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八乘組將如何在太空“養魚種菜”?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4-25 22:20:56

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飛船入軌後,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一同抵達的,還有擬南芥種子、斑馬魚、金魚藻等實驗樣品,“微重力環境調控植物幹細胞功能和結構的分子網絡研究”“蛋白與核酸共起源及密碼子起源的分子進化研究”“空間用固液複合潤滑材料的設計、界面作用機理及艙外驗證”等科學實驗裝置。在軌期間,航天員將利用它們開展多項太空科學實驗。

發射前不到10小時,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倉懷興和同事們把一批鮮活的斑馬魚送到了飛船。他介紹,在斑馬魚和金魚藻組成的密閉太空魚缸裏,有望首次實現我國在太空中培養脊椎動物。

太空養魚,航天員不僅要給魚餵食、供氧,爲藻類提供營養液、照明,還要進行溶氧、溫度、電導率等參數調節,魚卵收集,廢物處理等操作,從而實現系統內部物質和能量的自主平衡及穩定運行。

魚缸也必須密閉,不然水會“飄走”。有趣的是,斑馬魚要面臨“水土不服”的挑戰,必須通過調節在水中的姿態,適應微重力環境。

爲何選擇斑馬魚和金魚藻搭配上太空?倉懷興揭秘,漂亮的斑馬魚體長只有3至4厘米,具有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強等優勢,其與人類基因組有高達80%以上的相似性,可用于研究和揭示生命體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物現象。“斑馬魚呼出二氧化碳,給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藻類産生氧再供給魚,魚的排泄物還能給藻類生長提供肥料和營養。它們構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

科研人員還專門給這套實驗系統安裝了相機,地面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實時傳輸的圖像,了解實驗的進展情況。

包括這項實驗在內,神十八乘組在軌期間將開展90余項實(試)驗,涉及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基礎物理、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