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降糖“實錘”!上海交大研究:這2種運動降血糖效果最佳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4-07 21:58:27

才42歲就確診了2型糖尿病,每天吃格列美脲+二甲雙胍控制血糖,堅持了三個月時間,醫生卻發現,患者的血糖根本沒控制好,不降反升,還越來越高。

患者特別困惑,甚至一度質疑,醫生,你開的這些降糖藥是不是不適合我?

通過仔細詢問,醫生發現,問題不是出在降糖藥上,而是因爲患者沒有改變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雖然藥物治療很重要,但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卻是最基本的原則,如果辦不到,那麽血糖根本不可能降下來。

有些糖尿病患者,一邊加大藥量,一邊瘋狂進食,飲食上毫無節制,試問,如何能控制好血糖呢?食物進入身體後,會很快轉爲葡萄糖,如果飲食不做任何調整,血糖當然控制不好,即便你加大藥物劑量也無濟于事。

有些糖尿病患者,一邊加大藥量,一邊卻絲毫不願意做任何鍛煉,體重越來越超標,肥胖越嚴重,降糖效果就越差。

在糖尿病的治療裏,控制飲食+適當鍛煉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原則。

今天,我們重點來說的就是鍛煉,很多糖尿病患者對于鍛煉充滿困惑,有的認爲鍛煉就要選擇強度高的,這樣才能達到鍛煉效果,也有人說,得了糖尿病,鍛煉要強度低,不然達不到健身效果還會傷身。

到底該選擇怎樣的運動,不妨來看一項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參與的研究。

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悉尼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聯合研究,研究分析了UK Biobank 數據庫中的59325名參與者,在長達6.8年期間,分析了運動量和糖尿病風險關系。

結果發現無論遺傳風險如何,中等至高強度運動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具體爲與每天運動少于五分鍾的人相比:每天運動5-26分鍾,糖尿病風險降低37%;每天運動26-68分鍾,糖尿病風險降低59%;每天運動超過68分鍾,糖尿病風險降低74%。

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運動的確是可以降低血糖的,而且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對于降糖的效果更好。

問題來了,中等至高強度運動究竟包括哪些運動呢?

其實根據對氧氣的需求,運動又分爲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具體到兩種運動裏,中等至高強度的運動又該如何選擇呢?

1、有氧運動

是指主要以有氧代謝提供運動中所需能量的運動方式。運動負荷與耗氧量呈線性關系。有氧運動除了主要由氧氣參與供能外,還要求全身主要肌群參與,運動持續較長並且是有規律。

像遊泳、跑步、騎自行車、爬山、走路等都屬于有氧運動,中等強度則包括健身走、慢跑、自行車、登山、遊泳等;高強度則有快速跑、快速騎行等。

2、無氧運動

無氧運動是指人體肌肉在無氧供能代謝狀態下進行的運動。無氧運動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所以很難持續長時間,而且疲勞消除的時間也慢。

所以,相對于有氧運動,無氧運動更注重瞬間的爆發,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俯臥撐、肌力訓練等都屬于無氧運動。

到底是選擇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其實各有各的好處,一是要看你喜歡什麽樣的運動,二也要看你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如果年齡超過50歲以上,則推薦有氧運動,如果在50歲以下,可以選擇有氧運動,也可以選擇無氧運動。

當然,還有人既選擇有氧運動,也選擇無氧運動,可不可以呢?當然也是可以的,而且有氧運動結合無氧運動,能達到的運動效果可能更好。

羅格斯大學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Open上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不同類型、強度和時間的運動,結果發現,有氧運動結合抗阻力運動,更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最可怕的其實是慢性並發症,血糖升高,也許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是時間長了,糖尿病就可以引起一系列並發症,包括損傷視網膜、周圍神經、腎髒、心髒和大腦,一旦出現並發症,再想逆轉就會成爲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得了糖尿病,一定要積極控制好血糖,醫生常說,降糖有三駕馬車,第一駕是控制飲食,第二駕是堅持運動,第三駕才是藥物治療。

0 阅读:1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