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動坦克旅僅一天,以色列就妥協了:美國舉動釋放不尋常信號

空天力量 2024-05-09 17:39:33

大批坦克開進加沙地帶,以色列以“消除恐怖主義威脅”的名義,強行控制了拉法過境點。然而,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天,以色列政府就不得不妥協,美國這次幫了大忙?

前言:

在以色列看來,必須對加沙地帶進行全面清剿,不能給哈馬斯任何喘息的機會。以總理內塔尼亞胡也曾不止一次的表示,任何壓力都無法阻止以軍的軍事行動。

以色列進攻拉法的行動遭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強烈反對,就連美國也一反常態的采取了行動。這個時候可能有人要問了,美國究竟是真的想明白了?還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以軍空襲拉法)

1.出動坦克旅僅一天,以色列就妥協了

在各方壓力下,以色列政府一意孤行,下令坦克部隊加入拉法,控制了拉法口岸的巴勒斯坦一側,占領了進入加沙地帶的主要入口,並在邊境口岸升起了以色列國旗。

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在拉法的軍事行動主要有兩個目標,一是拯救人質,二是徹底摧毀哈馬斯,軍隊將立即行動實現這些目標。

控制拉法口岸被以色列視爲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拉法口岸是連接加沙和埃及的要道,也是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運輸救援物資的生命線,維持著當時上百萬平民的基本生活。

加沙地帶就如同一個長方形,以軍占據了北部和東部,西部也由以色列炮艇實施了封鎖,南部的拉法可以說是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閥門”。

因此,當以軍強行控制該過境點後,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行動。在以軍的計劃中,斬斷救援物資通道可以使絕大多數平民不得不離開拉法,有助于自己的軍事行動。

(加沙地帶的以色列士兵)

但這樣的舉動只會加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因此,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以色列只能宣布開放過境點,經過檢查的物資可以進入拉法地區。

以色列做出這樣的決定,根本原因還是扛不住了。

2.美國對以“出手”,小心思可不少

國際壓力只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美國暫停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這對于以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産生了影響。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正是因爲有美國提供的大量彈藥和武器裝備,以軍才能對加沙地帶發起多輪大規模空襲。可以說,以色列一直依賴美國的援助來增強軍事實力,美國的武器供應暫停很有可能導致以色列的軍備水平下降,産生更多潛在的危機。

美國暫停軍援自然也不是爲了哈馬斯,畢竟以色列才是鐵杆盟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國內外壓力太大,多國譴責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認爲其加劇了加沙地帶慘劇的發生,國內爆發了大規模抗議,要求其立即停止軍援以色列的舉動,尤其是現任總統拜登正值總統大選的關鍵時期,得到更多的選票是當務之急,自然不能不考慮民衆的意見。

(以軍自行火炮彈藥)

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敲打”以色列。雖然美國一直爲以色列提供軍援,但內塔尼亞胡政府卻不怎麽領情,把美國說的話當成了耳旁風,甚至多次和拜登政府唱反調,這對于美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拜登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不滿。如今,以色列進攻拉法的舉動使自己成爲了衆矢之的,美國這個時候暫停軍援也是爲了讓以色列清楚雙方的關系。

3.邊打邊談,美以要給國際社會演場戲?

美國宣布暫停向以色列提供彈藥的決定後,美媒評論稱,美以關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程度。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相比美以“反目”,這可能更像是給全世界演的一場戲。

分析人士稱,美國暫時的舉動,並不能證明美國對以色列的軍售發生了轉向,這只是一種點到爲止的做法,叫停部分彈藥輸送作用不大,還有一些其他軍援仍然按照計劃到達了以色列,以色列的軍事能力目前並沒有受到太大沖擊。

美國政府現在的舉動可能只是“煙霧彈”,爲以色列進攻拉法轉移注意力,向以色列發出明確信號,即需要更多的考慮到美國的利益。

這充其量意味著美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但很難說美以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很大的危機。畢竟雙方的關系背後隱藏著複雜的國際政治博弈,以色列可以說是美國在中東推行策略的關鍵一環,以色列利益受損也會影響到美國,內塔尼亞胡政府自然也清楚這一點,這也是其對上美國也能這麽硬氣的原因。

(以色列戰機挂裝彈藥)

未來,美國可能會對以色列施加新的壓力,甚至是在公開場合批評,但雙方的盟友關系會一直持續下去,作爲雙方關系重要支柱的軍售自然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現在的以色列已經確定了一種新的戰略,即“邊打邊談”,既能一定程度上緩解來自各方的壓力,又能繼續實現自己的軍事目標。

美以的小心思,想必各國心裏也清楚,對于哈馬斯來說,只要以軍一天不撤離他們就會一直戰鬥下去,美國采取什麽行動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動。

1 阅读:181

空天力量

簡介:總有些奇怪的防務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