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辛酸:一路掙紮,自大與自卑的一體共生

榮軒談曆史 2024-05-09 03:55:30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自卑和自大往往是一體兩面的,自卑到極致就會開始自大,而自大,往往又是因爲內心的自卑,韓國就是兼具了這矛盾對立面的一個鄰居國家。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不是特別喜歡韓國這個國家,可是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發展是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的,而且也的確給我們的發展道路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教訓。

而韓國讓人討厭的小偷行爲,也大多是因爲他們內心深處的那個強國夢,正是這個難以實現的遙遠夢想支撐著韓國人一直瘋狂向上爬和瘋狂內卷,但同時也締造了韓國這個後來居上的發達經濟體。

反複被蹂躏後的自卑

韓國並非一直以來都有極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大國強國夢,因爲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半島都是作爲中原政權的藩屬國而存在的,雖然有高度自治權,可終究在法理上是臣民。

進入近代以後,日本的迅速崛起驅動著這個一直都富有狼子野心的國家開始向外擴張,東亞和東南亞都無一幸免,朝韓半島自然也淪陷,成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京城合作與團結努力後,日本法西斯的陰謀終于破産,于1945年8月15日投降。

隨後不到一個月,朝鮮人民共和國成立次日美軍與仁川登陸,宣布不承認朝鮮,于是乎朝韓半島開始面臨左右派分裂的局面,並在國內外各種因素下距離統一越走越遠,最終分裂爲南北兩個國家。

無論朝鮮還是韓國,肯定都希望半島能夠統一,但統一之後是哪個政府說了算卻始終談不攏,尤其美蘇兩國很難達成一致,相比于半島人民自己的意願,他們兩個大國的想法要更爲重要。

韓國政府第一任總統李承晚本質上是一個運氣很好的投機分子,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是一個不合格的總統,不僅搞不好國內經濟,主動出擊北朝鮮又被打的頭破血流。

好不容易盼來了美國主子幫忙,又被志願軍重新退回三八線以南,近代屈辱史加上分裂後接二連三的失利,使得韓國國民的自信心跌到了最低點。

韓國人民也是人,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國家好,希望能夠有尊嚴,可一味追求權利的李承晚卻始終無法實現他們的強國夢,而且還不斷修改憲法等法律,以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

當時韓國的經濟非常差,各方面數據綜合下來僅僅只有朝鮮的一半,如果再不做出改變,最終一定是由朝鮮政府統一整個半島。不爭饅頭爭口氣,在韓國人民的全國性示威下,在韓國學生和50萬漢城市民的遊行中洶洶民意終于席卷至青瓦台,最終,李承晚辭職。

可惜接手他的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張勉,此人並不比李成婉強多少,于是僅僅上台一年左右就被以樸正熙爲首的少壯派軍官奪取了政權。

樸正熙的上台有他個人的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韓國人民的努力,如果不是他們的反抗,如果不是他們的示威遊行和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精神,李承晚和張勉這種人是不會將權力拱手相讓的。

東亞怪物房孕育出的奇迹

樸正熙也沒有辜負韓國民衆,雖然現在對他也有相當多負面評價,但在韓國人心中,樸正熙還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總統,畢竟有同行襯托。

當時樸正熙接手的韓國是在饑餓邊緣掙紮的韓國,不僅比不過朝鮮,就連現在已經癫狂的拉美都比不過,既沒有制度優勢,也沒有資源優勢。

美國大兵駐守在韓國境內,只是爲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他們並不在乎韓國人民的死活,所以韓國的政權更替,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只要不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就行。

韓國每年還要爲駐韓美軍支付費用,所以如何討回這筆錢就成了問題,爲此樸正熙居然默許韓國女性像美國大兵提供性服務,甚至還有專門爲這些性工作者培訓外語的機構,以便他們更好的服務。

這在我們新中國的人民眼中是可恥的,但韓國當時已經想發展、想變強到了魔怔的地步,所以會不顧一切的賺錢,政府也需要他們賺來的外彙去購買設備和技術。

相比于拉美可以賣資源,躺著數錢,韓國實在是沒什麽值得出售的東西,農業水平也是費拉不堪,所以如果不能夠發展科技就會一直貧窮弱小下去。

對此,樸正熙開始反思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強化了政府的經濟職能,甚至采用了資本主義國家十分不屑的計劃手段,這比我們現在的五年計劃計劃性更強。

通過有目的性的引導資金留向有前景的産業,通過國家和私人企業的合作,還有政策上的一路綠燈,韓國開始出現了第一批民族工業,尤其是制造業,但在一開始,這些産業發展的仍然不是很順利。

對于當時的韓國人而言,韓國的國貨基本適合粗制濫造畫上等號了,所以人們會更傾向于去購買物美價廉的進口貨,尤其是日本貨。

短期來看,這有利于韓國的社會福利,畢竟能夠花較少的錢買到質量比較高的貨,可長期來看卻是一種飲鸩止渴的行爲,爲此樸正熙開始大搞貿易保護主義,逼著自己的國民使用質量低劣的韓國國貨。

韓國人民對此十分不滿,但樸正熙的政府本質上是一個軍政府,所以只要還能好好過日子,就沒人願意反抗軍隊,不是所有軍隊都像解放軍一樣始終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

但客觀來講,樸正熙的政策的確奏效了,在他的鐵腕手段下,韓國按部就班,有序地培養起了本土企業,並漸漸開始能夠和發達國家抗衡,如半導體和電子産品。

農業發展雖然不是冠絕全球,可以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作爲軍政府投資,樸正熙十分重視人才,放心的將經濟交給專家管理,集思廣益。

當樸正熙的經濟革命讓韓國人民看到希望以後,韓國人民也默契的開足了馬力內卷,這十余年他們犧牲了西方國家無比推崇和重視的民主與人權,換來了韓國的經濟騰飛。

在1966年~1970年,在十幾年前,韓國經濟的增長率始終位居世界上發展中國家的第一位出口增長率也是第一位,制造業雇傭增長率爲第二位。

從此“脫南”者現象逐漸消失,“脫北”反而成了朝韓半島的主流,實現了韓國對朝鮮的經濟反超,從跪舔美日,渴求資金與技術,變成了和日本分庭抗禮。

民主化:最後一個饅頭

縱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我們基本上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國家在起步階段,比較落後的時期都會采取大政府,小市場的政策,迅速完成原始積累,培育第一批民族工業。

而這樣的發展模式在持續了一段時間以後,在溫飽解決以後往往就會出現弊端,因爲市場經濟本身還是需要自由化的,雖然自由放任的經濟很極端,容易導致失去經濟自主,但也不能一丁點自由市場都沒有。

韓國經濟在在漢江奇迹以後一直獨步亞洲,甚至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可隨著東南亞,中國以及巴西等發展中國家借助勞動密集型産業漸漸崛起後,韓國經濟就失去了優勢。

爲此韓國人民開始探索新的出路,尤其是開始了對體制的反思,軍政府在秩序方面十分有優勢,而且能夠保證教育,可是軍政府往往意味著壓制創新,意味著會出現權力尋租與腐敗。

而盧武铉的上台爲韓國人吃下了最後一個饅頭,民主化以後的韓國教育越來越繁榮,思想越來越開放,創新成果也愈發增加,但也要看到韓國人民之前的努力,不要覺得吃最後一個饅頭飽了,前面的饅頭就沒用。

當然這不全是民主的功勞,還有盧武铉對韓國社會風氣的扭轉,盧武铉政府是韓國曆任政府中清廉程度最高的一屆,更重要的是盧武铉相比于資本擴張,對社會公平要更有興趣。

既然社會公平了,韓國人民就更喜歡卷了從樸正熙時期就打壓的補課風潮,在民主化以後達到了巅峰,補課班遍地都是,幾乎所有孩子從小就要一直不停的學學學卷卷卷。

現在韓國人可能覺得這讓他們壓力很大,可不得不說正是在教育上的瘋狂內卷,才讓韓國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人才,擺脫了只能靠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落後産業的困境。

新世紀初的韓國在知識密集型産業上也開始展現出了強大實力,雖然他仍然需要和歐美以及日本展開合作,需要和中國保持經濟往來,但他們也有可以卡歐美脖子的技術。

可物質文明的飛速發展卻讓韓國人的精神文明跟不上腳步,明明已經是發達國家了,卻始終沒有大國氣度,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本應該自信的民族始終在自大背後透露出自卑的底色。

只有等到韓國人民在爲物質拼搏過後,坐下來想想如何能夠與鄰居和平共處,承擔起爲世界應當承擔的責任才能夠真正讓人尊重,實現強國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明明國力優于沙特,卻在世博會申請中慘敗。



參考資料:

[1]唐敏珊 跳出“拉美陷阱”:韓國爲什麽會騰飛?2007-4

[2]嫩恩高娃 邱雁 韓國經濟的崛起與衰退1999-6

[3]王娟 韓國經濟崛起的奧秘及其啓示1996-8

[4]書然 “務實鐵腕與漢江奇迹”——率領韓國騰飛的統治者樸正熙2004-2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3:29

    棒子周邊的國家都能揍它,悲哀不

    觀山太保 回覆:
    它就是東亞的那張桌子,周圍的誰都能拍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