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粟裕在解放戰爭沒有那麽高光,頂多只授上將?劉少奇一語中的

陶陶讀曆史 2024-05-02 01:22:12

粟裕是新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將,其在解放戰爭的功勞之高,罕有將領能與他相比。蘇中、蘇北、魯南、萊蕪、孟良崮、沙土集、豫東、濟南乃至于淮海戰役,粟裕越打越妙,越打越奇,手中的兵也越來越多,職務越來越高。到了淮海戰役時,粟裕手握16個縱隊,成爲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在野戰軍的級別上,和彭、林、劉、鄧並駕齊驅。粟裕大將有余,授予元帥也無不可。

有人曾問一個問題,如果粟裕沒有參加解放戰爭,是否也有大將資曆呢?上將以上卻爲參加解放戰爭的將領並非沒有,以張愛萍爲例,他就因傷錯過了整個解放戰爭。但是55年授銜,張愛萍依然是上將。假如粟裕沒有參加解放戰爭,是否也有大將資曆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一、粟裕紅軍時期:已能摸到上將的邊

粟裕投身人民軍隊的時間很早,但是由于太年輕,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時,才不過是個20歲的懵懂後生,其職務不過是班長。因此他和林總、羅榮桓一樣,沒有機會主持或領銜某次武裝起義,因此粟裕並非“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

但正所謂“猛將必發于卒伍”,沒有上過一天軍校、從大頭兵起步,反而成爲了粟裕成長的優勢。大庾整編時,粟裕和林總一道被任命爲連級幹部,粟裕爲政治指導員,林總爲連長。不久後,粟裕跟隨朱德上了井岡山,擔任紅4軍28團連長。

從20歲到30歲,粟裕在紅軍隊伍裏征戰十年,逐漸由一名基層軍官成長爲高級將領。1930年12,粟裕出任12軍65師師長,不久改任64師師長,首次步入了師級幹部行列。

但出奇的是,往後數年粟裕的職位一直提不上去。原本粟裕和林總級別的差距不大。1931年11月,粟裕就任紅四軍參謀長,與軍長林總搭檔。10個月後,林總級別陡然上升,成爲了紅一軍團軍團長。原本是雙子星,粟裕卻落後了。粟裕出任紅一軍團教導師政委,是師級;3個月後,粟裕被調離紅一軍團,出任紅11軍參謀長;過了7個月,他又被調任紅7軍團參謀長;長征時期,粟裕加入北上抗日先遣隊,其後擔任紅10軍團參謀長。

爲何林總和粟裕起步一致,粟裕卻落後了呢?

首先,粟裕沒上過軍校,更沒上過黃埔軍校。

其次,粟裕負傷太多。加入紅軍以來,粟裕一直沖鋒在前,前後重傷6次,其中三塊彈片直到去世後才取出。因此,粟裕養傷時間太長,耽誤了進步,失去了很多打仗的機會。

最後,作戰單位頻繁更換,由于粟裕又能打、又能參謀,成爲首長眼中的萬金油,先後去過10個不同的單位任職。

1934年譚家橋戰鬥中,紅十軍團被打散,粟裕帶領800壯士突圍而走,和中央失去了聯系,從此以後天高皇帝遠,粟裕的職務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粟裕長期在敵後征戰,在敵人的圍剿、叛徒的出賣以及疾病、饑餓之中奮力厮殺,培養出粟裕機敏、狠辣、淩厲的戰術風格,也增強了他的判斷力、決斷力以及領導力,爲其後續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縱觀粟裕紅軍時期,從其年齡以及職務來看,其能力已經得到了一定體現,職務升級也較快,紅軍師級幹部已經是55年授銜上將的標准。也就是說,紅軍時期的粟裕已經足夠授予上將了。

二、抗戰時期:粟裕大將軍銜板上釘釘

1937年9月,粟裕和他的隊伍正式從江南的山林中走了出來,編入老領導葉挺的新四軍,擔任第二支隊副司令。由于司令員張鼎丞調入延安,因此很快又做了代司令。

在職期間,粟裕戰果輝煌,連續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中,殲日僞軍400余人,俘日僞軍57名,並炸毀火車一列。1939年8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任副指揮,和陳毅陳老總搭檔。

在黃橋之戰中,陳毅、粟裕指揮7000新四軍大破韓德勤的1.1萬頑軍,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1941年1月,葉挺、項英率新四軍軍部的9000多人北上,結果遭顧祝同的伏擊,苦戰多日,僅1000多人突圍而走,副軍長項英被叛徒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國的“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後,蔣介石宣布新四軍爲“叛軍”,取消其番號,而陳毅、粟裕所帶領的江南指揮部就成了“沒編制的土匪”。

然而毛澤東卻不甘示弱,選擇針尖對麥芒,宣布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爲代理軍長,劉少奇爲政委。不僅如此,毛澤東還宣布組建新四軍下屬的七個師。由于老上級陳毅升職了,粟裕也同樣升職,成爲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其他六個師的統軍大將分別爲,

二師師長張雲逸,政委鄭位三;三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四師師長兼政委彭雪楓;五師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六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七師師長張鼎丞,政委曾希聖。

除了粟裕外,其他六個師的師長除了轉業地方李先念、譚震林、張鼎丞、曾希聖,因病休養的鄭位三,犧牲的彭雪楓,基本都是大將。

也就是說,粟裕成爲新四軍師長,就已經具備了大將資格。如果沒有什麽大的變動,粟裕的大將軍銜是板上釘釘的。

新四軍七個師建立後,七路“諸侯”開始在江南大地呼風喚雨,各顯神通。在長達五年的長跑之中,原本並駕齊驅的七個師發生了變化。十個手指長得不是一般齊,而粟裕就如那放進布袋中的錐子,脫穎而出。根據《粟裕年譜》第37頁記載:“(粟裕)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

爲何這麽說呢?

首先,粟裕建立根據地的功勞難有人可以匹敵。

粟裕就任一師師長後,又兼任蘇中軍區政委、蘇中軍政黨委委員會書記,成爲了一大塊戰略區的封疆大吏。

毛主席對蘇中非常重視,將這塊農商發達、人煙稠密的平原看作是“漢高祖的關中”。當年漢高祖以關中之地平天下,蘇中也要有同樣的效果。

當時日軍、頑軍以及新四軍在蘇中三分天下,缺槍少彈的新四軍是最弱的。粟裕首先從僞軍入手,擊潰了“皇協軍”李長江部主力的五千多人。

面對日軍的掃蕩,粟裕利用江南的水網與日軍周旋。粟裕和他們的戰友們在河道上構築明壩、暗壩、交通壩、阻塞壩,使得我軍的平地木船通行無阻,而日軍的鋼制汽艇吃水深,在水裏寸步難行。

改大橋爲小橋,改固定橋爲活動橋,改大路爲小路,改彎路爲直路,使新四軍能來去自如,日軍卻寸步難行。

大鑿小運河,改變蘇中的水文地貌,使蛛網一般的河流連接起來,溝通新四軍內部的水陸聯系。

就這樣,粟裕在一馬平川的蘇中平原人爲地建立了“天險”,讓日軍寸步難行,只能看著不斷擴大的蘇中根據地幹著急。

從1944年3月起,粟裕見時機成熟,組織大兵團先後指揮車橋和南坎戰役,打破了華中地區的戰爭平衡,新四軍在蘇中占據了60%的土地,日軍江河日下,只能躲在大城市和交通幹線中不出來。

看著粟裕如此優異的成績,劉少奇贊歎道:

“我一師幾年來工作是獲得了最大的成績,在抗戰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勞。在我全軍中以第一師部隊作戰最多,戰果最大。”

劉少奇回延安後,還欣喜地向毛澤東報告,說粟裕是新四軍七個師中,打仗最多、最好的一個師長。

前文也提到,新四軍師長起碼是大將。而粟裕又是衆多師長中表現得最好的師長,大將絕對是板上釘釘的。

粟裕擴大了根據地,還建設了根據地。粟裕見縫插針,創辦了被服廠、印刷廠、卷煙廠等生産企業,建立了稅收、貿易等財政經濟制度,並且在華中根據地率先印發了印有毛澤東頭像的貨幣,保證了蘇中根據地的需要。每天蘇中根據地都可以獲得百萬擔公糧、兩千萬元的稅收。特別是蘇中卷煙廠生産的“飛馬牌”香煙,成了整個江浙地區的硬通貨,爲新四軍貢獻了巨大的財富。

蘇中根據地的産出除了補充新四軍的軍需,還可以支援老大哥——八路軍。1943年夏到1944年秋,蘇中光彙往太行山區的款項就可以購買一百六十萬袋面粉。

與此同時,新四軍的兵工廠也在蘇中蓬勃發展,1944年,粟裕受命南下,准備創建蘇浙軍區。蘇中軍工廠突擊制造了73毫米和52毫米兩種口徑的迫擊炮350余門,炮彈1萬余發。在第一批南下部隊中,每個團都有一個炮兵連,每連一個炮兵班,73迫擊炮配發到連,52迫擊炮配發到排。

相比于八路軍,新四軍是小兄弟,但這個小兄弟的裝備卻後來居上,比八路軍還要好。在江南水網中,到處都是穿著嶄新軍服,乘坐鋼制汽艇到處巡邏的新四軍。在這方面,粟裕居功至偉。

三、第一大將

除了創建根據地之功,粟裕還是唯一一個統領兩個師兵力的新四軍師長。1942年,新四軍六師反日僞軍“清鄉”失利,不得不退出蘇南根據地。

12月下旬,譚震林帶領師部北渡長江,進入粟裕的蘇中地區。1942年3月,新四軍軍部電令六師部隊由粟裕指揮,譚震林任一師政委。

1942年5月,華中局將原六師所屬的鎮江、丹陽、武進、蘇州、常熟、太倉、江陰、無錫等地正式劃歸江北的蘇中區,都由粟裕統一打理。

由于譚震林一直沒能到一師就職,因此新四軍軍部建議,兩師政委由粟裕兼代,一、六師統歸粟裕指揮,以便利事權統一。

毛澤東聞言,于10月26日以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名義發布命令:“一、六兩師領導機關對內合並,由粟裕同志統一指揮。”

就這樣,粟裕名正言順地擔任了兩個師的師長,所轄範圍遍及蘇中以及江南。麾下人馬從三個旅擴充到五個,成爲新四軍各路人馬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手中軍隊擴充了,粟裕立即命令王必成帶領一師二旅四團以及蘇中黨校、抗大九分校渡江南下,達到江南茅山地區,將一師的觸角伸向江南,恢複了已經淪陷的蘇南根據地,爲後來大舉南征江浙打下了基礎。

新四軍全軍分別建立七個軍區,粟裕就創建了兩個——蘇浙軍區和蘇中軍區。如果說粟裕的戰績不突出,那誰還能比他突出呢?

後來粟裕指揮了三次天目山戰役,徹底在江南站穩了腳跟。毛澤東聞言大喜,並做出一個著名的預言——“粟裕未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不得不說,偉人就是偉人,他的預言真准!

總而言之,粟裕崛起于行伍,從一名基層軍官一路打成了高級將領。在紅軍時期,粟裕就已經是師級幹部,已經摸到了上將的邊。

而在抗戰時期,粟裕鞏固了蘇中根據地、創建了蘇浙軍區,擴充了新四軍第一師和第六師,打擊了日僞軍,解救了無數同胞。無論是戰績還是治民之功績,在新四軍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即使粟裕沒有參加解放戰爭,憑借他在抗戰時期的蓋世之功,授予大將軍銜綽綽有余,而且還能排在前列。

粟裕通過紅軍時期的征戰、三年遊擊戰以及抗戰的曆練,粟裕還點出了大兵團作戰的技能。就如毛澤東在1938年所說:“對于一個指揮員來說,起初會指揮小兵團,後來又會指揮大兵團,這對于他來說是進步了、發展了。”

有了這些鋪墊、進步,粟裕最終在解放戰爭中一鳴驚人、後發先至,成爲解放軍最頂尖的將領。粟裕最終榮膺第一大將,但從職務以及待遇來看,則是元帥級的。

63 阅读:16225
评论列表
  • 2024-05-02 16:18

    粟裕軍功太大了,如果參加朝鮮戰爭的話,元帥裏面能進前五!拿下台灣的話,可以封第四!

    緩一手 回覆:
    粟裕如果不是身體的原因,抗美援朝就是他挂帥了,55年元帥跑不了,
  • 2024-05-02 12:47

    的確如此,戰功,人品無可挑剔

  • 2024-05-02 15:08

    十大將軍中,粟裕功勞最大 資質最高的是張雲逸將軍 全才是陳赓將軍【在資質中也是數第二位】

  • 2024-05-02 10:16

    粟總是數十年戰火中實實在在打出來的戰神!稱之爲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都不爲過!

  • 飙歌 26
    2024-05-04 13:01

    問題是如果指揮了抗美援朝,絕對會打的更出色,到時候怎麽授銜

    遲來 回覆:
    就算是指揮了抗美援朝也不可能授銜元帥,十大元帥擠掉誰?資曆是個硬傷
    tb063323770 回覆: 遲來
    對。擠不動。元帥需要土地革命時期的資曆。領導重要起義軍隊創始人。或者是大的革命根據地。葉帥的政治優勢擠不掉。
  • 2024-05-03 07:03

    純粹的軍事家

  • 2024-05-02 17:54

    具體可以參考陳赓、李先念他們,如果粟裕在解放戰爭時期沒有曆史上的那麽出彩,只是個兵團司令,那麽粟裕的戰功、資曆就會和陳赓差不多,也會是大將。如果粟裕在解放戰爭時期只是被安排去當地方軍區的司令員,那麽粟裕的戰功、資曆就會和李先念差不多,也是大將。如果粟裕因傷缺席解放戰爭,考慮到粟裕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功勞,以及作爲新四軍一師、六師的代表,也可能會被授予大將軍銜。

    用戶16xxx04 回覆:
    抗戰時期新世軍師長都是大將級別,何況身兼一、六兩個師師長,即便沒參加解放戰也是妥妥的大將軍銜。
    tb063323770 回覆:
    缺席解放戰爭就是上將了咋可能大將。另外陳赓的兵團屬于戰略兵團。跟其他的兵團不一樣。
  • 2024-05-02 02:24

    粟是第一大將,享元帥待遇。

    默默 回覆:
    大將軍銜享元帥待遇的是張雲逸大將
  • 2024-05-04 19:46

    好象應是江北指揮部

  • 2024-05-05 08:47

    新四軍七個師長都是大將級別

  • 2024-05-13 17:56

    粟之功勞元帥級,資曆介于大將級到元帥級之間

    tb063323770 回覆:
    資曆就大將了。戰功可以
  • 2024-05-08 10:42

    要不是金門海戰,可能是元帥

  • 2024-05-19 12:51

    如果粟總沒有如此出色,那解放戰爭恐怕要無限拖下去。

  • Tgcz 3
    2024-05-08 21:27

    排名第一的大將是蕭克

    疾風亦有歸途 回覆:
    蕭克上將,不低了
  • 2024-05-25 14:46

    粟裕的軍事才能太強。

  • 2024-05-02 18:22

    如果沒有解放戰爭的輝煌戰績,最高中將

    kill 回覆:
    新四軍的師長,參考其他幾個師長和八路軍的旅長,上將~大將
    tb063323770 回覆:
    不止中將。上將還是可以
  • 2024-05-05 10:32

    粟負責軍事,根據地的建設是由饒負責。

  • 2024-05-19 21:56

    多學習點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