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接力冷板凳,圖書館裏的古籍爲何如此迷人?

鳳凰衛視 2024-05-11 17:10:26

古籍編目是圖書館行業最古老的工藝,也是圖書館專業皇冠上的明珠,它本身就是對古籍的一種研究。

客觀、准確地對古籍進行著錄,爲古籍的整理與研究提供准確可靠的信息指引,是古籍編目工作的終極目的。

沈從文

上海圖書館文獻中心古籍部,沈從文繼續前人的工作:對近百年來館藏的近20萬冊的古籍善本摸底整理,在版本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編目。

這個項目名叫《上海圖書館古籍善本編目》工程,這是一件幾代上圖人想做而沒有條件做的事。

沈從文出身于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出生的那一年,著名作家沈從文剛剛複出,出于對這位作家學問和人格的偏愛,父母給他取名沈從文。

沈從文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他自小喜歡讀書,成績優異,在複旦大學從本科讀到博士,專攻古代文學和古典文獻學。

2011年,他進入上海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古籍編目人員

沈從文

“我覺得跟人打交道太難,還是覺得跟書打交道容易一些,並且從小見到書往往會莫名地覺得興奮。圖書館接觸原始資料比較容易,在工作當中你可以發現以前人沒有注意到的一些東西,有開辟新大陸的那樣一種快感。”

然而,即便是這樣耀眼的學習經曆,進入上海圖書館也要“從頭開始”。

版本目錄學訓練首要的是摸書,一本一本翻閱,互相比照,認識並記住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特質,日積月累,內化成一種爐火純青的眼力。

沈從文盡管經曆了系統的理論訓練,但在實踐上他依然是個小學生,一開始他連字體都不能確定。

上海圖書館古籍編目人員

沈從文

“古籍版本鑒定歸根結底還是實踐性的一門學科,不管理論上說得有多麽天花亂墜,最關鍵的還是一冊古籍擺到面前,能不能判斷這大約是什麽時代的,大概是什麽風格,什麽時代的刻本,關鍵還是要回到實物的版本上鑒定這些。”

陳先行

沈從文入行的指導老師是陳先行,他曾擔任上海圖書館古籍部主任。

古籍編目非一日之功,在上圖,能挑起這副重擔的人不多。在陳先行的眼中,沈從文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他是個讀書的種子,受過專業訓練,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

沈從文在書堆中工作

在版本鑒定和古籍編目行業內,陳先行是數一數二的專家,他的成就正是來自在上海圖書館50年的摸書經曆。

上海圖書館原古籍編目部主任

陳先行

“這個工作是要坐冷板凳的。要掌握編目或者鑒定版本的方法,提高鑒定版本水平,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需要坐冷板凳,長期經營其中,做好自己的工作,這個非常重要。”

沈從文目前在做的《上海圖書館古籍善本編目》是陳先行的一塊心病。

197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授意摸清全國古籍善本,借著那次普查,上圖也對館藏的善本進行了摸底。

但因爲時間緊、普查人員很多非專業,鑒定錯誤的善本不在少數,還有相當一部分因爲漏查沒有進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而《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主編正是陳先行的上級和師父,時任上海圖書館館長的顧廷龍。

顧廷龍與陳先行

二人相識于1973年,到1998年顧廷龍去世,25年時間裏,陳先行和顧廷龍既是上下級,又是師徒,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陳先行自己都無法估量顧廷龍到底對自己的人生産生過多大的影響。

在古籍普查、整理的18年中,陳先行作爲顧廷龍的助手也曾參與其中,他深知顧老爲此付出的心力,以及他留存的遺憾。

1990年代,陳先行擔任上海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准備著手《上海圖書館古籍善本編目》工程,可惜尚未開始,古籍部就被撤銷。

陳先行退休後被單位返聘十年,70歲這一年,他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

退休之際,這個他念茲在茲幾十年的項目能夠開啓,陳先行亦頗覺欣慰,無論如何,上海圖書館的這個脈是續上了。

現代中國的成長正經曆一個從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升級的轉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文化的普及、文化素養的提升是關鍵,圖書館在其中可以起引領作用。

中國有3000多家圖書館,幾十萬圖書館人日常維護其運行。從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到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再到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它們究竟是如何將圖書分類與編目的?古籍善本該如何保護、保存及修複?近現代社會轉型中圖書館如何走向公共化、服務化?

敬請觀看鳳凰大視野

《爲書而生——圖書館人的百年對話》

來源:鳳凰大視野

編輯:王鼎堯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