在新能源轉型上已經出現了“全面潰敗”的態勢。抛開價格低廉的宏光MINIEV不講,目前非凡和智己兩個品牌已經出現了價格崩盤的情況——剛開始,非凡主打20-30萬這一價格區間,智己則主打30萬以上的高端市場,但如今伴隨著智己的連續降價,其售價已經進入到非凡汽車的售價區間,兩個兄弟品牌爲了搶市場不得不互相競爭”。

其實,上汽集團在新能源轉型上付出得並不少。根據財報顯示,2021-2023年上汽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96.68億、180.31億和183.65億,即便是向來以研發著稱的比亞迪,2021-2023年的的研發費用分別爲79.91億、186.54億和395.75億,從平均值來看,上汽集團和比亞迪在研發投入上相差並不遠,但可惜的是,上汽集團在新能源的布局上並沒有做好長遠的規劃。

當下,上汽集團面臨著合資業務低迷以及新能源轉型不力的雙重夾擊,無論是哪一塊業務都不好處理。誠然,上汽集團仍有雄厚的資本可以支撐,但是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留給上汽集團突圍的時間,顯然也不會太多。

0 阅读:116

侃見財經

簡介:看見不一樣的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