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霸在高中快班,卻“間歇性焦慮”,哪個孩子不是負重前行?

凝媽悟語 2024-04-01 12:44:03

文|凝媽悟語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高一學生的求助。

他上的是高中的快班,在新的學校新的班級,沒有什麽朋友。平時課程非常緊、作業也多,也不怎麽和別人交流。時間長了,就感覺整個人很壓抑,學習狀態不好,找不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看著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每天都很焦慮。

他很想知道爲什麽會時常“間歇性焦慮”,該怎麽緩解?

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多的。

我們這裏的重點高中,都會早早開啓搶人模式,就是在7月份左右,組織一次考試,招收一批初二的尖子生,提前學習高中課程。

他們當然也要參加中考,但是只要達到錄取要求,就可以進入特設的快班,配備最有實力的老師,享受最好的學校資源,學習難度更大的課程,以便在高考中占據絕對優勢,沖刺北大清華、985、211院校。

這些孩子在原來的初中學校,都是個頂個的大學霸,每次都考全校前幾名,優越感非常強。到了高中後,強中更有強中手,總得有排在後面的同學吧,不能都並列前幾名。

但是,孩子們原來考前幾名習慣了,一下子成了鳳尾,就很難接受,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老師、家長的催促,就會變得像這位高一學生一樣,非常焦慮、學習狀態很差。一些無法調整自己的心態的孩子,就只能被退到普通班級,降低對未來的預期。

所以,即使孩子是初中學霸,考到了高中快班,也不要認爲皆大歡喜,孩子面臨的考驗比我們想象得要大很多,不管孩子優秀不優秀,都是負重前行啊!

“間歇性焦慮”是怎麽回事?

焦慮本身不可怕,也沒有錯,是因爲孩子有很高的追求,對未來有美好的期盼,想讓自己變得更卓越。但是任憑焦慮情緒蔓延,又心懷內疚與忐忑,影響到學習,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不管大人還是孩子,不管是成績優秀的孩子還是成績差的孩子,都存在“間歇性焦慮”的問題,要正視這種現象。如果孩子們了解心理學概念“人體生物節律”,就不會感到自己有什麽問題,內心會變得更加坦然,能勇敢面對這一狀態。

人類的身體本身就存在一些周期變化,體溫、血壓、器官的新陳代謝等等,這些變化可能會從弱到強,也可能會從強到弱,被科學家稱爲生物節律。

科學家認爲,人體的生物節律和正弦函數相符合,體力周期是23天,情緒周期是28天,智力周期是33天。正半周期是高潮期,人們心情好、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負半周期是低潮期,人們心情不好、疲勞健忘、工作效率低。臨界點時,體力、情緒、智力都不在線,焦慮不安。

正因爲如此,人的情緒會出現周期性波動,時好時壞,影響到身體,影響到工作和學習。

所以,出現“間歇性焦慮”是正常現象,每個人都會如此。

周圍的人看起來好像一直情緒良好、狀態飽滿,也只是讓我們看到了他讓我們看到的一面而已,有很多隱蔽的情緒並沒有顯山露水。誰又能知道一些表面光鮮的人,其實在深夜裏獨自哭泣呢?只是他會僞裝、會調整情緒而已。

出現焦慮的情緒,該如何緩解呢?

每個人焦慮的問題不一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調整。

像這位高一學生,焦慮的幾件事非常有代表性,就用他列舉的問題來說說方法吧。

第一,在新的班級沒有朋友的問題,孩子都渴望友誼。

到了高中後,原來初中的同學很少會分到一個班,都是陌生的面孔,是正常現象。我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原來初中的同學有3個。兒子上高中的時候,初中的同學有兩個,高二換班後,初中的同學一個都沒有,高一同班的只有一個,還不太熟悉。

想擁有朋友,不是求著別人成爲好友,也不是幹巴巴的等待,而是主動交友或者靠個人魅力去吸引朋友。

如果很喜歡某位同學,可以注意觀察他有什麽愛好、或者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地方,嘗試去聊一些共同的話題,去幫助他,一來二往,獲得對方好感和信任,就能很快拉近距離。

第二,在快班,看到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感到焦慮。

不只是在快班,就是在普通班,也有很多孩子因爲自己不夠優秀而焦慮。

這說明孩子太想贏了。

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在初中的時候學習成績都不錯,更別說是快班的孩子了。個個都是初中學校的尖子生,大家都很聰明、學習成績都很好、學習都很用功。按理來說,快班的學習氛圍會非常好,你追我趕,孩子們只管爲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就可以了。

但是攀比心理、最初的優越感會讓有的孩子産生心理落差,感到心理不平衡。

要換個思路去想,在這樣的班級裏,高手如雲,互相激勵,互幫互助,對學習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哪怕考倒數第一,在全校可能都是前100名,考985、211這樣的學校完全沒有問題。在普通班,考第一,都不一定能進前200名,高下立見。

就像跑步比賽,總是跟在第一名後面的那個人,更有機會得第一,甚至打破世界紀錄,因爲第一名的速度快,不自覺地就會被帶動了。但是沒有和高手保持近距離,缺乏強烈的目標感,就很難突破自己的極限。

所以,和高手同行,更容易進步,更容易發揮潛力。

第三,嚴重情況降低期待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很強大的心理,和自我調節能力,如果實在焦慮不安,影響到身體和學習,那就需要申請換到普通班級了。

在普通班,甯做雞頭不做鳳尾,心情好,成績好,總比學不進去強。

我認識的一個孩子,就是父母和他自己都無法忍受快班的節奏,最後忍痛從快班調到了慢班。不再追求985、211了,只要能安安穩穩地考個大學就行,降低期待後,情緒確實改善了很多。

寫在最後:解鈴還需系鈴人!“間歇性焦慮”是正常現象,主要看孩子如何去看待朋友、如何看待別人的優秀,是想以他們爲榜樣,還是把他們看作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最好的結果就是能把優秀的同學作爲奮鬥目標,能惠及將來。因爲,未來的路還很長,優秀的人還很多,跨過這一步了,後面就會越走越順。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啓蒙、科學啓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66

凝媽悟語

簡介:兩寶媽媽,專注育兒經驗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