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過後,爲何李淵迫不及待的退位讓賢呢?

學典曆史 2024-04-23 23:08:14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並射殺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政變三天後,唐高祖李淵冊立了李世民爲太子,軍國大事皆由太子處決,兩個月之後,李淵正式禅位做了太上皇。令人驚奇的是,爲何李淵要迫不及待的讓位給其子給李世民呢?

其一,心力憔悴,無心皇位

李淵雖然出身顯赫,但他的命運卻與出身形成了劇烈的反差;早年喪父與中年喪妻的苦楚,使得李淵格外重視親情。

在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之間,李淵盡力維持,生怕對方互相傷害;他不希望骨肉相殘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結果意外還是發生了,他不得不面對晚年喪子的事實。

縱觀李淵的一生,並非軟弱無能,而是想極力保全自己的兒子;因此沒有采取強烈的措施。但自從“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對權力的欲望似乎不再那麽執著了,所以想盡早將權力交割出去,減少“喪子之痛”帶給自己的傷害。

除此之外,唐高祖李淵退位還有著一個更爲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形勢所迫,他不得不這麽做。

其二,以退爲進,保全自己

秦王李世民都敢對自己的的親兄弟下手,對其父想必更是不會手軟,李淵只得提前禅位,保全自己。這種做法正好可以滿足這個野心勃勃的李唐二皇子,也可以換來自身的平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唐高祖李淵是曆史上爲數不多且被逼禅位的帝王,他的舉措,必定有不當之處;但事情已經發生了,李淵只能默默地接受現實。

幸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並沒有令其父李淵失望;他將大唐帶入了輝煌之中,想必曆經“喪子之痛”的李淵,應該可以釋懷了。對此,大家怎麽看呢?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