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改革可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哪些積極信號?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4 07:50:10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後不到10天,多地調整或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政策。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結合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衆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備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決定今年7月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決定在今年7月份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擴大開放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這必將是我國改革開放一個新的曆史起點。”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看來,會議要求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也必將對當前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爲高效更加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起步穩 經濟運行積極因素增多

“曆年來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都非常重要,會議將根據開年以來的經濟表現,決定是延續還是調整之前的政策基調及具體舉措。”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分析稱,今年4月末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肯定了開年以來的經濟表現,認爲積極因素增多、實現良好開局。並仍然保持了積極的政策基調,未因一季度經濟數據“開門紅”而出現政策轉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4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6%。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15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産業增加值109846億元,增長6.0%;第三産業增加值174915億元,增長5.0%。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三部主任毛科俊注意到,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回升向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爲50.8%,比上月提升1.7個百分點,4月爲50.4%,“連續兩個月運行在榮枯線以上,經營信心活力穩步提高。”日前在京舉行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期刊創刊兩周年暨經濟形勢解讀會上,毛科俊尤其提到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有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産業發展具有基礎牢固、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潛力巨大等特征,爲我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勁的內生動力,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顧嚴則用“豐”“衣”“足”“實”概括一季度消費呈現的新趨勢新亮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3%,其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爲73.7%,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豐’即消費場景更加豐富。這體現了消費供給側的加快恢複。”顧嚴分析說,從歲末年初的“爾濱冰雪遊”到3月以來的“天水麻辣燙”,“淄博燒烤”式的以“吃”引“遊”場景在叠代。“這類場景中,消費品本身價值量並不高,但産生了數倍至十數倍的‘乘數效應’,特別是對服務消費的帶動。消費場景的豐富爲服務消費的釋放提供了平台,也爲消費在結構轉換中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顧嚴說。

在積極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四點舉措,即“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深入推進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

在顧嚴看來,全年消費預計將呈現出繼續恢複向好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是政策給力,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通過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等,總規模約1萬億元的需求將加快釋放;另一方面是基本面蓄力。“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一季度呈現出來的發展韌性將延續到更長時期,將爲消費發展築牢堅實根基、提供不竭動力。”

乘勢而上 財政節奏有望加快

“一季度經濟規模占全年經濟總量的22%左右,開局良好對完成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副司長李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我國有發展新質生産力帶來的産業升級機遇,有更爲堅實的高質量發展基礎,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的動力活力,有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的政策和工作准備,“隨著政策舉措進一步落實落地,全年經濟穩中向好具有堅實基礎。”

“堅持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後松”“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等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表述,也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關鍵詞。

在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看來,“乘勢而上”的空間之一是在一季度實際增長率好轉後,進一步推動名義增長率中樞的正常化。“從經濟學邏輯來說,要提高價格和名義增長,方向就是擡高需求、降低供給。”

他結合二季度以來的政策說,加快財政節奏、松綁房地産市場有利于提振需求,對粗鋼産量控制、對锂電池行業産能引導則有利于優化供給,“這些舉措應會在後續量、價趨勢上逐步反映。”

對于此次會議強調的“靠前發力有效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政策”,“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郭磊認爲,財政節奏加快將是二三季度看點。“目前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專項債發行偏慢,本次會議後有望加快,5-6月或迎來發行高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繼續位于較高景氣區間。其中,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爲63.7%,比上月上升3.9個百分點,升至高位景氣區間,企業施工進度有所加快。“後續在財政發力的支撐下,基建投資有望加速落地。”郭磊說。

值得注意的是,專項債發行提速的同時,債務風險防範化解仍是重點。此次會議明確,要深入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確保債務高風險省份和市縣既真正壓降債務又能穩定發展。

“化債是爲了化解債務風險,而不是債務規模,不能出現爲了壓降債務規模而導致經濟增長受限,債務風險反而被動提高的情形。”在羅志恒看來,化債要在發展中解決,通過優化債務支出結構,提高支出效率,做大經濟規模來降低債務風險,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債務管理機制。他建議一方面可由省級政府統籌付息的問題,支持區縣政府繼續盤活資産資源,另一方面嚴控新增政府項目從以省爲單位調整爲以市爲單位,激發相關市縣政府釋放投資潛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也認爲,評價政府債務風險的依據是政府的舉債空間,而不是債務規模。“政府的舉債空間取決于私人部門儲蓄和投資的市場供求變化。”張斌分析說,當私人部門儲蓄遠大于投資,這時政府增加舉債、增加支出不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也不會威脅貨幣信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工作重點應該在于保持平穩,降低融資成本,穩定現金流,讓債務能夠持續。”張斌說。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