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國家趕上美國,殺手锏正是中國電動汽車”!

咯女觀察 2024-05-08 15:00:40

《華盛頓郵報》在五月二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盡管中國的電動車造福了全世界,但是拜登政府卻將其視爲對美國的一種傷害。外界普遍認爲,發達國家將引領全球電動車變革,但事實是,由于中國的電動車價格低廉,部分南半球國家的電動車滲透率已經與美國持平。這篇文章警告說,雖然美國政府通過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來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但這種做法有可能損害美國公司的技術和競爭力,並最終讓美國消費者爲之買單。

中美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伊拉裏亞·馬佐科(Raja Mazoko)對以往的看法進行了重新審視:“數年以前,我們一般都相信,在電動車技術推廣到南半球之前,北半球的國家會率先推廣電動車技術。但是,這種看法已經完全被中國的汽車廠商推翻了。

據 IEA最新報道,泰國在去年登記的每輛新車中,有1輛是電動車,這一比率和美國一樣,主要是中國産的。另外,比亞迪還打算在泰國建立一座工廠,這將使其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更高。

當世界上其它地方還在爲將來的電氣化做准備時,中國卻已經開始著手實施。從內燃機到電動車的過渡對于經常面對大氣汙染的中等收入國家尤爲重要。

但是,這種廉價、環保的電動汽車卻給拜登政府帶來了麻煩。雖然日本政府把應對氣候變暖作爲一項重點,並且出台了對電動汽車的減稅計劃,但是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被排除在外,因爲所有的汽車都需要在北美進行裝配。與此同時,拜登政府仍然對中國的汽車征收較高的關稅。他表示:“中國的經濟型電動汽車毫無疑問將推動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的電氣化進程。馬佐科說:“現在的兩難境地就在這裏。

彭博社的分析顯示,在中國,電動車的平均價格只有30,000美元,只有美國的一半,有些車型的價格還不到10,000美元。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經濟學家大衛·亞圖(David Yatto)說,“在美國,沒有任何東西能像一輛20,000美元的電動汽車那樣,加快脫碳的速度。但是,在同一時間內,對美國的汽車工業來說,這是最快的。

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拜登看起來是要保護本國的汽車業。但是,不管11月大選結果怎樣,中美兩國就電動車的政策不同,這意味著美國不太可能出現大批中國電動車。

雖然爲了保護自己的工業,美國政府已經設法不讓中國的電動汽車進入市場,但是這種做法卻有可能妨礙美國的汽車廠商進行革新。《華盛頓郵報》提醒說,美國汽車行業如果把那些價格公道、有遠見的商品都排除在外,那麽他們就會沾沾自喜,這不但會傷害到消費者,也會讓美國的汽車廠商在全球市場中被對手甩在後面。

馬佐科先生還表示,美國也許錯過了促進公司革新的良機。他指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美國試圖在保持自身的工業與保持其競爭力的同時,取得的成績通常並不理想。詹妮弗·特納,威爾遜研究中心中國環境論壇的負責人,他強調說:“我們正在和時間賽跑,”他說。如果我們真正關注氣候變化,我們就應當向人們提供負擔得起的電動車。關鍵是要爲新一代電動技術的革新提供支助,而不只是産品與解決方法上的革新。”

IEA在其最近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中預計,下一個十年內,電動車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增加,從而徹底改造世界汽車業,大幅降低公路交通的油耗。該報告稱,中國的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需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今年全球的電動車銷售有望增加超過20%。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表示,中國汽車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優良的品質贏得了國際市場的青睐,而不是什麽不正當的競爭。毛甯呼籲美國政府尊重市場規則與公平競爭,不要把“國家安全”的概念絕對化,不要再對中國企業進行歧視、排擠,堅持開放、公平、無歧視的營商環境。

0 阅读:1

咯女觀察

簡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