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能拍一部劇!鄭州微短劇何以跑贏橫店?丨財經觀察

猛犸視頻 2024-04-12 14:31:50

大象新聞記者成書麗 趙北 王藝楓

題材多元、劇情緊湊、表演魔性……憑借時長短、節奏快、爽點密集的特點,微短劇成爲許多人的“電子榨菜”,甚至風靡海外。在全國通過網絡視聽平台機構自審通過播出的“豎屏”短劇行業中,鄭州跑贏橫店,位居全國第二,成爲集內容策劃、拍攝、制作于一體的重要城市。

鄭州爲什麽能站到微短劇的風口?衆多從業者紛紛彙聚鄭州,他們對行業有怎樣的認識和期待?本期《財經觀察》,爲您“揭秘”鄭州微短劇行業發展的力量。

第一篇章

鄭州微短劇生産如火如荼:

一周能拍攝一部劇

每天有幾百人咨詢想做群演

在位于新鄉平原新區的某個樓盤售樓部門口,戰旗(河南)影視基地的牌子讓記者有些恍惚。

草地上支起的攝影、燈光等器材提醒我們,這裏是劇組。他們剛剛完成一場室外戲拍攝,正准備轉場。

作爲鄭州微短劇市場“戰績”突出的一家影視劇公司,風華正茂影業聯合創始人、導演周楠告訴記者,這裏目前是鄭州周邊最大的專業微短劇拍攝基地,可以滿足五個以上劇組同時拍攝。

“很多鄭州制作的爆款微短劇都是在這兒拍的。”周楠說。

微短劇概念是在2020年12月8日首次提出,國家廣電總局將其定義爲單集時長10分鍾以內的網絡劇集作品。

“鄭州微短劇興起大概有兩年時間了,我們從去年開始轉型做微短劇。”周楠說,“公司現在每個月産能在十部左右,一天最高紀錄能達到四個組同時開拍。”

在鄭州市管城區一家婚宴酒店內,來自兩家公司的劇組也在緊鑼密鼓地拍攝。

其中一個劇組的負責人,河南原色文化娛樂有限公司CEO、總制片趙奎說:“我們公司規模不大,主要走的是精品、高質量短劇路線,差不多一個月推出一部劇。”

據了解,鄭州市目前有580多家獲批的文化傳媒公司,其中專門從事網絡影視劇制作、拍攝小程序劇爲主的就有290多家。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鄭州市有5部成片短劇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審查,並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和上線備案號;77部網絡微短劇梗概通過省廣電局審查報備取得規劃備案號;1100多部微短劇按照規定通過網絡視聽平台機構自審通過播出。

被行業內稱爲“爆款”的《化龍》《天降首富》《世界對我溫柔以待》《最強打工人》等短劇,均出自鄭州。

6到8天拍攝一部劇,每劇成本30萬到65萬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微短劇和影視劇拍攝的最大區別就是周期短、拍攝節奏快。一般6到8天就可以拍完60到80集的劇集。一部劇從立項籌備、整體拍攝再到剪輯、後期制作,一般只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

周期短更要保證質量。“有的題材,像戰神、玄幻這類短劇,後期特效制作還需要20天到一個多月。”趙奎補充說。

什麽樣的劇能稱爲“爆款”呢?周楠說:“一部劇成本一般在30萬到65萬左右,充值數據達到五百萬以上就算是一個票房比較好的短劇作品。”

趙奎認爲,好劇本+好制作+好演員+投流是爆款的必備元素。

據了解,微短劇最開始興起時,題材以逆襲爽劇爲主。2023年,數據表現優秀的爆款微短劇裏,90%的題材仍然以“爽”爲主,如戰神、穿越、逆襲、重生等。

“我覺得火不火爆還是取決于內容。”臥龍得雨劇本工作室創始人主編王宋說,“你的劇本能不能在既有類型上做一些創新,或者在劇情上能有足夠吸引觀衆看下去的欲望,我覺得這是能否成爲爆款的一個很重要因素,也是未來短劇需要逐漸精品化的一個方向。”

周楠透露,公司平均每月推出七八部,基本上都會有一個爆款出現。

“我們2023年一共生産了10多部劇,大爆了兩部。而據我了解,去年鄭州一家公司一年生産了幾十部爆款微短劇。”趙奎說。

從業者衆多,每天有幾百人咨詢想做群演

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目前鄭州微短劇市場上大約有近2000名演員,其中有專業背景、畢業于戲劇影視學校或從事話劇表演等相關領域的專業演員大約有500人。

“每個月能拍攝十幾、二十多天左右的演員大概有一兩百人,他們拍攝能力強,在市場上比較搶手。其余的可能一個月大概能接到10天左右的戲份。”風華正茂影業選角導演魏鲲說。

據了解,目前鄭州市場上頭部微短劇演員一天收入大概在6000元到12000元之間。

“還有一些演技比較好,但是知名度沒有第一梯隊那麽高的,收入可能在5000元到9000元之間。”魏鲲透露。

無論收入怎麽樣,微短劇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感興趣的人加入。

魏鲲說:“現在每天都有幾百個人來咨詢想來做群演,很多都是大學生,一是覺得好玩,二是平時看微短劇,也想參與其中;還有想通過微短劇得到一些片酬,一天工作8個小時大概能收入100到130元,超過8個小時還會有額外補貼。”

第二篇章

鄭州微短劇何以跑贏橫店?

“天賦異禀”

不是橫店拍不起,而是鄭州更有性價比

這兩年,鄭州市微短劇制作的市場主體水准在行業內已形成較大影響力,坊間一度流傳“2023年全國30%至40%的短劇制作都來自鄭州”。

據了解,目前在全國通過網絡視聽平台機構自審通過播出的“豎屏”短劇行業中,鄭州位居西安之後,排在全國第二,跑贏了被稱爲中國“好萊塢”的橫店。

周楠解釋說,鄭州微短劇行業全國排第二,並不是指劇的數量,而是一個綜合評判,其中包括整體團隊的數量、優質劇的産出占比等。

鄭州微短劇何以跑贏橫店?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離不開鄭州豐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還有高水平的制作團隊和較低的生産成本等。

“天賦異禀”的文旅和場景資源

“我們河南地處中原,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這爲我們的短劇生産奠定了優質的內容基礎。”短劇演員蔡欣說。

鄭州是五朝古都,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既擁有古村老街的美景風情、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博場館、山川河流的自然美景,又擁有國際大都市的地標風貌、高端酒店和商超的室內豪華場景,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

周楠告訴記者:“在鄭州基本上什麽類型的場景都能找到,比如說宴會廳、別墅、外景資源都很豐富,而且開放度很高,都比較支持短劇從業者去取景拍攝。”

高水平的制作團隊和穩定的從業者

“主要還是由于鄭州的本土資源,首先我們影視從業者隊伍比較穩定,基本上行業內的燈光師都是來自于我們河南省;其次,鄭州做網大和信息流廣告都比較早,我們有一批從網大叠代過來的專業演員,還有從信息流廣告升級的一批演員;另外,我們群演資源豐富,本地大學生、務工人員較多,比如我們公司跟黃河科技大學有校企合作,會有一些對口專業的大學生來參與到短劇的拍攝。”周楠分析說。

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在鄭州市從事短劇制作的公司大部分來自于之前網絡文學平台和MCN(多頻道網絡)機構,以及部分短視頻攝制組和電影公司。他們在制作影視方面經驗豐富、專業性強,成片質量高,能吸引更多的平台方、投資方、版權方參與合作。

而在成本方面,與北京、橫店相比,鄭州是更具性價比的城市。

“演員均價不高、攝影棚也價格適中,整體預算、支出比別的城市低。”周楠說。

鄭州的包容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從業者

有演員一年多拍近百部劇

爆款短劇演員陳強生來自安徽合肥。他說,一次機緣巧合下,他受到鄭州這邊導演的邀約過來拍微短劇,然後就留了下來。

“鄭州這邊的拍攝量很大,而且能經常出爆款劇。我覺得鄭州短劇市場很包容,很多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演員都聚集在鄭州,加入這個賽道。”陳強生說。

演員王勇一直在橫店拍攝影視劇,兩年前回到鄭州,已經拍攝了一百多部劇微短劇。“感覺還挺不錯的!”王勇說。

河南人一貫的吃苦耐勞也讓本土演員能夠快速適應快節奏的短劇拍攝。

來自鄭州本地的年輕演員王妍說,她入行將近一年半,已經拍了近百部劇。她經常早上四五點就起床開始化妝,作爲主演,一拍就是一整天,但自己並不覺得有多辛苦。

“平均每天拍攝十個小時左右,強度還可以接受。收入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也相對自由,挺好的。”對于這個行業,王妍表示各方面都比較滿意的。

第三篇章

官媒入局短劇賽道

在影視行業再造“河南廣電”品牌力量

4月8日,由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出品的《重活一世,我帶爸爸走向人生巅峰》微短劇在鄭州開機,標志著河南廣電正式入局微短劇賽道。

據了解,近年來,河南廣播電視台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唐宮夜宴》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連續出圈,電視劇《花開山鄉》《紅旗渠》接連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被業內人士譽爲“河南廣電現象”。

如今入局短劇賽道,推出大象劇場,是出于什麽樣的考慮呢?

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負責人劉林軍在開機儀式上表示,中國的短劇産業已經成爲中國文化輸出的新力量,在這樣一個重要的賽道上,大象新聞不會缺席。

“目前,大象新聞已組建了自有的專業化團隊,也具備沖擊這個賽道的實力。”劉林軍說。

作爲國內第一家入局短劇平台的官方媒體,大象劇場能給鄭州乃至全國的短劇行業加一把火嗎?

導演蘇文龍表示,作爲官媒短劇平台,他們對自身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們是從劇本研發到拍攝制作到投流發行爲一體的全鏈條媒體平台。在題材選擇上堅持創新而不跟風,在內容創作上堅持通俗而不庸俗,在平台定位上也會堅持精品而不批量。”蘇文龍說。

據了解,接下來,大象劇場還將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全面注入互聯網基因,在“編劇、攝制、平台”三大板塊上發力。除付費短劇外,大象劇場還將在短劇+文旅、短劇+品牌、短劇+賬號上積極探索,在影視行業再造“河南廣電”的品牌力量。

尾篇

未來已來

期待行業“乘風破浪”

官媒入局,讓鄭州的從業者感受到了壓力,也更加有了必出精品的決心。

“很多演員以前看不上短劇,認爲它更偏向于低端市場,跟他們傳統的藝術價值觀不太一致。”風華正茂影業選角導演魏鲲表示,隨著市場規模越做越大,很多外地演員不斷向鄭州彙聚,再加上官媒入局,鄭州微短劇前景廣闊。

“我們公司其實拍了很多精品短劇,題材也逐漸向正劇發展;也吸引了很多專業的演員,像北影上戲的很多非常優秀演員現在也願意加入到微短劇的拍攝中來。”魏鲲說。

臥龍得雨劇本工作室創始人、主編王宋也認爲,未來短劇一定會朝著更加精品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專業團隊的入場,更專業的編劇、導演以及各部門技術人員的入局加持,未來短劇會逐漸淘汰粗制濫造、劇情灌水,或者是不合理的思想價值觀念。”王宋說。

魏鲲甚至認爲,“只要願意投入,用心做好內容,短劇其實也可以和正劇、甚至大電影一較高低。”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預計2027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超1000億元。

龐大的市場規模就意味著需要更多新鮮血液。周楠透露,目前微短劇行業有兩類人才比較短缺,第一個是制片崗位,第二個是視頻剪輯和後期制作。

“我們也在尋求校企合作。如果有應屆的大學畢業生願意來嘗試一下,我們會手把手地帶他們入行。”周楠說。

對于想要加入這個行業的新人演員,魏鲲也給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得對影視表演感興趣,第二要有一定的表演基礎,面對鏡頭不要太膽怯,普通話標准一點,有強烈的表現欲望,願意通過鏡頭傳遞自己的情緒,傳遞自己的價值。”

“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讓這個行業健康、可持續地發展下去。”演員王勇說。

0 阅读:472
评论列表
  • 2024-04-13 07:59

    一天6000-12000???真的假的[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禧子 回覆:
    跟網紅一樣,只有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能拿到這個數值,能做到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