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周天子還有沒有“興複周室”的可能?

喝下曆史的雞湯 2024-03-14 05:55:14

大家都知道,自打鎬京淪陷,平王東遷,周室已經衰微,天子權威已經一落千丈。

那麽,當時的周室,是不是完全沒有複振的機會了呢?

春秋初期的王室:尚有可爲的形勢

周平王剛東遷的時候,他的實力雖然與西周時已不能相提並論,但仍然有一定的實力。

1、王畿地盤不小。

據考證,平王東遷之初,周“尚有太華外方之間六百裏之地”。

這個“六百裏之地”,在當時仍然淩駕于絕大部分諸侯之上!

我們常常說的春秋“四大國”,當時也比不上周室。

後來長期疆域最遼闊的楚國,在春秋之初,“自敖、酚至于武、文,土不過同”。也就是到楚成王的父親楚文王的時候,仍然是“土不過同”。

晉國在春秋之初,也是“其土又小”,疆域也不大。

至于秦國,當時則在與西戎的奮戰中求生存,雖然說起來可以拿的土地很多,但大多還沒有“到手”。

齊國,則在齊桓公時,“廣運約六、七百裏”。也就是到了齊桓公時期,齊國的疆域才超過了東周王室當初的“六百裏之地”。

所以,從直接地盤上看,周室當時雖已經不算“王者”,但至少接近一個“霸者”。

而且,東周王室的“地皮”,可都是精華之地!

2、精華之地。

以洛邑爲中心的地區,自周成王時開始,周室已經經營了300多年了!

雖然西周的都城在鎬京,但是,震懾關東,靠的就是洛邑爲中心的成周之地。

這裏既長期是周室在東部的政治中心,又是用兵的糧草基地、經濟中心。

而洛邑附近的地區,經濟開發條件也很好,其在黃河以北的南陽之地(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當時有“富甲天下”之稱。

所以,東周所掌控的地方,是精華之地,本可以提供不俗的車賦以爲征戰之用!

3、四面有險。

當時的王畿之地,西有虎牢之固,東有殽函之險,北阻大河,所謂”地方雖小,亦足王也“。

所以,王室雖然算是據天下之中,已不及當時在關中四塞之地一般有利,但仍然有一定的防禦力,其地理條件還算優越!

4、政治優勢。

周天子再是威信大損,也是當時天下唯一的天子,唯一合法的”王者“。

後來的霸主們尚要”尊王“,借助王室的”殼“來號令諸侯,顯然,周天子自己更加具備這一有利條件。

可以說,這個這個政治優勢,雖然不能使周天子呼風喚雨,但也絕對是”專屬于“周天子的“伐交”利器!

5、軍事實力。

周室的軍事實力,在當時仍然是比較強大的。

首先,成周長期是周室在中原地區的軍事大本營,過去有“成周八師”,雖然西周末年成周八師受到嚴重損耗,但仍然留有一定的軍事力量。

春秋之初,周天子仍然擁有“三軍”之衆!

而直到齊桓公、晉文公時期,齊、晉,才分別“作三軍”!

所以,就軍事規模而言,周天子的規模,依然冠于天下。

其次,當時的周天子,依然可以號召一部分諸侯出兵作戰。

在對鄭國的作戰,在幹涉晉國“曲沃代翼”等軍事行動中,周天子均號召了一些諸侯參與行動!

正因如此,平王東遷之初,周人“思而不懼”。

所謂“不懼”,就是自保有余,所謂“思”,就是有通過反思來掌握自己命運的主動權!

但是,周天子的這種有利形勢,很快就喪失了!

周平王的無所作爲,使好處被鄭國所竊取

平王東遷之初,大國未興,周室也尚有實力,這本是周天子重振的最佳時機。

但是,遺憾的是,這個最佳時機,被鄭國所竊取了。

輔國的鄭武共、鄭莊公,“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自己在周室擔任卿士的機會,以周室的名義展開行動,好處全部歸了鄭國!

鄭國不但借周天子的號令發起對其他諸侯的“順征逆討”,而且,還使用周室的軍隊爲鄭國作戰!

而在周平王時期,平王居然就如木偶一般,任由鄭公擺弄,連一絲一毫的“意見”都沒有。

而周平王又比較能活,在位整51年!

也就是說,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周平王就是“躺平”狀態,任由鄭公假借王室之權!

後來,人們自然而然常常拿這段曆史與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提並論。

其實,在周平王的大部分時期,周王室的實力勝過鄭國,鄭國是沒有實力“挾天子”的。

也就是說,周平王能夠阻止鄭國,但自己放棄了阻止···

如此,這就形成了3個嚴重後果。

1、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對諸侯軍事力量的“整合”空間。

平王東遷之初,王畿附近有衆多小諸侯。雖然周室衰微,但他們也沒有實力對抗王室。

因此,他們實際上是周天子進行“整合”的重要空間,周天子通過將他們整合在一起,可以在中部形成淩駕于鄭、宋、魯等國的強大實力,並以之爲基礎逐漸恢複王業。

但是,這段時間,周邊小國,多爲鄭國等國所滅,周王室遂失去了重振的空間。

2、周天子放棄了對天下形勢的控制權。

以周制,諸侯“擅自征伐”是最大的罪行,天子必須以王師問罪。

何況,鄭國率先發起的這一系列滅小國的戰爭,周天子居然不聞不問!

如此,天下諸侯,再幹什麽事情,周天子又哪裏還能過問呢?

3、周天子的權威,成爲“方伯”們的玩具。

周天子的權威,恰成爲鄭國對外擴張的工具!

如此,國力強于鄭國者,難道不更可以操持周王室嗎?

由此,50年間,形勢大變!

周天子還是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但是,其實際便于調度的小國之衆已經損失大半;周天子還是唯一合法的天子,但是,天子權威,已是方伯們的玩具···

周平王在關鍵的50年“躺平”,是東周王室自此不再可爲的又一關鍵所在!

桓王的掙紮

周桓王即位後,企圖改變平王的“無爲”,有所作爲,重振王室!

周桓王即位之初,連興兵事,頗有複興之像。

他先是介入晉國內戰,協助曲沃武公作戰,大敗晉軍;然後,在曲沃貪婪地繼續攻晉後,周又出兵協助晉侯,擊敗曲沃軍!

在晉國內戰中,周在哪一邊,哪一邊就占據優勢,可見,當時的周王室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其後,周桓王又派兵與秦國一起,滅了芮國,俘虜芮國國君。

隨即,周桓王還是收拾當時的“小霸”:鄭國。

在最初與鄭國的較量中,雖然周王室丟了一點面子,但卻得了裏子,占了一些便宜。

當時,周桓王剝奪了鄭莊公在周王室的權力,雖然中間鬧出過“周鄭互質”這種有失顔面的事情,但也表明了周桓王壓制鄭國的決心!

其後,鄭莊公進入周地,割溫地麥子,算是報複了一下周王室。

但是,周桓王隨即提出:以本不屬于周王所有的蘇忿生12個邑交換鄭國的4作城邑。

也就是用一張空頭支票去換鄭國4個實實在在的城邑!

鄭莊公雖然憤怒,但畢竟上下有分,不能直接違抗天子,只好答應了!

這也說明:周王室當時的政治優勢,仍然是一般諸侯所難以抵擋的。

但是,旋即,周桓王再進一步,直接出兵討伐鄭國,企圖以武力來完成對鄭國的壓制!

如此,周鄭之間的戰事,一觸即發!

然而···繻葛一戰,周軍大敗,周桓王中箭,威信掃地!

當時,周王室聯軍的實力,不在鄭軍之下。

但是,周敗于鄭,也絕不是奇怪的事情!

鄭莊公之所以成爲小霸,除了他假借王命外,其君臣在謀略、軍事指揮上當時也是冠絕天下的。

在此之前,鄭莊公君臣,已經進行了多次軍事創新,取得軍事勝利,是春秋初期軍事革命的先驅!

周王室聯軍中的陳、蔡、衛,皆是在與鄭國多次交戰中未得一勝,可說有“恐鄭症”!

周桓王不知己不知彼,倉促對鄭國發動軍事進攻,其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了!

操之過急,不明智的繻葛之戰,使周桓王剛開始有一點起色的“複興”之路,戛然而止了!

內亂的後果

其後,東周發生了幾次內亂。

一開始,內亂還是王室自己解決的事情。

比如周桓王死後,周莊王時,發生了王子克之亂,周莊王自己平定了!

但是,其後,連續的內亂,使各方勢力紛紛介入。

毫無疑問,在內亂中,雙方都企圖拉攏諸侯爲外援,而爲此,他們也願意給予豐厚的賞賜來報答諸侯!

于是,東周的內亂,就變成了王室“割地”。

周惠王時,發生了“王子頹之亂”。

鄭、虢出兵協助周王平亂。

于是,周惠王爲了答謝鄭、虢,將虎牢以東的地區賞賜給了鄭國;又將酒泉(似乎不是今酒泉)賞賜給了虢國。

此後,又發生了王子帶之亂。

晉文公出兵幫助周王平定內亂!

于是,周王室爲了答謝晉國,將南陽之地(也不是今天的南陽)賞賜給了晉。

周之衰也,晉得南陽,而霸業以成。——《讀史方輿紀要》

可以說,每一次內亂,都導致周王室主動出讓了一片精華之地!

如此,周王室的地盤越來越小了!

而對諸侯們來說,這似乎還不過瘾!

諸侯的巧取:滲透之策

前面提到,周王室的地不算特別大,但卻多爲精華之地。

諸侯們要擴張,自然也要觊觎的。

只是,畢竟人家是周天子,諸侯不好直接動手,尤其是那些自稱“尊王”的諸侯們。

可是,人家有辦法!

比如:陸渾之戎。

秋,秦晉遷陸渾于伊川。——《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據考證,當時,這些戎人實際上已經爲晉國所領導。

秦晉將陸渾戎遷到王畿附近,無非是要借戎狄之手,來滲透周王室的地盤!

如果周王室扛不住,請晉國來平定,那晉國就可以順手奪地。

而如果周王室沒有請呢?

事實上也沒有請!

後來,晉國借口陸渾戎“背晉向楚”,出兵滅陸渾戎!

由此,王畿西部、西南部山地盡爲晉國所有!

實際上,諸侯對周王室之地的滲透,並不只此一例。

實際上,鄭、晉,都曾利用戎狄等少數民族勢力滲透,然後控制、奪取周王室的土地。

如此,周王室地盤更加小了!

到春秋末年,周室之地,只剩下七邑!

如此,周王室,不過就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實力”了!

宗族離心,內部失去了凝聚力

即便屢遭挫折,但如果上下一心,也未必沒有卷土重來之日。

所謂團結一心,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主要是宗族齊心。

前面提到周王室的幾次內亂就知道:王族已經不齊心了。

而這種不齊心,則隨著宗法制的持續推行,變得越來越嚴重了!

在宗法制、分封制之下,土地被不斷地分下去。

但是,王室的地總共就這麽一點大,蛋糕就這麽大,但分蛋糕的人卻越來越多。

因此,不同王族之間,王族與天子之間,王族內部,相互爭奪,烏煙瘴氣!既然如此,周王室,連自己宗族內部都團結不了了,又何以複興呢?

平王東遷之初,周王室還擁有相當的實力。

後世有“光武基業,不過如此”,來形容當時的東周王室,將其與漢光武帝劉秀據河北時相比。

跟光武比基業···怎麽不跟“開局一個碗”的朱皇帝比基業呢···

當時的周王室要複興,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實力不足。

最大的問題,是統治集團的素質問題。

平王昏庸無爲,將來東周最初,也是最寶貴的50年窗口期白白浪費!

周桓王雖有複興之志,但並沒有幹大事的度量和謀略,其先是如“小孩怄氣”一般對鄭莊公無禮,後又在不知己不知彼的情況下倉促采取軍事行動,結果,複興不成,反受其辱!

而後世周王,雖無“大惡”,也無“大德”,皆無富國強兵之策!

相反,在內亂中,周王爲了打擊政敵,反而以豐美的精華之地賞賜給幫助自己的諸侯,導致周王室不斷喪失土地,越變越小!

而宗法制、分封制在這種情況下,加劇了王族內部的相互爭奪,周王室不但實力弱了,內部也瓦解了!

如此,東周王室不要說能夠複興,還能繼續做名義天子幾百年,已經算是大幸之事了!

4 阅读: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