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謹防食源性疾病!這份提示請收好

新湖南 2024-02-15 07:51:14

中國北方過春節的習慣,是在節前准備好很多食物,一直吃到過完節之後的很多天。

盡管如今許多家庭有了冰箱,但依然有很多加工或者半加工的食物放在冰箱外,導致黴變,容易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

什麽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在醫學上稱爲“食源性疾病”,它是由含有有害細菌、寄生蟲、病毒或化學物質的食物或飲料引起的胃腸道感染或刺激。每個人都可能患食源性疾病,嬰兒和兒童、孕婦及其胎兒、老年人和免疫系統功能弱的人更易感。

大多數食源性疾病都是急性的,意味著它們會突然發生並持續很短時間,多數情況下無需治療就能自行康複,但少數會導致嚴重的並發症。

多數食源性疾病是由有害的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另外,寄生蟲和化學毒素也會引起食源性疾病。

會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常見細菌主要包括:

沙門氏菌,主要在未煮熟的肉、乳制品、海鮮和雞蛋裏;

空腸彎曲杆菌,在雞和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中常見;

志賀菌,一種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細菌,存在于感染者的糞便中,被感染者的糞便汙染的水也會汙染田間的農産品;

大腸杆菌,包括幾種不同的菌株,其中只有少數會導致人類患病,比如大腸杆菌O157:H7是導致最嚴重疾病的菌;

李斯特菌,常見于未煮熟的肉和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奶酪中;

弧菌,常見于魚類或貝類;

肉毒杆菌和肉毒梭菌,存在于罐頭及密封腌制食品等厭氧環境中。

常見的食源性病毒包括諾如病毒、甲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糞便或嘔吐物中。

細菌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最常見原因。在生長、收獲或屠宰、加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任何環節,細菌都可能汙染食物,帶來潛在的健康危害。在餐館或家庭廚房准備食物時,食物也可能被細菌汙染。

適宜細菌繁殖的環境氣溫區間是在4~60℃之間,因此冷食應保持在4℃以下,熱食應保持在60℃以上。細菌在低溫時繁殖速度變慢,但並不容易死掉,當食物恢複到室溫時,冷藏或冷凍食物中的細菌會再次變得活躍,殺死細菌還是要依靠徹底烹饪食物。

寄生蟲是另一大類需要重點關注的食源性疾病病原體。容易出現在食品中的寄生蟲包括隱孢子蟲和腸道賈第蟲,它們通過被感染的人或動物的糞便汙染的水傳播。另外還有一種叫做旋毛蟲的寄生蟲,主要通過未煮熟的豬肉或野味感染。

有害化學毒素主要來源于某些類型的野生蘑菇、含有高濃度殺蟲劑的未洗過的水果和蔬菜,以及一些魚或貝類,它們因以某些能産生毒素的藻類爲食,體內可能含有毒素。

“食物中毒”的症狀有哪些?

食源性疾病的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或血性腹瀉、腹痛、發燒和發冷,症狀範圍從輕微到嚴重,可持續幾個小時到幾天。

食源性疾病還可能導致脫水、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HUS)和其他並發症,也可能導致慢性或長期健康問題。

大多數食源性疾病所需的唯一治療方法是補充失去的液體和電解質以防止脫水。嚴重脫水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可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器官損傷、休克或昏迷。嬰兒、兒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統低下的人更容易脫水。

脫水的迹象包括過度口渴、排尿少且顔色深、嗜睡、頭暈。嬰幼兒的脫水症狀還包括哭泣時沒有眼淚、高燒、暴躁或困乏、眼睛或臉部凹陷、皮膚彈性變差等。嚴重脫水需要輸液和住院治療。

在送醫院之前,患者或家人需要采取措施緩解食源性疾病的症狀並防止脫水,包括盡可能多喝液體,包括果汁、運動飲料、不含咖啡因的軟飲料和湯類,以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和電解質;如果一直嘔吐,則可以飲少量清水或含冰塊。

哪些情況下食物中毒患者需馬上就醫?

出現以下任何症狀的患者應立即就醫:脫水迹象;長時間嘔吐;成人腹瀉超過2天或兒童腹瀉超過24小時;腹部或肛門疼痛嚴重;發燒高于38.5℃;血便或膿便;大便呈黑色和焦油狀;神經系統症狀;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迹象。

醫生會根據症狀、飲食和病史做出判斷,並進行必要的身體檢查和檢驗以確診病因。

食源性疾病的診斷測試包括糞便培養,如果有嘔吐物或可疑食物樣品,也可以進行檢測,以確定感染類型。醫生還可能安排其他檢查以排除導致與食源性疾病症狀類似的其他病症。如果症狀輕微並且持續時間很短,醫生可以不必做這些診斷測試。

治療食源性疾病,除了補充失去的液體和電解質以防止脫水,還有一些針對性的用藥方案:非處方藥物如洛哌丁胺和堿式水楊酸铋可能有助于緩解成人腹瀉。

但是不建議患者和家屬擅自用藥,這是因爲患者和家屬很難判斷這些藥物的適應證,比如血性腹瀉患者(細菌或寄生蟲感染的迹象)就不應使用這些藥物——如果腹瀉是由細菌或寄生蟲引起的,這類非處方藥可能會拉長病程。

另外,治療成人腹瀉的藥物對于嬰兒和兒童有危險,只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危及生命的並發症,就有必要住院治療,比如出現神志不清、嚴重脫水和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等情況。

食源性疾病康複期,可以逐漸恢複正常飲食,從攝入易消化的食物如大米、土豆、面包、麥片、瘦肉、蘋果和香蕉等開始,要避免高脂肪食物、含糖食物、乳制品、咖啡因和酒精,直到完全恢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