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億春節檔就有4部撤檔,會抓情緒的“産品經理”全面勝利

每日人物 2024-02-23 10:38:43

春節檔漸漸成了寡頭遊戲,冠亞軍兩部電影,能占據60-70%的票房。不少業內人士都表達了對這種狀況的擔憂:健康的電影市場,春節檔不能只靠一兩部影片去支撐,而連續四部電影因回本無望而撤檔,也並不是一個良性的信號。

回到觀衆這裏,大家也似乎不再期待感受通過電影拓展自己情感、體驗的盲區,只想獲得算法、大數據精准餵養式的同頻共振。

文 |常芳菲

編輯 |金匝

運營 |虎鯨

就算有劉德華和甯浩又怎樣?

2024年的春節檔,以一種非常戲劇性的方式收尾了——總票房80.25億,再次刷新影史紀錄;其中8部電影,就有4部撤檔,也是一個從未有過的“撤檔元年”。

▲2024年春節撤檔的4部電影。圖 / 官方海報

上映5天後的情人節,韓延執導的《我們一起搖太陽》宣布撤檔,聯瑞影業作爲電影出品方,承認“在檔期選擇上出現重大失誤,辜負了導演、演員和台前幕後諸多主創的辛苦付出”,重新定檔清明,在3月30日重新上映。

甯浩導演的《紅毯先生》僅僅堅持了兩天,在2月16日宣布撤檔,“改日再聊”。官宣撤檔的過程相當倉促,有業內人士透露,就在當天,甯浩還帶著劉德華在內的主創團隊在宣傳前線搏殺,甚至還爲路演場次賣不動票而焦慮,但沒想到,後方已經搶先發出撤退的信號。

▲2月16日,電影《紅毯先生》宣布撤檔。圖 / 微博

還有另外兩部不怎麽被提及的動畫片《黃貔:天降財神貓》和《八戒之天蓬下界》,也在這個春節檔先後撤檔。

有一半的影片選擇逃離,注定是這次春節檔不尋常的信號。撤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票房遠遠低于預期。

這場全年最激烈的戰爭,幾乎只用了不到24小時就分出勝負。上映當天,《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的排片就被擠壓到只剩2%~3%,黃金場次幾乎和他們無緣。

重慶的一家連鎖影院的經理張遠,只給這兩部電影排了早晚場,又被叫做“幽靈場”。他的判斷是,“一開始就賣不動,肯定不會有好的位置(場次)留給他們”。

直到撤檔前,《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都僅有八九千萬票房,分別僅占總票房的1%左右。剩下兩部動畫片更是全無存在感,排片比甚至低于0.1%。整個春節檔,其實只剩4部電影在場上厮殺——賈玲執導的《熱辣滾燙》、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2》、張藝謀導演的《第二十條》和林彙達、丁亮執導的《熊出沒·逆轉時空》。

但殘酷的是,就連4部電影撤檔本身,也沒有給影院造成什麽影響。幾乎每個影院經理都表示,因爲從排片上就“及時止損”,幾乎沒什麽投入。這和4年前的狀況不一樣:2020年,原本定檔春節的《囧媽》,先是從大年初一搶跑到年三十,隨後宣布只通過線上渠道播出。張遠和幾個員工加班重新排片、印刷物料,“但最後都打了水漂”,這也一直讓他耿耿于懷。

真正承擔壓力的是影片出品方。事實上,撤檔的4部影片,幾乎都上映到了春節檔期的尾期,宣發預算早早花了出去。一部春節檔的頭部影片,宣發成本起碼在1-2億之間。如果要二次上映,“拷貝、物料費、排片費、宣傳費”,都需要重新支付,這意味著片方需要承擔額外的成本和更高的風險。

也有很多人爲《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的慘敗震驚、歎息,作爲兩部非合家歡電影、春節檔的闖入者,這起碼是一次勇敢的嘗試。

《紅毯先生》有別于甯浩此前的“瘋狂”系列,選擇用一部電影來“辣評”自己所處的電影圈,是一部有作者屬性的荒誕喜劇。它一度成爲平遙電影節的驚喜,在首映現場,賈樟柯說:“如果有一天我拍一個關于電影的電影,主角一定是甯浩,這個名字叫《電影英雄》。”

這種成功似乎給了《紅毯先生》沖進春節檔的信心。2023年11月,它特意宣布改檔到春節檔。甯浩爲此錄制的宣傳視頻,氣質和影片一脈相承:他在電話裏告訴主演劉德華,電影改到了大年初一,劉德華一開始疑惑這是“誰的主意?”甯浩回他,“資方的意思”。劉德華很快露出職業的笑容,“就按資方說的辦”。

▲劉德華和甯浩在《紅毯先生》路演現場。圖 / @電影紅毯先生官微

黃明明從事影視宣發行業多年,特意搶在撤檔前看完了這部電影。憑著業內人士的敏感,她“立刻捕捉到甯浩對當下的短視頻、投資方的極大諷刺”。黃明明在影院裏久違地大笑了幾回,但即便在一線城市的黃金場次,她也沒能找到幾個知音。電影還沒放完,就有一個同場觀衆中途起身,一邊大喊上當,一邊“罵罵咧咧”離開了影廳。

如果這部電影遇冷是因爲存在“觀影門檻”,那麽《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失利,更是讓黃明明感到意外。本來,她預測這部電影會成爲一匹逆襲黑馬,“能靠口碑支撐長線的票房走勢”。影院經理們也認爲,這是韓延“生命三部曲”中內容質量最好的一部,他們反複強調“品質不錯”。但疾病、生死的沉重主題,還是把春節檔的觀衆攔在了門外。

另外兩部動畫片,宣發從業人員、影評人、院線經理的態度高度一致,都認爲他們“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春節檔”。不論是制作水平,還是IP號召力,都不能和《熊出沒·逆轉時空》相提並論。

對投資方來說,每部電影都意味著上億的成本,逃離檔期,不是故作姿態,更多也是爲了避免“巨虧”,暫時穩住財報和股價。畢竟,“不上映還算資産,上了就是負債”。

即便再次定檔,這4部電影的票房也不樂觀。“電影有時候要靠一鼓作氣”,張遠想到去年幾次調整檔期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即便撤出春節檔,重新定檔2月,也沒能逃過巨虧的命運。這部鄧超、俞白眉聯合執導、投資高達3.5億的電影,最終票房僅僅只有1億。按照分賬比例來計算,制片方單片虧損就超過3億元。

大撤檔之後,幾乎每一個從業者都在反複強調同一件事——“春節檔有很多一年只進一次電影院的觀衆。”黃明明在老家縣城的舅舅,已經超過20年沒有走進電影院,但在今年春節檔,舅舅去看了一場賈玲導演的《熱辣滾燙》。黃明明第一次意識到,如果內容不能喚醒下沉市場的觀衆,“就算有劉德華和甯浩又能怎麽樣呢?”

真人秀與電影之間

想要在春節檔的厮殺中活下來,就必須下沉,必須尋找到最大公約數,這是當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事實之一。

春節檔的最大贏家《熱辣滾燙》用“愛自己”找到了東亞人普遍自我壓抑的情感最大公約數,毫無懸念地成爲春節檔票房冠軍。除了延續《你好李煥英》的“真誠”之外,黃明明在賈玲身上更多感受的,就是“聰明”。

如果把《熱辣滾燙》當作一款互聯網産品,賈玲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産品經理。産品經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獲取流量。面對魯豫的鏡頭,賈玲毫不避諱地提及,“減肥”會是一個爆點。

當然,爆點要用在刀刃上。過去整整一年,賈玲消失在熒幕上。不參加綜藝、不出席公開場合,唯一一次出門,還是去看周傑倫演唱會。直到最終預告片剪輯的時候,賈玲依然在強調,自己的身材“不能全都露出來”。

徹底退出所有人的視野也不可取,因爲保持神秘感是爲了拉高用戶的期待。過去一年,陸續有賈玲減重的消息傳播,到今年1月底,董宇輝的兩場直播都有意無意地提起賈玲。先是辟謠“網傳圖片都是假的”,再賣個關子說“她變化很大,已經完全認不出來”。短短幾天時間,《熱辣滾燙》在貓眼上的“想看”人數上漲到46萬。

這種神秘感一直維持到大年初一。賈玲正面的官方海報在微博首發,同時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電影頻道的采訪按照宣傳節點也依次發出。

▲2月10日大年初一,電影《熱辣滾燙》發布賈玲正面海報。圖 / 微博

把流量(關注)轉化成付費用戶,是最關鍵的一步。賈玲意識到自己不再是銀幕上毫無侵略性的“喜劇人”,要繼續維持強大的路人基本盤,就得重新處理自己和觀衆的關系。

她和團隊對輿論有精准的預判。在後續的宣發中,真正瘦了100斤的殘酷過程被一筆帶過。即便是路演出現在觀衆面前,她的穿著也從不凸顯自己擁有的新身材。微博、抖音的宣傳話題,也盡量避免引起女性的身材焦慮——#她不是變瘦了,她是變強了# #賈玲不覺得自己幽默是因爲胖# #賈玲說腿粗才是運動天選之人#。電影的宣傳重點從“減重”逐漸引入到影片表達的“愛自己”的主題。

整個春節檔,物料和熱度沒有斷過,甚至春節檔收官,複工的第一天,《熱辣滾燙》又發布了主題曲MV,200斤的賈玲和瘦了100斤、穿上晚禮服的賈玲隔空同台對唱。按照2022年第一次開機的時間計算,賈玲至少提前2年就布局起宣發內容和節奏。在立項之初,這部電影的內容就和短視頻、社交媒體聯動起來了,同時,電影幕後紀錄片、售後演唱會,也提上了日程。

▲瘦了100斤的賈玲和曾經的自己隔空同台對唱。圖 / 《熱辣滾燙》主題曲MV截圖

在真人秀和電影之間,賈玲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相比起電影作品本身,賈玲才是成功核心。很難說賈玲是否主動利用了這一點,但不可否認,《你好,李煥英》和《熱辣滾燙》中,角色與演員、虛構和真實的界限都非常模糊。

《熱辣滾燙》中主角杜樂瑩的名字,念得快一些就會成爲“玲”;杜樂瑩被綜藝節目惡意剪輯的情節,靈感來源于賈玲本人的經曆;最後一場拳擊比賽上,杜樂瑩的衣服上用英文寫著“這是李煥英的女兒”。銀幕之外,賈玲本人的故事和電影的故事形成互文,電影消費者在共情杜樂瑩的時候,也再一次愛上了賈玲。這種類似于真人秀和電影之間的情緒,也成爲《熱辣滾燙》成功的重要推手。

只有“基因突變”的電影活下來了

四部撤檔、一部獨占背後,其實是春節檔主流觀衆的畫像,悄悄發生了變化。

根據貓眼研究院《2024年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一二線市場的票倉占比逐年遞減,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創了近5年新高,總占比接近60%。20歲左右的年輕人,也不再是觀影主力,今年春節檔觀影人群年齡明顯上升,30歲以上購票用戶,占比同樣接近60%。

面對更多“一年只看一次電影”的人,電影創作者主導的精英趣味和個人化表達,也一同失效了。

當年《瘋狂的外星人》拿下22億票房之後,甯浩在各個場合說起過,不想再拍電影。直到春節檔宣傳期間,面對鳳凰周刊的鏡頭,他的回答依然是不想自我重複。“我不願意再去拍一個瘋狂的什麽,我想做一個新的(故事),才向前走。”

自《瘋狂的石頭》上映以來,甯浩的商業片之路幾乎從無敗績。投資圈甚至以能拿到甯浩影片的份額,作爲“圈子紮得深”的證據。但事情在今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紅毯先生》上映7天,相比起投資方歡喜傳媒2023年半年報披露的2.6億元制作成本,8221萬的票房收入,只能說是慘淡。

不只是春節檔,過去一年票房“遠超預期”的電影,導演們都像産品經理一樣,極力捕捉集體情緒。

黃明明最有感觸的兩部電影,來自陳思誠執導的《消失的她》和麻贏心導演的《鹦鹉殺》。在她看來,這兩部電影都在2023年上映,也都屬于“女性反殺”主題的懸疑類型片,但票房很大差異,除了檔期不同之外,更多的原因來自“産品經理思維和作者個人化表達的差異”。

▲電影《消失的她》。圖 / 官方海報

不會有人忘記《消失的她》引發的各種熱搜——鳳凰男嫁不得、戀愛腦治好了、Girls help Girls(女性互助)、東南亞畸形秀。每個詞條都准確直白地回應,甚至利用了當下女性的焦慮。在黃明明看來,成功的産品經理,知道在電影開拍前,就想好宣發詞條並埋進內容裏。另一邊,沒有精密設計過情緒點和話題點的作者電影,“很難破圈”。黃明明爲此感到惋惜:“這種時候,常規的宣發手段,沒有辦法力挽狂瀾。”

潮水的方向正在改變,“新媒體電影”正席卷而來。甯浩也意識到這一點。“在短視頻普遍推廣之後,觀衆需求的變化開始倒逼電影內容本身要發生某種變化。”而整個過程,很可能像進化一樣快速而殘酷,“是靠淘汰制的。所有(方向)的都死掉,只有基因突變的活下來了”。

這種影響遠不止于此。幾乎每部中等以上投資的電影,都要擠進春節檔搏殺,也是迫于短視頻的擠壓。

甯浩這次殺進春節檔就相當無奈。相對便捷的短視頻,某種程度上取代了“麻煩”的院線觀影方式。周末電影消失了,看電影,集中到了節假日的熱門檔期。甯浩表達過這種委屈:“如果我周末可以收回成本,那我何必擠在春節檔?”但觀衆更加委屈,有人在評論區回應——“因爲年輕人也沒有周末了。”

只是,往年春節檔的殘酷搏殺中,也會留有一線希望,近幾年,幾乎每個春節檔都能跑出來一匹黑馬。比如2021年春節檔,也出現過和今年相似的對壘,劉德華主演、饒曉志導演的《人潮洶湧》,遇上了賈玲的《你好,李煥英》,但前者還是能拿下7億票房。去年春節檔,程耳導演的《無名》撞上《流浪地球2》《滿江紅》兩部大制作,夾擊之下,也能有超過9億進賬。

一個春節檔,頭部電影占八成票房,剩下的瓜分兩成,這被業內稱之爲“二八法則”。但今年,“二八法則”不複存在,頭部電影已經占據了98%以上的市場和關注度。“沒有給其他電影留下一點點生存機會。”黃明明感慨。

一個有些心酸的事實是,《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導演韓延最後一次登上熱搜,還是因爲對手賈玲的《熱辣滾燙》片尾使用了主題曲《送你一朵小紅花》,這和韓延執導的三部曲中的一部電影同名。

不同于以往兩部電影,韓延這次給了主角一個圓滿的結局——有時候太陽也會睡著,只要意念不倒,太陽終有一天會被搖醒。但這個春節檔對他而言,卻沒有這麽溫暖。

春節檔變好了嗎?

整個12年間,春節檔一直在發生巨變。

2013年前,它還不能稱作一個熱門檔期,並沒有太多影片上映。但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遊·降魔篇》,短短7天裏豪取5.3億票房,並將整個檔期的總票房拔高至7.8億元,直接帶火了春節這個檔期。

因爲當時制片進度的影響,《西遊·降魔篇》只能趕在春節前後上映,准確來說,這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但就是這樣的偶然,創造了中國影史上最特殊的日子:“春節檔”。

後來,大廠們殺入電影圈,票補出現,點燃了這個檔期。2015年春節檔,《天將雄師》《鍾馗伏魔》爲首的大片率先通過票補砸出了市場空間,並迅速拉開和中小成本的差距。一部電影上映的前3天,僅貓眼一家就能補貼5000萬元。最終,2015年春節檔票房到了18億。

從2018年開始,春節檔已經徹底變成國産電影的天下,觀影也已經成爲了一種春節剛需。

來到今年,沒有了高舉高打的重工業大片,春節檔第一梯隊的影片幾乎清一色主打喜劇,誰能最快速、最密集地用一個個“包袱”讓觀衆笑出聲來,誰就掌握了春節檔最有效的武器。就算口碑很好的《第二十條》,內核是討論正義和法理,也要用各種笑料做一層甜蜜的糖衣。黃明明覺得這無可厚非:“春節檔不需要深刻,只需要直給——快樂就笑,感動就流淚,就完了。”

而契合時代情緒的“關注自我”,又成爲今年春節檔主流影片聚焦的主題——《熱辣滾燙》裏的杜樂瑩,一直在傳達要學著“愛自己”;《飛馳人生2》是中年人的熱血,張馳再次登上巴音布魯克拉力賽,只是想讓自己再燃燒一次;《紅毯先生》裏天王劉偉馳陷入虐馬爭議之後,意識到自己在虛假人設裏的疲憊和蒼白;即便是動畫電影《熊出沒·逆轉時空》,主角光頭強也從伐木工變成爲每天996的普通人,追求著世俗意義的成功。

春節檔漸漸成了寡頭遊戲,冠亞軍兩部電影,能占據60-70%的票房。不少業內人士都表達了對這種狀況的擔憂:健康的電影市場,春節檔不能只靠一兩部影片去支撐,而連續四部電影因回本無望而撤檔,也並不是一個良性的信號。

▲2024年春節檔票房。圖 / 貓眼專業版

回到觀衆這裏,大家也似乎不再期待感受通過電影拓展自己情感、體驗的盲區,只想獲得算法、大數據精准餵養式的同頻共振。

知名影評人梅雪風在春節檔的回顧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當大家對藝術最應該體現出的複雜、暧昧、以及冒犯,都開始喪失興趣,甚至是覺得反感之時,也就是整個世界變得可怕的開始。”

(應受訪者要求,黃明明、張遠爲化名)

參考資料:

[1]《80億票房,春節檔踩在“愛自己”的時代情緒上》騰訊娛樂

[2]《當紅:對話《紅毯先生》導演甯浩》鳳凰Weekly

[3]《“春節檔”簡史》壹娛觀察

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9 阅读:3279
评论列表
  • 2024-02-23 20:12

    有時票房高低不代表片子的質量,賈玲的那二部片子本人看來沒有什麽意思,不知怎麽會有這麽高的票房。

    奧德彪騎著二八大杠飙車送大香蕉 回覆:
    營銷加高回扣不就有了[得瑟]
  • 2024-02-24 09:33

    看完賈玲的電影我就有一個疑問,這3.5億的投資都投哪了?整個電影就是個流水賬,無聊乏味至極。純洗錢。第二十條還行,飛馳人生2也很一般。

  • 2024-02-23 14:01

    不好意思,沒貢獻半張票。

    zn 回覆:
    那就對了 沒必要花錢還耽誤時間跟不認識的坐那2小時 想看晚上有的是
  • 2024-02-24 09:13

    資本的力量

  • 2024-02-23 21:04

    新營銷的勝利。

  • 2024-02-24 08:11

    聽到賈玲就惡心,大鵬趕緊崛起來一部春節檔爆款吧

  • 2024-02-23 16:59

    有時票房高低不代表片子的質量,賈玲的那二部片子本人看來沒有什麽意思,不知怎麽會有這麽高的票房。

  • 2024-02-23 11:37

    春節檔超80億票房破影史紀錄 你被哪句電影台詞戳了心?

    夏夏 回覆:
    沒看
  • 2024-02-24 00:12

    春節檔的撤檔現象讓人不禁思考,觀衆對電影的期待是否已經轉變爲對算法和大數據的精准餵養式需求

  • 2024-02-23 19:41

    春節檔的撤檔現象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擔憂,電影市場是否能夠健康發展,觀衆是否還期待感受電影帶來的情感體驗

  • 2024-02-24 00:27

    春節檔8部電影,一半都撤檔了 甯浩劉德華紅毯先生 緊急撤檔

  • 2024-02-23 12:56

    《紅毯先生》的檔期調整,有點像是一場“反叛”的冒險,希望它能在新的時間點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每日人物

簡介:輕商業,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