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自我創造價值——讓殘疾人的生活更有溫度

中國網三農 2024-04-30 10:24:00

中國網訊 “我們更多的是相似,而不是不同。”在蘇州,有一處特殊的“迷你村”,這裏是一群平均身高不足1.4米的“袖珍”員工們自立更生、勞動致富的舞台。這句標語同時也是蘇州萬千殘疾人朋友通過自己的努力,展示各式才能,擁抱社會職能,發揮樂觀向上精神的最佳寫照。

在辛勤工作中揮灑汗水

“因爲軟骨發育不良導致的身高問題,從小就讓我備嘗冷眼。”提及過往,已經43歲的周科豐仍然唏噓不已,“自從開始找工作以來,就處處碰壁,人家都嫌棄我個子矮。”即使努力想要證明自己,得到的也不過是一句“小孩子一邊去,你還夠不著我們的機床呢。”爲了維持生計,周科豐只能靠四處打零工、擺攤賣茶葉蛋等小生意掙錢糊口,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他最大的夢想。“當時聽朋友推薦有公司願意要殘疾員工,我連夜就坐火車過來面試了!”直到面試成功,完成了入職體檢,周科豐仍然被巨大的驚喜砸的回不過神來,他一直以來的願望,實現了。

4月28日,若鄰“迷你村”舉辦了編織趣味文化活動

若鄰生産加工外包服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熊勇向記者介紹到,從1996年位于西班牙的總公司接待了來自中國的輪椅籃球隊開始,緣分讓彼此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不光是運動交流,我們還想爲殘疾人朋友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提供工作崗位,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姚熊勇表示,13年間,若鄰先後吸納了300多名殘障員工就業,公司殘障員工占比近80%,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

2023年,若鄰“迷你村助殘品牌”正式揭牌,周科豐榮升爲“村長”。在這個倡導開放包容的就業環境下,周科豐先後帶領著幾十名員工活躍在獨特又暖心的“小個子”生産線上,爭取發揮每一位殘障員工的特長,讓他們都能有機會擁抱出彩人生。

在書山墨海中盡情遨遊

兩張桌子一並,一塊紅布一蓋,擴展知識世界、連接精神家園的“紅方桌”讀書會就此誕生。這張樸實無華的小方桌,把一群愛讀書、樂讀書的殘疾人彙集在了一起。紅色經典、偉人事迹、黨史故事,他們朗讀的聲情並茂,盡情徜徉在書山墨海中。

“紅方桌讀書會”讀書幫扶人周鳳生(左一)帶領殘疾人學員們閱讀

“我從事特殊教育事業將近二十年啦,已經離不開了!”讀書會的帶頭人周鳳生笑著表示。周鳳生曾長期在吳中區特殊教育學校任教,對殘疾人有割舍不掉的深厚感情。退休後,他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閱讀幫扶志願服務中,爲了更好地拓展殘疾人閱讀空間和平台,“紅方桌”爲無法出門的重度殘疾人提供送書上門服務,帶領一批領讀志願者爲殘疾人提供床邊、耳邊的閱讀服務,打通了殘疾人閱讀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2024年,借助蘇州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資金,由吳中區殘聯牽線,“紅方桌自強讀書推廣項目”正式設立,周鳳生被聘請作爲指導員,在全區各“殘疾人之家”巡回開展殘疾人閱讀活動,推廣“紅方桌”殘疾人閱讀品牌,爲殘疾人提供閱讀分享、學習交流、施展才華、自我表現的平台,讓書香氤氲殘疾人生活,促進殘疾人更好參與社會、融入社會,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在文化傳承間穿針引線

在一箭河實驗小學,有一個特殊的興趣班。由愛心企業贊助,吳中區殘聯、胥口鎮政府和一箭河實驗小學三方共同推進的殘疾人手工藝大師“育苗工作室”,依托沙紅英、顧建珍兩位殘疾人名師,將鈎針、刺繡傳統手工藝引進校園,開設非遺手工藝興趣課,每周爲20名學生無償傳授技藝,讓校園成爲傳統手工藝文化的沃土,攜手做好非遺教學傳承。

殘疾人刺繡名師顧建珍(右)正在教授學生刺繡技藝

刺繡名師顧建珍笑容溫婉,回答孩子們的問題時柔聲細語,有著用不完的耐心。“刺繡是要靜下心來做的,有時候一副作品就需要兩到三個月的功夫。蘇繡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著悠久的曆史,我希望能有更多小朋友和年輕人喜歡蘇繡、學習蘇繡,將這項源遠流長的非遺文化發揚光大。”

2024年3月,“育苗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凸顯了政府和殘聯對殘疾人的關心和關愛,以及對傳統手工藝傳承的關注。據悉,蘇州市殘聯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殘疾人文體藝術興趣愛好調研,深入到各個殘疾人家庭精准對接,把握他們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迫切需求,傾聽他們的心聲,爲殘疾人展現精神風貌和自身價值提供更廣闊的平台。

圖/文作者:孫玥

審稿/編輯:奚婷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