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贻直:活82歲任五省封疆,雍正送他一件衣服,他淚流不止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3-14 15:29:39

雍正二年十月,在西北打了大勝仗的年羹堯年大將軍回京。因這是雍正登基後的第一次大勝仗,讓雍正徹底坐穩了皇位,所以雍正對此十分重視,下旨王公以下文武大臣全部在廣安門迎接凱旋的年羹堯。

了解清史的都知道年羹堯跋扈,滅掉羅蔔藏丹津後更是不可一世,誰也不放在眼裏。雖然滿朝文武都跪拜著迎接,但年羹堯連看都不看一眼;唯獨有一位朝臣連跪都沒有跪,見到年羹堯以後,只是輕輕地作揖。

而年羹堯非但不生氣,反而趕緊下馬,很高興地與這位朝臣打招呼,並且與此人一起進城。這位朝臣究竟是誰?會讓炙手可熱、連王公大臣都不放在眼裏的年羹堯如此給面子?

此人便是史贻直!

但史贻直在雍正初年,也不過是因爲年羹堯的推薦才做到了侍郎的位置上;年羹堯爲何會對職位比自己低如此之多的史贻直如此尊重呢?

這還要從頭開始說起:

史贻直的父親史夔是一個天賦異禀、從小就非常聰慧的孩子,年僅20歲便中舉;21歲考中進士,且位列二甲第一名,正式開始入仕。年紀輕輕便得如此,確實是難得的青年才俊。

都說“虎父無犬子”,本以爲史夔已經是難得的青年才俊,沒想到他的兒子史贻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史夔考中進士這年,史贻直出生,而且繼承了父親天賦異禀的基因,從小記東西就非常快,不僅對儒家經典很感興趣,對古代各個朝代的典章更是到了癡迷的程度。

在考取功名上,史贻直更是比父親要快一步:

年僅17歲中舉

年僅18歲考中進士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同史贻直一同考中進士的,還有後來的年羹堯年大將軍;後來二人都進入翰林院任職,也就是說史贻直與年羹堯既是同科的進士,又同是翰林院的同僚,一來二去的二人感情還是不錯的。

自史贻直進入翰林院以後,史夔便主動請求調離京城,就是爲了不耽誤兒子的前程。

史贻直雖然早早便入仕,也多次得到擢升,但整體來說在康熙朝的表現並不突出,也可以說史贻直在康熙朝並未遇到自己的伯樂;史贻直真正開始平步青雲,得到重用是在雍正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皇四子胤禛登基,史稱雍正帝。

擁護雍正帝登基的有兩大功臣,一個是戰功赫赫的年羹堯,一個則是雍正的“舅舅”隆科多。年羹堯被雍正任命爲撫遠大將軍,代替皇十四子胤禵的位置,在西北領兵。年羹堯向雍正推薦了一個人才,此人便是史贻直。

就這樣史贻直得到雍正的重用,入值南書房,成爲天子近臣。

因爲史贻直從小便記性好,所以不管雍正問什麽,史贻直總能應對如流;正因爲用起來得心應手,雍正便將其擢升爲吏部侍郎。

雍正三年,炙手可熱的年羹堯大將軍倒台,朝中大臣紛紛跟年羹堯撇清關系,生怕受到年羹堯的牽連。史贻直視年羹堯推薦給雍正的,雍正自然是心存芥蒂,便問史贻直:“你是年羹堯推薦給我的,是吧?”

史贻直的回答,成功幫自己躲過了一劫:“臣雖然是年羹堯推薦的,但用臣的卻是皇上,我是皇上的臣子”。聽到史贻直的話,雍正很高興,不僅不再懷疑史贻直,而且還對其委以重任:

雍正四年,雍正寵臣田文鏡與直隸總督李绂互相彈劾,田文鏡在河南清查虧空,手段及其嚴苛,導致很多的官員蒙受冤屈;李绂認爲田文鏡是在接著清查虧空,打擊天下的讀書人。

二人誰也不肯想讓,朝中大臣也是紛紛站隊,有形成黨爭的勢頭。

雍正便將這件棘手的案子,直接交給了史贻直,史贻直秉公處理,最終查證田文鏡確實冤枉了很多官員,田文鏡不得不上書請罪。

而史贻直因此案,一時間聲名大噪。

雍正四年,史贻直又奉命前往那個山西,徹查年羹堯阻撓鹽政一案;史贻直並未因自己與年羹堯的交情,而徇私舞弊,此舉讓雍正很是贊賞;

也是在這一年,史贻直又奉命前往福建查清福建巡撫朱綱與按察使喬學尹互相彈劾一案。可以說哪裏有棘手的案子,史贻直就去哪裏。

正是因爲史贻直有這樣“救火”的本事,在一次一次的曆練中,也得以平步青雲,被雍正帝任命爲福建總督,正是成爲封疆大吏。

值得一提的是史贻直雖然只在福建待了一年多的時間,但他卻是一位造福一方的好官;真正做到了愛民如子。

雍正八年,原兩江總督獲罪,雍正將史贻直調任兩江總督;但史贻直並不願前往,因爲按照大清的規矩,凡是朝廷命官都不可回自己的家鄉任職;更何況兩江總督是一個肥差,是清朝的賦稅重地。

雖然史贻直多次拒絕,但雍正還是堅持史贻直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不僅如此,雍正還讓史贻直兼任左都禦史一職。

作爲一國之君,能如此人盡其才,確實很難得。

次年,雍正帝籌備對准噶爾用兵,需要一位協調能力極強的朝廷命官來做陝西巡撫一職,雍正便想到了連江總督史贻直。隨即便將史贻直任命爲兵部尚書,兼任陝西巡撫。就這樣嶽鍾琪大將軍在前線打仗,而史贻直則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在陝西史贻直待了四年的時間,雖然沒有上戰場殺敵,但爲大清在西北用兵立下了汗馬功夫。雍正十三年七月,雍正帝打算將史贻直調回京城;但是還沒等史贻直回到京城,雍正帝便病重,到了彌留之際。

雍正很清楚自己世等不到史贻直了,所以便囑咐兒子弘曆,將自己的一件衣服賞賜給史贻直,告訴史贻直要“始終如一”。等史贻直回到京城後,拿到雍正帝留給自己的衣服,淚流滿面。

乾隆登基後,史贻直任湖廣總督一職,並且家兵部尚書銜;在湖廣史贻直做了很多對百姓對朝廷有好處的事情,比如平定叛亂、清理刑獄。

乾隆三年,乾隆將史贻直調回京城,在史贻直離開湖廣的時候,百姓都爲其夾道相送;爲官者能做到如此,可以說非常不容易。

回到京城後的史贻直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吏部作尚書,一直到乾隆七年,史贻直再次外出京城任職,填補高斌空出來的直隸總督一職。九個月後,史贻直重新回到京城。

乾隆八年,史贻直正式入閣拜相,成爲文淵閣大學士;

從乾隆八年一直到乾隆二十年,史贻直在內閣13年的時間,主持會試,挑選人才,頗有作爲。乾隆二十年回鄉養老,乾隆二十九年史贻直病逝,終年82歲高齡。

乾隆將其追封太保,入祀賢良祠。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