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統治者推行佑文政策,文人地位提高,這導致了宋代政治史的特點是文人之間爭奪權力的曆史。爲了打倒政敵,他們經常費盡心思從對方的文字作品中尋找把柄。而此時宋朝的文字獄特點則是成爲了黨派之間爭奪權力、解決利益紛爭的一種有利工具。宋代文字獄始于高宗紹興(1131~1162)年間。時秦桧當政,深忌主戰言

風雲曆史有荟萃 2024-04-23 06:55:25
在宋代,統治者推行佑文政策,文人地位提高,這導致了宋代政治史的特點是文人之間爭奪權力的曆史。爲了打倒政敵,他們經常費盡心思從對方的文字作品中尋找把柄。而此時宋朝的文字獄特點則是成爲了黨派之間爭奪權力、解決利益紛爭的一種有利工具。宋代文字獄始于高宗紹興(1131~1162)年間。時秦桧當政,深忌主戰言論,通過捕風捉影從而形成文字獄來排除異己,如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常州通判沈長卿等因詩獲罪。 熙甯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爲參知政事,主持變法改革。蘇轼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排擠,先後被貶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在各地任職期間,蘇轼對新法施行過程中出現的弊端以詩文的方式進行批評和諷谏。熙甯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二次罷相,變法事業的主導者轉爲神宗本人,反對變法即反對神宗的決策。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禦史中丞李定、禦史舒亶等將蘇轼在地方上所作的詩文呈報神宗,神宗以“謗讪朝廷”罪名逮捕了蘇轼,並將其投入汴京(今河南開封)禦史台監獄受審。禦史台吏舍的柏樹叢中常有數千烏鴉棲息,所以禦史台又稱爲“烏台”或“烏府”,蘇轼此案也被稱爲烏台詩案。蘇轼在監獄中度過了四個月,也承認“作詩賦等文字譏諷朝政阙失”等罪行。蘇轼出獄後,被安置到黃州做團練副使,但沒有簽署公務的權力。此案牽連25人,王诜、蘇轍、王鞏3人被貶谪,其余22人都被罰俸祿。

0 阅读:0

風雲曆史有荟萃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