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明知武松不好惹,爲何還要撩他,你看她嫁給武大前是何身份

耳東品文史 2024-04-12 00:03:53

武松是個狠人,讀過《水浒傳》原著的人都一定知道這一點,若不是後來征方臘的過程中被包道乙斬斷一臂,只怕武松也不會選擇在六合寺出家。

是的,故事初期的武松雖然自诩“行者”,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出家人,照理說,他也是個俗世之人,但他似乎對女子毫無興趣,比如當年他嫂嫂潘金蓮幾次三番撩撥,他也無動于衷。

而在整個“武松殺嫂”的事件中,更耐人尋味的是潘金蓮的做法,她明知武松是個狠人,爲何還要撩撥武松,以至于招來殺身之禍?或許多數人都沒理解潘金蓮的動機。

一、猛漢武松

武松的英勇無人不知,當然,多數人是因爲武松在景陽岡徒手打死了猛虎,才意識到這人是如同天上降魔主一般,其實不然,武松之勇在他打虎之前就已經傳遍綠林。

(武松、宋江劇照)

比如宋江在柴進府上初遇武松時,當時武松可是一副落魄的模樣,全然不像是什麽英雄漢,然而宋江卻是如此誇贊武松的:“江湖上多聞說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裏相會。多幸,多幸!”

從這裏不難看出,武松在打虎之前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存在了。

而他在景陽岡打虎之後,那名聲更是無人可比,當他回鄉時,他們清河縣出了個打虎英雄的消息已經傳開了。

武大郎見到弟弟時,便說了這麽一句:“武大道:‘兄弟,我前日在街上聽得人沸沸地說道:‘景陽岡上一個打虎的壯士,姓武,縣裏知縣參他做個都頭。’我也八分猜道是你,原來今日才得撞見。我且不做買賣,一同和你家去。’”

從這裏也不難看出,武大郎聽到縣裏有個打虎英雄,就理所當然的認爲那人是武松,足見武松的強大是深入他心,而武大郎也一定沒少在妻子面前誇贊自己的弟弟,畢竟誰家裏有這麽個親人,也會覺得倍有面子。

照理說,潘金蓮應該對武松有幾分敬畏之心才是,可在與他接觸的過程中,潘金蓮卻表現得格外輕浮。

二、潘金蓮的撩撥之舉

自打武松在哥哥家住下之後,潘金蓮就沒少撩撥他,當然,起初潘金蓮自然也不敢太過放肆,他對武松也只是當弟弟般的照顧。

畢竟書中是這麽寫的:“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服侍武松,武松倒過意不去。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此時的潘金蓮還只是個看似比較熱心的嫂嫂,並無異樣,最多也只是熱情過度。

然而在後續的相處過程中,她是越來越放肆。

(潘金蓮撩漢劇照)

比如他們一同飲酒時,潘金蓮就借著酒勁開始撩起武松,開始還只是說“幫叔叔簇火”。

“那婦人起身去蕩酒,武松自在房裏拿起火箸簇火。那婦人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裏,一只手拿著注子,一只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說道:‘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應他。那婦人見他不應,劈手便來奪火箸,口裏道:‘叔叔你不會簇火,我與你撥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熱便好。’”

其實明眼人也該知道了,此時潘金蓮“簇的火”可不是幫武松取暖的火,而是要勾起武松心中的欲火,因爲她接下來的舉動就堪稱“越界”了。

那女子居然將自己喝了一半的酒遞給武松,這一下可把武松給惹怒了,他直接手一揮,將那碗酒灑在地上。

接著義正言辭的說了一句:“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爲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裏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武松、潘金蓮劇照)

好了,潘金蓮這下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了。

照理說此時她應該是不僅不敢撩撥武松,甚至也不敢與其他男子偷歡了才是,畢竟家中有這麽一個脾氣暴躁又不近女色的猛漢,她怎麽著也該心存忌憚才是。

可即便她知道自己若做了對不起武大郎的事,武松一定饒不了她,卻還是選擇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甚至還把武大郎給毒殺了。

她這不是作死嗎?

是的,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潘金蓮雖然人還活著,但她的心怕是早已死了。

你且看她是如何嫁到武大郎家來的就不難理解她的一切行爲了。

三、嫁人前的身份

潘金蓮嫁人前是什麽身份?她可不是什麽大家閨秀,書中交代得很明白,她不過是個大戶人家的婢女,至于她爲何會成爲武大郎的妻子,自然也不是因爲她自己想要嫁給這矮子,而是迫不得已。

(潘金蓮、武大郎劇照)

書中只道:“那清河縣裏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余歲,頗有些顔色。因爲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裏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裏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

很明顯,潘金蓮並不滿意這段婚姻,一個是絕色佳人,一個是又矮又醜的糙漢子,怎麽看都不是一個世界的人,武大郎卻沒有絲毫想要放走潘金蓮的意思,那大戶人家將這女子如貨物一般送給他,他也就收了,何時尊重過妻子的感受?

潘金蓮看似是本性風流,可她若真是風流,當初又爲何要拒絕那大戶人家的調戲?難道跟那人做個小妾不比在武大郎身邊過得暢快?

(潘金蓮劇照)

顯然潘金蓮的輕浮之舉不過是在報複武大郎,也正因爲如此,她明知武松不好惹,卻還要撩他,只爲讓他們兄弟反目。

這不是爲潘金蓮的罪惡之舉洗白,而是解釋她這麽做的動機是什麽,就好比黑格爾的那句“存在即合理”常被人誤解,他想表達的是萬物存在皆有它的理由,而不是“萬物存在都是合理的”,因此在這場悲劇中,潘金蓮是壞的,武大郎也談不上有多好,只可惜了武松爲了這麽兩個人背負了殺人的罪行,著實不值。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