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化”賦能2024年央視春晚全新意蘊

藝科新傳 2024-03-02 17:03:27

轉自【川觀新聞】

作者/郝雯婧

邁入數字文化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叠新,在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更推動著傳媒藝術不斷走向新生。新時代的技術更新與介入,會賦予傳統文化全新的表達方式,幫助傳統文化在新語境中形成更強的創造力和傳播力,在文化傳播中能向世界展現一個國家的興盛和民族的繁榮。因此,傳統文化需要在堅守原有優秀內核的同時,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以開放式的格局和態度,收獲更大的關注與影響力。在此背景下,央視春晚作爲綜合性電視文藝晚會的代表,在彰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時代風采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更需要在科技和文化相融合中不斷改革與創新,産生出滿足時代發展變化新需求的新模式和新表達,以激發起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

衆所周知,新時代的數字信息技術發展基于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5G寬帶移動通信技術,5G技術以其實現人機物互聯的革命性創新,重塑著終端用戶的體驗,將人們帶入萬物互聯、萬物皆媒的智媒時代,電視節目也因其向多屏傳播轉型升級。作爲5G改革先行者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始終致力于在各類節目制作中加速5G轉型步伐,特別是在近年曆屆央視春晚中,到處可見5G技術創新應用發展的鮮明成果。近幾年,從“5G+4K+VR”制播技術的應用到基于“5G+4K/8K/AI”的創新,已讓央視春晚從“單向度的看”逐步擴展到“虛擬與現實交互的沉浸式場景體驗”。

2024年央視春晚進一步實現技術升級。一方面,以“VP電影制作模式+XR虛擬現實技術”打造XR+VP虛實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統。通過動態分鏡預演、虛實光影聯動等全新拍攝手法制造出栩栩如生、美輪美奂的虛擬與現實交融的空間。另一方面,北京主會場演播大廳內的沉浸式舞台交互系統,通過自由視角的超高清拍攝系統,全方位采集演員動作,並在AI制作、AR實時渲染技術使用下實現人景合一,爲觀衆帶來虛實交互的視覺感受。

可以說,2024年春晚通過硬核的科技應用,創造出了一場視聽文化盛宴,展現了新時代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氣神。整台晚會在大量前沿科技創新應用的助力下,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形式創新融合與表達,讓春晚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新活力,盡顯文化意蘊之美。

數字化創作煥新文化元素寓意

雖然技術創新是曆屆春晚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如何讓新興技術更好地服務節目內容,實現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有效連接,一直是曆屆春晚的關注點。不難發現,2024年央視春晚在技術創新方面別具用心,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交融創新,利用新時代高科技技術使傳統文化元素突破原有形式,進行更爲徹底的數字化再創作,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元素數字時代的多樣創新表達,並貫穿于整台晚會的歌舞、雜技、創意秀等不同節目表演中,讓中華民族文化之美反複凸顯,形成具有傳統文化意蘊,既宏大又有韻味美感的視聽奇觀,滿足觀衆的審美需要。

例如,在中國傳統紋樣創意秀《年錦》中,伴隨著身著漢唐宋明四個時代傳統漢服的劉濤、劉詩詩、李沁、關曉彤四位藝人的演唱,舞台上出現了漢代卷草雲紋、唐代有翼瑞獅紋、宋代蓮花紋、明代柿柿如意紋等中國古代20多種寓意著吉祥祝福的傳統紋樣。虛擬合成技術的加持,讓跨越千年的文化元素煥發新生,整場表演如同一場從畫中來的古代“大秀”。

中國傳統紋樣創演秀《年錦》 圖片來源:央視網

又如舞蹈《瓷影》,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展現中國傳統青白瓷的獨特魅力,用當代審美將傳統文化完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舞蹈節目《錦鯉》使用油畫質感的大屏作爲舞台設置,配以實時交互技術讓地屏的水波粒子跟隨著舞蹈演員的動作變化而變化,以模仿腳底踩出來水波紋的立體和蕩漾,仿佛演員們就是在海底世界中快活嬉戲的魚群,演繹出一幅唯美的水下畫卷。

舞蹈《瓷影》 圖片來源:央視網

舞蹈《錦鯉》 圖片來源:央視網

景屏聲光創造獨特美學意蘊

有目共睹,數字技術能爲一個節目的舞美提供更豐富的造景手段,特別是對場景的虛擬搭建能讓一些超現實空間的呈現成爲可能,給觀衆帶來更爲新奇、震撼的視覺體驗。同時,技術制造出來的虛擬影像可以填補觀衆心靈想象空間和視覺空白,特別可以讓傳統文化節目在舞台呈現方面能在讓空間上更具詩意和韻味,從而收獲觀衆們的情感共鳴。

2024年央視春晚舞台在5G技術加持下,呈現出LED景觀、“裸眼3D”、虛擬交互、AR、VR等奇觀場景,舞台美術更智能化、視覺化和沉浸化。春晚舞台上栩栩如生的龍形舞美裝置下設置了上百塊LED屏幕,上千只舞台燈具受節目編程控制隨導演口令操作,通過超高清視頻控管監系統集中播控,實現了舞美場景的移步換景,實現了景屏聲光的協同運用,使得春晚舞台呈現更爲密切的人景交互,以獨特的東方美學意蘊將演播大廳打造成流光溢彩、絢麗奪目的夢幻舞台。

例如,張藝謀導演的創意年俗秀《別開生面》中,舞蹈演員擺動的身姿,加之交互、投影技術,建構出不同維度的兩個舞台,展現了全國各地豐富多樣的中華美食文化,其趣味性和奇觀性讓觀衆連連稱贊。又如來自中國古代傳說的雜技節目《躍龍門》,以一系列高難度雜技動作表現魚躍龍門的精彩瞬間,由投影技術建構出的巨大龍門也讓魚躍龍門成爲現實。還有歌曲節目《上春山》,通過LED屏幕的移動組成連綿的青山畫卷,如同一幅中國山水畫。跨國網友互動歌曲節目《曬share》讓全球網友同時在多屏幕上共舞龍年主題舞蹈,傳達世界共享中國年的熱鬧歡騰,等等。

創意年俗秀《別開生面》 圖片來源:央視網

雜技節目《躍龍門》 圖片來源:央視網

可以說,2024年春晚以大量虛實交互的創新技術與傳統文化藝術交相輝映,在浪漫的寫意中縱深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創新與傳承之美,讓觀衆在視聽盛宴中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其煥發的時代感與生命力,讓看春晚這一項固定“年俗”擁有了全新的內涵意蘊。

【作者簡介】

郝雯婧,四川傳媒學院教授,四川省藝術研究院專家智庫成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