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文旅局局長李振刊:努力實現“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

中國城市報 2024-05-13 20:13:48

遊客“打卡”洛陽市周公路特色商業步行街。杜強攝

河南省洛陽市城市風光。曾憲平攝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省洛陽市洛邑古城人潮湧動,遊客領略古城風光。張怡熙攝

龍門石窟國風市集,漢服裙袂飛揚,遊客穿越古今;夜遊洛邑古城,觀賞“幻彩”演藝,全城“汲水”歡歌;山川拱戴大河荟萃,時尚、年輕態、文化感等紐帶,連接起洛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網紅洛陽熱力十足,假日文旅展現城市發展新活力。“五一”假期,河南省洛陽市共接待遊客683.8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9.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1%和13.71%。

“在關注下一個網紅城市是哪裏的同時,更應認真總結經驗,探討網紅城市背後的流量密碼,努力實現‘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這是推動城市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近日,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接受中國城市報記者專訪,介紹了如何借助旅遊熱度提升城市品質、網紅城市的“長紅”之道及創新驅動文旅産業融合的洛陽模式。

中國城市報:應如何更高水平地打造特色城市文化IP,加快推動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洛陽市有哪些先進經驗可以分享?

李振刊:洛陽市聚焦“文旅文創成支柱”的目標,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圍繞“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文旅新主題,推動文旅與城市融合。

以“花”爲媒,開展顛覆性城市營銷。近年來,洛陽市通過開展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神州春色”全國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春和景明”2024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交流展示活動等“國字號”活動,城市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不斷提高《唐宮樂宴》《神都夜宴》《風起洛陽》等沉浸式演出水平,推出“牡丹群芳圖”等牡丹主題系列演出,洛陽市龍門石窟、老君山、白雲山、龍潭峽、隋唐洛陽城、洛邑古城、洛陽博物館等景區接待人次、收入均創曆史同期新高。同時,洛陽市積極邀請明星打卡、參與活動等爲城市品牌塑造持續引流。

以“裝”爲媒,提升沉浸式消費場景。洛陽市搶抓國風潮流,結合實景、角色扮演、真人演繹等多元形式,舉辦“夢裏隋唐”漢服文化節、漢服花朝節、唐·霓裳藝術盛典等主題活動,推出“著華服免費入園”等系列舉措打造瑤光賦宮廷音樂會、又見八景漢服秀等特色産品。目前,全市漢服經營商戶增逾千家,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漢服經濟圈”日漸成形。“一襲漢服點燃一座城市”,洛陽持續獲得“抖音最受歡迎的漢服熱門打卡地”的稱號。

以“夜”爲媒,打造年輕化消費盛宴。洛陽市不斷擦亮“古都夜八點”品牌,組織“夜遊”“夜娛”“夜食”“夜購”“夜演”“夜拍”等6大業態110個點位全面提升,博物館、景區“夜遊”模式全面開啓,洛陽特色商業街區的廣州市場等夜間消費聚集區銷售額超1.6億元。同時,洛陽市將煙花、音樂、無人機與隋唐洛陽城、龍門石窟相結合,打造了IMAX全景沉浸式音樂煙花秀、在龍門石窟等地標性景區景點開展無人機表演秀,面向青年,持續提升了培育泉舜購物、龍門古街等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産品供給水平。

中國城市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如何推動城市文旅從“爆款吸引流量”到“確保文化留量”,由“網紅”變“長紅”?在網紅城市塑造上,洛陽市有哪些探索創新?

李振刊:近年來,洛陽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著力打造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突破傳統思維向“顛覆性創意”轉變。洛陽市用顛覆性創意整合資源、打造産品,讓傳統文化與新奇創意“碰撞”,點燃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新引擎。例如,“電競+文旅”實現夢幻聯動。洛陽市把“工業遺産”打造成元宇宙科幻樂園,融合VR電競、光影秀場等多種業態,集國風文化、工業質感、未來科技于一身,讓更多線上的“觀光客”轉化爲線下的“旅行者”。“數字+文旅”創造無限可能,洛陽市也發揮“千兆城市”試點優勢,實施夢唐閣體驗館、水幕電影等數字文旅項目,龍門石窟景區成爲全國首家“互聯網+智慧景區”,4A以上景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遊客體驗感明顯提升。

實現觀光遊覽向“沉浸式體驗”轉變。洛陽市堅持産品至上、內容爲王,打造有場景、有故事的沉浸式文旅産品,讓遊客從“看景”到“入景”。比如,洛陽市開創了把一座城市作爲劇本載體的先河,打造“全城劇本娛樂”,創新推出“神都奇幻志”劇本娛樂等沉浸式新文旅産品,解鎖“新玩法”、增強體驗感;深挖研學旅行資源,“尋根問祖”打造特色課程體系、寓教于學豐富研學全新體驗,成功舉辦世界研學旅遊大會;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積極發展“民宿+”等沉浸式體驗項目,一批精品民宿在青山綠水間“百花齊放”,吸引越來越多遊客奔赴鄉村裏的“詩和遠方”。

完成線性發展向“年輕化消費”轉變。洛陽市聚焦Z時代年輕人消費需求,繁榮“古都夜八點”文旅市場,組織“時尚夜體育”“星光夜市”等主題活動,洛邑古城、天心文創園、西工小街、廣州市場步行街等成爲青年集聚的新地標,10家省級以上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人氣爆棚,引發青年打卡熱潮。大力發展鄉村旅居産業,推出星空帳篷、戶外燒烤、露天電影等新業態,讓青年人體驗“向往的田園生活”。

打破慣性路徑向“移動端傳播”轉變。洛陽市把握互聯網時代新特點,堅持“線上做流量、線下做變現”,精准高效引流。攜手愛奇藝開創國內“城市IP”和“內容平台”合作的“洛陽模式”,《龍門金剛》《風起洛陽》等精彩劇目接連“破圈”。並且,洛陽市與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社交平台合作,與攜程、美團、支付寶等消費平台聯動,邀請流量明星、頭部博主制作網絡短視頻,持續升溫“關注熱度”,洛陽市榮獲2023春季旅行趨勢榜“人文曆史目的地”“春季賞花目的地”。

中國城市報:突破資源依賴走向創新驅動,洛陽市如何打造更多高質量、多樣化的文旅文創新業態、新産品?具體實現路徑有哪些?

李振刊:近年來,洛陽市探索創新驅動文旅産業的“洛陽模式”。洛陽市堅持真實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發展中保護,率先在全國打造3.0版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實施了定鼎門、明堂天堂、九洲池等重要遺址保護展示工程,讓沉睡千年的文物遺迹從地下“走”到地上,成爲網紅打卡地。目前,洛陽市正在加快實施天街十二坊等項目,串聯盛世隋唐的“七天建築”,恢複壯麗的中國古代都城軸線。

同時,洛陽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打造“博物中國、文創藝都”的亮麗名片。打開一幅洛陽市博物館的布局地圖,102座“文化寶庫”就會浮現在眼前,門類豐富、特色鮮明,成爲洛陽叫響“東方博物館之都”的最大底氣。近年來,洛陽市高質量建設五大都城遺址博物館群,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揭秘“最早中國”、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精彩亮相、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加快推進、全國唯一的牡丹專題博物館綻放河洛、一拖東方紅農耕博物館入選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館城融合、全域活態”的博物館體系加快形成。

此外,洛陽市打造環幕電影等新體驗,融入親子研學等新業態,推出全國首個曆史人文類博物館“夜宿”項目,可以“宿古墓”“宿運河”“與國寶過夜”,衆多一線城市遊客“打飛的”來洛陽嘗鮮,部分場次一票難求。洛陽市也聚焦年輕化市場需求,推出多元化文創産品,洛陽三彩、牡丹瓷、平樂牡丹畫等工藝品聲名遠揚,考古盲盒、國潮手辦、通關文牒等文創産品頻頻出圈,更多“藏品”“展品”變成了“作品”“産品”。如今,因爲一座博物館來到洛陽,成爲無數遊客的打卡心願,每年接待超過千萬人次。

近年來,洛陽市不斷深化合作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通過互建友好城市、互辦藝術節、互設文化中心、舉辦文物外展、聯合考古和文物修複保護等形式,加強曆史文化遺産對外交流合作。洛陽市先後與日本岡山市、韓國扶余郡等16個城市締結爲國際友好城市,與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埃及、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物交流,舉辦絲綢之路上的中原文物展、夢回布哈拉文物特展等深受歡迎。

■中國城市報記者 張永超

原標題:文旅融合滿城景 城市品牌活力增——訪河南省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

0 阅读:12

中國城市報

簡介:用專業視角發掘新聞,城市觀點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