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天才與算法:人腦與AI的數學思維筆記08_生物的創造力

躺柒 2024-04-23 21:28:23

1.       生物的創造力1.1.         在進化樹中是否有其他的物種已經具有與我們人類相當的創造力水平1.2.         20世紀50年代中期,動物學家德斯蒙德·莫裏斯(Desmond Morris)在倫敦動物園做了這樣一個試驗1.2.1.           動物學家給了動物園裏一只名爲“剛果”的黑猩猩一根鉛筆和一張紙後,黑猩猩學會了使用鉛筆和紙,它在紙上畫出一根根的線條1.2.2.           “剛果”所謂的創造力背後實際上還是人類的有意識的藝術創造行爲1.2.3.           以動物園裏的動物爲研究動物創造力的對象本身就是偏頗的,缺乏客觀普世性,因爲這些研究樣本生存在人工營造的非自然的狀態下1.3.         園丁鳥1.3.1.           園丁鳥雄鳥爲了求偶會搭建“求偶亭”1.3.2.           求偶亭的結構非常複雜,裝飾很有“品位”,以至于早期的歐洲移民者根本不相信這是鳥築的,而以爲是某些婦女爲了哄小孩特意搭建的1.3.3.           它們會根據喜好選擇不同風格或顔色的裝飾物來點綴求偶亭1.3.4.           搭建複雜美麗的求偶亭作爲一種基本的求偶技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3.5.           實際搭建求偶亭需要的原材料和工時都超出了築巢的所需,那麽這是園丁鳥雄鳥創造力的體現,還是求偶功利性的體現呢?1.4.         炫耀,特意強調自己,刻意向對方展示自己過人的技巧、技術等,以獲得他人(生物)的認可贊美1.4.1.           人類和動物都具有這樣的屬性1.4.2.           鳥兒鳴叫是爲了交流和溝通,但在很多時候,它們的歌唱技巧已經遠超過溝通的需求了1.4.3.           在築巢或者鳴叫時的炫技,是一種證明,以表示它們才是伴侶的最合適“人選”1.5.         英國攝影師大衛·斯萊特(David Slater)1.5.1.           一只6歲大的公猴Naruto對著鏡頭大笑,露出門牙,留下了一些很有趣的自拍照1.5.2.           美國法院以非人類創作的物品不受知識産權保護爲由,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同時也不支持他擁有這些照片的相應權屬1.5.2.1.            如果人工智能創作出的藝術品遇到了上述的訴訟糾紛,那麽藝術品的知識産權歸屬又應是怎樣的?1.5.2.2.            知識産權法存在的原因是知識産權具有排他性,也稱獨占性或專有性,指知識産權所有人對其知識或智力成果享有獨占或排他的權利,未經其許可,任何人不得利用,否則構成侵權1.5.2.2.1.             這是知識産權的最重要的法律特點1.5.2.2.2.             人工智能沒有這些需求,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工具1.6.         藝術創作的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再走向自我的覺醒和創造的,那麽,自創和抄襲的界線又該怎樣劃分呢?1.6.1.           現在這是一個灰色地帶,權屬界定還是比較模糊的1.7.         電影工作室雇用很多員工制作的電影,版權歸電影工作室所有1.7.1.           也許人工智能將不得不被賦予與公司同樣的法律地位1.7.2.           在英國,人們已經開始做出一些司法嘗試,將作品的部分知識産權歸屬于創作工作過程中承擔必要工作的人2.       可視化編碼2.1.         進行數學與可視化聯系試驗的第一人是法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2.1.1.           他認爲數字和圖像這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並創立了兩者相互轉換的方法2.1.2.           笛卡爾平面直角坐標系2.1.2.1.            平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用坐標來表示,任何幾何圖形都是由無數的點構成的,那麽幾何圖形就可以用一個坐標集表示出來2.1.2.2.            笛卡爾坐標系就好比一本詞典,它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2.1.2.3.            幾何語言與代數語言之間的互譯2.1.3.           笛卡爾坐標系建立了代數和幾何之間互相轉換的橋梁,這是數學領域革命性的發現2.1.3.1.            歐幾裏得幾何學體系用公理化的方法建立了點、線、三角形、圓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關系,這使得幾何學成爲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2.1.3.2.            笛卡爾坐標系則是數學家探索幾何世界的又一個新工具2.1.3.3.            幾何學的研究曾經一直受到我們所處的三維宇宙的限制,而在代數的世界裏,宇宙可以擴展到更高的維度2.1.3.3.1.             在物理上無法構建的模型可以被數學家抽象地想象出來2.2.         1965年德國的一家畫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幅計算機繪畫作品,它是由西門子公司的格奧爾格·內斯(Georg Nees)編碼完成的,這是第一個由代碼生成的可視化的實例2.3.         內斯利用計算機編程,使用方程處理數據,生成了許多有趣並令人驚訝不已的成果2.3.1.           形成的作品看上去竟與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手稿本上的手繪設計圖有幾分相似

2.3.2.           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和運算速度是驚人的,一旦編寫好程序,只需按下某個按鍵,就可以輕松完成叠代2.3.3.           內斯通過他的這一作品證明了,計算機能夠成爲藝術家工具箱中的新工具2.3.4.           內斯在算法中引入隨機性元素,這意味著,通過算法生成的圖形我們無法預測和控制2.3.4.1.            這並不表明計算機已經具有了創造力,因爲創造力是人類有意識或潛意識的選擇,而非真正的隨機行爲2.3.5.           內斯通過對算法規則的限定和引入的隨機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強大的表現張力,十分搶眼2.4.         人的命,天注定。2.4.1.           人們更傾向于認爲所有的人類行爲都是預先確定的2.4.2.           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世間萬物(包括人)都是由一個個原子組成的,原子按照物理規律也就是物理的算法運動2.4.3.           量子數(quantum number)是量子力學中表述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一組整數或半整數2.4.3.1.            量子數是表征原子、分子、原子核或亞原子粒子狀態和性質的數2.4.3.2.            量子數是這些粒子系統內部某些守恒量的反映,與這些守恒量相聯系的量子數又稱爲好量子數,它們可表征粒子系統的狀態和性質2.4.4.           經典物理學斷言,原子的運動看似無序且不可預測,但實際上是由上一時刻原子的狀態決定的2.4.5.           微觀世界的這些法則決定並控制了原子的運動,那麽這些法則(也可以說是算法或代碼)也決定並控制了整個宇宙,包括人類的活動2.4.6.           現代物理學斷言,唯一真正的隨機事件只發生在量子層面上,即能夠決定和影響未來宇宙中萬事萬物發展可能性的因素,是在亞原子層面上發生的2.4.7.           在下次觀測的時候,你無法事先預知會在哪裏找到它2.5.         “自由意志”一直是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而“意識”也是科學一直以來無法觸及的領域2.5.1.           量子意識理論認爲,經典力學無法完整解釋意識,意識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如量子糾纏和疊加作用2.5.2.           人類大腦中存在海量的處于量子糾纏態的電子,意識正是從這些電子的波函數的周期性坍縮中産生的2.5.3.           要編寫真正具有自由意志來進行創作的代碼,可能只能在量子計算機上實現了
0 阅读:0

躺柒

簡介:書既能讀薄也能讀厚,輸出才能檢驗輸入,完成才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