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禅是君臣,感情上更像父子

蕭武彈史 2024-04-09 10:07:14

知乎上最近看到一個說法,其實挺好的,解釋了劉備和諸葛亮、劉禅、諸葛瞻幾代人的關系。

劉備比諸葛亮大18歲,在古代這已經是兩代人的年齡差距了,算是上一輩人。

所以劉備對諸葛亮雖然是三顧茅廬才請來的,也一直很重用,但還是當成年輕人在培養,而且是重在培養綜合能力,不光打仗,還要搞內政。

劉備入川的時候,劉禅尚在幼年,說是交給孫夫人,但其實主要是諸葛亮負責教育。

諸葛亮比劉禅大26歲,也是差一代人了,算是劉禅的父輩。

老版三國演義裏橫江奪阿鬥的情節設計得很好,孫夫人把阿鬥帶上船之後,阿鬥第一個反應是,四叔呢,爲什麽不跟我們一起?

這意思就是,四叔也就是趙雲是一直陪著他的,走到哪兒都跟著的那種。

所以阿鬥的潛意識裏,就是趙雲如果不跟他一起,就意味著情況不對。

趙雲和張飛聯手奪回阿鬥帶上岸之後,見到諸葛亮,很顯然很開心,諸葛亮趕緊上去抱住了,就像老父親見到失而複得的孩子一樣。

入川之後,劉備先北征漢中,接著又東征,四處打仗,阿鬥跟他相處的時間其實不多。

從感情上說,阿鬥對諸葛亮可能比對劉備要親近得多。

無論是在荊州還是在成都,阿鬥的幼年和少年時期,都是諸葛亮陪伴更多,同時還要負責教育。

到劉備在永安去世的時候,劉禅不在身邊,只有更小的劉永、劉理,劉備交代兩個孩子要對諸葛亮父事之。

意思不光是把劉禅托付給諸葛亮照看,這倆小的也要諸葛亮多照看。

至于劉禅,從劉備的角度說,根本不用交代,諸葛亮一直都在照看。

而且,這時候諸葛亮自己還沒孩子,把劉禅從小帶到大,跟自己的親生孩子也差不多。

所以,後來諸葛亮北伐之前寫出師表,事無巨細,交代得特別清楚,生怕把什麽事忘了交代,顯得特別唠叨。

人到中年就容易理解,這其實就是父母要遠行的時候,對尚未成年的孩子放心不下,所以一定要把什麽事兒都安排妥當,以防萬一。

劉禅對諸葛亮的信任,也是無以複加,一輩子就主動殺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就是因爲诋毀諸葛亮。

諸葛亮只有一個親生的兒子,他死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

而且,諸葛亮去世之前,大多數時間都在漢中,或者在前線,在家的時間很少,諸葛瞻估計也沒多少時間教育。

諸葛亮去世後,劉禅對諸葛瞻的關照就和諸葛亮對劉禅差不多,不光教育,而且也很注重培養,提拔得也非常快,還把女兒許配給了他。

對劉禅來說,去世的諸葛亮可能對他影響不大,但劉禅之于他,肯定不止是皇帝和老丈人,更像是父親。

最後鄧艾伐蜀,劉禅把成都僅存的兵力都交給了諸葛瞻,而且還有張飛的孫子、黃權的兒子等蜀漢二代,自己沒有留後手,這信任很顯然也是超出了一般的君臣關系。

因爲這是最後的本錢了,如果諸葛瞻不那麽忠誠,突然臨陣倒戈,殺回成都,他是無力抵抗的。

敢把成都僅存的一點軍隊全交給諸葛瞻,就說明他對諸葛瞻的信任是沒有保留的。

諸葛瞻雖然能力有限,沒有在綿竹之戰中力挽狂瀾,但父子一起戰死,非常壯烈,沒有逃跑,沒有考慮過投降,也對得起從劉備到劉禅兩代人對他們家的培養和信任。

所以陳壽最後感慨說,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其實不光是諸葛亮和劉備,諸葛亮和劉禅,劉禅和諸葛瞻,這種君臣之間的高度信任,空前絕後。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4-04-09 22:18

    董卓笑了

  • 2024-04-09 11:42

    好像也就劉備和諸葛亮他們幾個人有這種關系了!其他曆代都沒有這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