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沉迷趕海視頻的中産,開始看電工破案了

鳳凰WEEKLY 2024-04-23 15:05:57

文/南溪

編輯/雪梨王

樓梯間不起眼的灰色配電箱裏,潛藏著一個龐大的平行世界:電流表,電壓表,紅綠黃藍白色燈,負荷監控儀,電纜,母線,數不清的大小開關,電阻器變換器傳感器……

指示燈規律地閃爍,一切都秩序井然地運行著,突然“啪”地一聲——

電斷了。

來源:南風窗、王師傅

作爲一名從業18年的電工,王建省往往會在這時接到客戶電話,急匆匆地拖著工具箱出發。視頻中,他通常穿灰藍色工裝服,手握紅色電筆,奔波于大街小巷,解決電力難題。

坦白講,王建省的視頻對我這種高中物理長期徘徊在及格線的文科生來說,過于晦澀,甚至能起到催眠的效果。盡管他會用旁白詳細講解,但撲面而來的專業名詞,盤根錯節如迷宮一般的電線,高低起伏的電伏數字,都讓我這個門外漢CPU嚴重過載。

但就是這樣的視頻,在抖音卻獲得近八百萬粉絲,每個視頻點贊量高達幾萬到幾十萬。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幾歲孩童,從金融留學生到工地泥水匠,都看得津津有味。

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如此枯燥乏味的電路檢修視頻,憑什麽引起這麽多人圍觀?

帶著懷疑的態度看了幾期後,我逐漸明白,在電路世界,每個字母或者幾個字母組合都代表一種儀器,複雜如咒文的它們卻維系著一座城市的光和熱,人的基本安全。而對每一個具體的人和家庭來說,有了電,就有了光明。看似平凡的王建省,正是通過分享抖音視頻,把他的專業技能、處事哲學、人生經曆送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爲無數陌生人充電。

一根電線背後的生活邏輯

接電話,檢修電路,拍視頻和剪視頻,是王建省的日常。

從2019年底到今年,這個山東青島城陽區的普通電工常把維修視頻發布在抖音上,並因此收獲了超過700萬粉絲。視頻或長或短,而他的工作也是如此——簡單的問題半小時就能解決;一些複雜的難題則要從早上幹到晚上,整整一天。

電路檢修通常是從“破案”開始的。

“對面鄰居家裝修砸牆,我們家一天不間斷地跳閘14次,廚房跳完洗衣房跳,樓上跳完樓下跳,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某天,王建省接了個奇怪的電路故障報案,對面的客戶心急如焚。王建省立刻趕到現場,先找客戶家原因,挨個電線測,確定沒問題後,來到鄰居家。

在鄰居家一樓的配電箱前,他一路順著電線走,先摘掉零線和底線,一個接一個螺絲眼測試,沒問題。按圖索骥,他又從一樓測到二樓,最後發現是鄰居二樓的配電箱漏電,零線火線接反,導致的跳閘。王建省把地線重新歸位,同時解決了兩家的電路問題。

這算是相對簡單的問題。前段時間,他還接手了一起疑難雜症——一個住戶的智能門鎖打火漏電,故障陸續修了一年多,找過10波維修人員都未能破案。

王建省拖著橘灰色工具箱趕到時,工程師,強弱電師傅、物業師傅、智能家居工程師正聚集在門口。智能鎖本來有帶電功能,開鎖之後門廳的玄關燈會自動亮起來,但現在放電打火,門鎖裏一個5伏的直流電源,測出來有100多伏電。前前後後中控也燒了三塊。

漏電從哪兒來的?有什麽辦法把這個電去掉?

王建省反複測量,發現門鎖的電路板對地,正負接地正常。那麽就要想辦法把100多伏的電放掉。電源塊本來該輸入220伏的交流電,輸出5伏的直流電,在接地線不接地的情況下,有電壓。他就把直流電的負極接出一根地線,壓在接地排上。這樣一操作,所有的電壓都正常了,100多伏的感應電也沒了。一根小小電線,解決了困擾了一屋子人一年的大難題。

生活中,順著每一根故障電線捋下去,背後都存在有迹可循的原因,這就是電力世界的潛在邏輯。比如,本來該是200伏的電線測出400多伏的電,原來是被屋外的水泵漏電牽連。蔬菜大棚裏的拉杆電機不動也不轉,老板以爲是電機卡住了還准備換機器,王建省檢測後發現是因爲某個局部的電線缺相,電流不暢通。有一戶人家每月電費高達八百多度,爲此特意換房,搬家前找來王建省檢查,才發現是四口人每天洗澡、電熱水器運行過載導致。

幾乎每一次電路故障,都意味著未知而不可控的安全風險。也因此,王建省經常在視頻裏,不厭其煩地告訴人們要注意用電安全。

某段視頻中,一只小狗側躺在地上,是被電死了。王建省解釋說,當時有好幾條狗,其他狗被電得嗷嗷叫,跑了,就它沒能躲過。

小狗沒穿鞋,它經過的地下有破損的電線,下雨後導致地面積水,發生了觸電事故。王建省來到小狗旁邊,剛把電筆拿出來,就一陣狂響。再一看,地面有一百多伏的電壓,越往前走電壓數字越高。他趕緊順著電纜線往前走,找到電閘——又是沒有安裝漏電保護器。這意味著,這本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死亡事件。

這些用電安全事故,總讓王建省心有戚戚。

去年十月,他接過一個單子,戶主家的熱水器一接通電源就跳閘,人在屋裏“總感覺身上麻乎乎的”。王建省去了戶主家裏,一組一組地測試零、地、火線。發現這戶人家的地線接上廚房的電路帶電200多伏。爲了找到源頭,他一個個拔掉家裏的插頭測試,又把廚房的底線拆了,進行了好幾輪。直到發現玄關一個不起眼角落的空排插在漏電,裏面有一條已經被燒斷掉的鉑金項鏈——原來是小孩玩耍時把項鏈纏了進去,導致了廚房電路的短路。

問題看似已經解決,但王建省總覺得事情還沒完,他繼續插上熱水壺和熱水器反複測試,發現排除這個小故障後,電壓依舊不穩定。而當他去電控室檢查,驚訝地發現包括這一家在內的好多家的地線都被掐掉了。

這個問題如果持續深埋,整棟樓可能會靠燃氣管道放電,漏氣。而等到電、小火花一旦碰著,就會産生爆炸。

從一個熱水器出發,爲整棟樓排除了安全隱患,這是王建省做這份工作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到這些,除了跟著破案,也能了解一些電路安全的小知識。”

從窮學徒到“電工福爾摩斯”

手機這端,網友們喜歡跟著王建省一起去探案。跟著他一起打開藏在水泥牆裏的電路世界,穿行其中尋找漏洞,抽絲剝繭、逐步排查。他們稱他爲“電工屆的福爾摩斯”。

“嚴重的電路故障往往都有含金量較高的原因。”這句話經常出現在熱評區。王建省解釋說,這意味著,複雜的電路故障背後,通常存在複雜的原因,需要一些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才能探索出來。

網友們跟著王建省理清電路背後的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了,他們的壓力似乎也隨之而去,心情愉悅。即便看不懂也聽不懂,卻仍然沉浸于此。

但王建省說,自己至今還沒太適應網紅身份。對于電力行業,對那些關注他的粉絲,這個從窮學徒一路打拼過來的“福爾摩斯”心懷敬畏。有媒體來采訪,他也會先往後退一步,“你們采訪我幹啥?”在他看來,新聞版面應該給到哪些對國家有大貢獻的人,而自己只是個小小的普通電工。面對鏡頭,他習慣低著頭,有時會緊張到語塞。

很多年前,王建省還是個窮學徒。他出生在農村,家境窘迫,靠著父親挨家挨戶找村裏人借錢讀完中專。爲了家中生計,年輕時他學過油畫,做過服務員,也在工廠流水線上沒日沒夜地重複機械勞動。後來他自學電力,從給師傅端茶倒水做起,到成爲自己當初歆羨不已的電工。又過了幾年,爲了生活,他選擇出來單幹。

只有幹得多才掙得多。一開始,王建省什麽活兒都幹——工廠走電、家庭布線,上門裝熱水器,甚至20元修一個馬桶,上門裝熱水器。別人不願幹的邊角料活兒他都接。

時間久了,他逐漸磨練出電工賽道的一技之長。每次出現場,他想的做的都要比其他人稍微出色一點,也更踏實一點兒。

電工維修行業通常有潛規則。有同行在修理時會留點兒故障尾巴,這樣就可能有了下次上門的生意。但是王建省從來都是幹一單只掙一單,要修就盡量不留尾巴。有同行說他“軸”,但他就是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也因此,大家都把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丟給他,他的技藝也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純熟。

他同時也學著拍視頻、剪視頻,並把這些發到抖音上,“希望粉絲能通過我的視頻,學到電工知識。”王建省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人們 “提起城陽有個王師傅,提起城陽這個地方,會覺得是踏實靠譜的。”

這些年,他穩定輸出視頻內容,專注講述電力故障的故事,封面圖片和視頻標題都是最簡樸的風格——一個手機鏡頭打光對著電線和螺絲片,電表逐個測,儀表觸碰發出清脆的聲音,旁白的他像唐僧一樣絮絮叨叨永不厭煩地講解排查過程。

有青島市民擔心,作爲抖音網紅,王建省的收費可能會很貴。但恰恰相反,他的維修價格有時甚至比市場價還要便宜。沒幫上忙的時候,甚至會免掉費用——4月中旬的一個上午,王建省就來回七十公裏跑了個工地。小包工頭的機器壞了,著急找電工修,他一看,電機燒了,得買個新電機安上,就幹脆沒收費,“沒能徹底幫上忙,就不好意思收。”

如今,他有了一個四人小團隊。他給團隊立下規矩,收費要公道,如果沒能給人解決問題,就不要錢。在他看來,這幾年爲“城陽電工”這塊招牌累積下來的口碑是最重要的,不能單單爲了一點維修費就壞了名聲。

在家人和朋友眼裏,王建省是個典型的i人,很少主動和朋友喝酒、k歌、聊天,生活看似單調重複。但王建省覺得,能沉浸在自己熱愛的電力世界裏,就不會枯燥。

“師傅真的試圖教會我”

有熱愛,有好奇心,似乎就不會倦怠,對于任何一份工作來說都是如此。在抖音上,除了王建省,還有一批頗受歡迎的藍領博主,日常分享著修電器、排查電力故障的視頻。

他們肯吃苦、深鑽研的品質,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中,愈發稀缺並因此尤其珍貴。

如今已經是電力行業自媒體頂流的王建省說,自己從來沒放棄過學習,工作讓他不斷更新叠代自己的知識儲備。他記得,剛入行學電時,手機都是黑白配按鍵,沒有任何視頻學習資料,他就到書攤上去淘技校淘汰下來的課本自學。直到現在,他遇到不懂的案例也會趕緊翻翻舊書,腦子裏一遍遍結合理論來進行分析。

成爲網紅的這幾年,不斷有人添加王建省的微信好友,他來者不拒,通訊錄裏加了兩萬多好友。外地粉絲向他求助,他去不了現場,但一看到消息就會義務回複。這無形中加大了他的工作量——在幹活、發視頻之余,還要回複大量消息,經常忙到半夜十二點後才睡覺。

近五年時間,他持續不斷的分享,就像正常運行的電流一樣穩定,這讓粉絲們心安。有人會反複觀看他的視頻,“第一遍看,第二遍品,第三四遍看彈幕,第五六遍看評論區”。

一開始,王建省以爲粉絲都是同行,或是來自電子技校的學生。到後來,他發現,這其中還有國家電網的高級工程師以及各行各業的打工人,其中不乏衣著光鮮的白領。

“師傅真的試圖教會我”,評論和彈幕區經常出現這句略帶自嘲的話。當我向王建省提起這句評論時,他認認真真地說,“其實我就是想教會,要讓普通人都看懂。”

“在一堆雜亂電線裏理清真相,就像找到一團亂麻的生活裏的某種希望,給了我能量。”王建省的一位粉絲說。她是公司白領,平時很少和藍領打交道,但是通過視頻跟著王建省排查故障,成爲她每天早七晚八擠地鐵通勤,在擁擠的格子間伏案工作一天後的“減壓電子榨菜”。看到王建省順著電線理清問題,她也隨之“排除故障,心情舒暢”。

也有“00後”在王建省的經曆裏汲取力量。一個待業在家的年輕人,在直播間問王建省怎麽才能零基礎學電工。在就業壓力極大的當下,他想多學一門手藝,以便多一條謀生之道。有技校老師則把王建省的視頻放在課堂上分析講授,真實呈現書本上的抽象理論知識。也有以前從來不碰電燈泡和配電箱的獨居女性,通過他的視頻學會了一些電路檢修,解鎖了自己的新技能。

前不久,一位4歲的小男孩和父母一起造訪王建省的工作室。小朋友平時不玩遊戲,但卻像著了魔一樣沉浸式觀看王建省的視頻,擺弄電路儀器,還會煞有介事地說出很多專業術語。視頻發出去後,引來一波家長的“附和”。他們說自家孩子也把王建省當偶像,想要見他一面。在小朋友的世界裏,普通的電工也一樣可以成爲超級英雄。

“我不是什麽偶像,希望孩子從電出發,但將來不一定要做電工。”王建省每次這樣說,都會被人誤以爲是看不上電工這個行業。但他解釋說,自己只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做更偉大也更有價值的事,不只局限在小小的電路之間。

而他自己,則會在太陽升起時再次出發,在那個配電箱後的平行世界裏繼續升級打怪。

6 阅读:1243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7:17

    [點贊]

  • 2024-04-24 09:54

    喜歡這樣的文章[點贊][點贊][點贊]

    打工人 回覆:
    大半夜還看新聞[得瑟]
    道又未道 回覆: 打工人
    剛看的,不是半夜[笑著哭]
  • 2024-04-24 09:52

    [點贊]

  • 2024-04-25 09:26

    [贊]

  • 2024-04-24 10:49

    [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24 09:26

    想起來個笑話,一家人遛狗,每到一個固定地方狗子就發了瘋一樣又叫又跳,拉都拉不住,走近科學能放個三集,後來發現那地方路燈漏電,人穿著鞋沒事[大笑]

  • 2024-04-24 12:13

    已關注,拍得真不錯。

鳳凰WEEKLY

簡介:有溫度 有情感 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