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脫發、貧血、疲勞、抽筋、頭暈眼花,一個特效方,屢用屢效

神希園 2024-03-21 18:34:31

在古代,對于肝髒疾病的證治來說,大多都是平肝、伐肝、清肝、瀉肝、柔肝等方法,一般很少提到補肝的說法,誠如明代傑出的醫學家張景嶽所說,“肝無補法”。然而,明代另一位醫學大家張三錫不僅提出補肝之法,更是創立補肝之方,爲了讓後世醫家記住中醫不僅有補肝之法,也有補肝之方,便直接將這個方子命名爲“補肝湯”,是不是很直接,是不是很簡單?

爲什麽在古代很早的時候,人們不太重視補肝呢?因爲肝氣橫逆,大多都會表現爲太過,因此,人們一般不會重視它的不及。實際上,五髒任何一個髒腑,都存在補瀉之法。即便是威武如將軍的肝髒,也有脆弱的一面,所以,“肝無補法”之說是站不住腳的。因此清代醫學家吳師機說,“氣血流通即是補”;清代醫學家費伯雄說“養血便是補肝”,這就爲補肝之法以及補肝之方提供了理論支撐。並且,在清代的皇家禦纂中醫教科書《醫宗金鑒》中,也收錄了這個補肝湯。

補肝湯因《醫宗金鑒》而聲名大噪,但究其方源,實則來源于明代醫學家張三錫的《醫學六要》。全方由“當歸、白芍、熟地黃、炙甘草、川芎、木瓜、酸棗仁”等7味中藥組成,不過對于方藥劑量,原著未曾注明,在臨床使用時,可以按照病情需要進行劑量調整。一般來說,補肝湯的常用劑量爲:當歸10g,白芍10g,熟地10g,川芎6g,炙甘草6g,木瓜6g,酸棗仁6g,水煎服,一日三次。

對于補肝湯的作用,《醫學六要》是這樣說的,補肝湯可以用于治療“肝血虛損,目暗,筋緩不能自收”等病症。對此,《醫宗金鑒》表示認同,只是表述略有出入而已,也就是“治肝虛損,筋緩不能自收持,目暗䀮䀮無所見”。也就是說補肝湯主要是用于治療肝血不足所致的筋緩手足不能收持,目暗視物不清,舌脈方面,以舌質淡、脈弦細爲特征。從這個角度來看,補肝湯的主要作用,便是養血補肝、養筋明目了。

對于補肝湯的配伍,曆代醫家未曾有過較多的深入研究,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爲補肝湯實際上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因此普遍認爲,補肝湯以四物湯來補血調血、補肝固本,以酸棗仁養心安神,以木瓜舒筋活絡,以甘草調中益氣、調和諸藥。對于全方的君臣佐使,未曾深究,但其實,如果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全方的君臣佐使依然十分明朗。全方以熟地黃、白芍藥爲君藥,主要起到養血柔肝的作用;以當歸、川芎爲臣藥,主要起到活血和營的作用;以酸棗仁、木瓜爲佐藥,主要起到順肝之性、暢達肝氣的作用;以甘草爲使藥,主要起到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的作用。補肝湯雖然原方未曾注明每一味中藥的詳細劑量,雖然沒有詳細的加減法,但是後世醫家對它卻頗有研究。一般來說,兼有血虛的,可加何首烏、枸杞子;如兼氣虛的,可加黃芪、黨參;如兼腎虛的,可加菟絲子、續斷;如果肢體抽動厲害的,可加地龍、全蠍;如兼肢體疼痛麻木的,可加雞血藤、水蛭。然而,國醫大師熊繼柏對補肝湯的加減化裁更爲詳實:若兼有氣血虧虛,精神倦怠,汗出稍多的,加黨參、黃芪;若兼津傷明顯,肢冷脈厥,情緒不安的,則以人參易黨參;若兼津液耗傷以致陰虛內熱的,去黨參代以西洋參;若兼心陽不足,心悸怔忡、動則汗出的,可加煅龍骨、煅牡蛎;若兼腎陰虧耗,腰膝酸軟者的, 可加以牛膝、菟絲子、續斷;若兼血虛生風,肢顫頭搖的,可加天麻、鈎藤[1]。

在現代臨床中,補肝湯的作用也在逐步探索,不僅僅只是用于治療筋緩和目暗,從相關研究來看,補肝湯可用于治療肌無力,抽動症,不安腿綜合征[1];視疲勞綜合征[2];腓踹轉筋,夜間磨牙,小兒夜啼等疾病[3];腰椎間盤突出症[4]等多種疾病。實際上,對于補肝湯的功用拓展,還得從肝血不足所帶來的健康危機抓起,肝血不足,會導致人體出現哪些問題?從最基礎的來說,最起碼會出現眼睛幹澀、視力下降、眼花;面色無華、皮膚幹燥;小腿抽筋、膝關節疼痛;爪甲幹枯、脫發、頭發早白;頭暈、失眠多夢、心悸健忘;肢體麻木、震顫;女性會出現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男性會出現陽痿、早泄……這泄都是肝血不足所引發的。

而補肝湯不僅擁有四物湯的補血活血的奇妙作用,還有芍藥甘草湯的柔筋止痛的作用,另外還兼具養肝安神、舒筋活絡的功效,可用于肝血不足導致的失眠、關節筋脈拘攣疼痛、眼睛視力疲勞、貧血、肌無力、疲勞、脫發等多種疾病,但凡用對了,必能屢用屢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特效方。當然,對于補肝湯,實際上同名方劑有很多,早在《輔行訣》《三因方》《蘭室秘藏》中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真正意義上的補肝湯,還得數《醫學六要》中的補肝湯。然而,目前雖然補肝湯在臨床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仍嫌不足,尤其是它在現代臨床中究竟可以廣泛到什麽程度,依然期待臨床發力和藥理深入研究。對于補肝湯來說,主要適用于肝血不足的病機,而對于實證,以及陰虛燥熱、濕熱脾阻等病機的,則不適合使用。

參考文獻[1]王慧傑,沈悅倩,周天梅.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運用補肝湯經驗探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45(6):603-606+611.

[2]段海霞.補肝湯治療視疲勞綜合征3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08,24(6):66-67.

[3]盧偉.補肝湯臨床應用舉隅[J].浙江中醫雜志,2009,44(6):453.

[4]張旭橋,仇湘中,張信成.基于《醫學六要》補肝湯辨證加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回顧分析[J].新中醫,2021,53(4):39-43.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5 阅读:108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