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饑荒:1年活活餓死1600萬人,食草根啃樹皮宛如人間地獄

熱看點 2024-05-13 10:47:52

上個世紀末,攝影記者凱文-卡特拍攝了一張讓全世界都沉默的照片。照片裏,一個無法判斷性別的黑人小孩跪著蜷縮在地上,因爲整個身體瘦到只剩一層皮包著骨頭,而顯得他的頭大到顯得格外畸形。正因爲如此,這個小孩看上去像是由于身體再也無法支撐頭部的重量才匍匐在地。而距離這個蜷縮在地上男孩不遠處,有一只看上去與男孩體積差不多大的禿鹫,禿鹫直勾勾地看著地上的男孩,像是在看著一只不堪一擊的獵物。凱文-卡特將這張照片命名爲“饑餓的蘇丹”。

這張照片就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非洲饑民的真實寫照。自1983年到1984年,非洲爆發饑荒,1年之內就有1600萬人喪失生命,這個數字,相當于中國在整個二戰中的死亡人數。1年之內餓死了1600萬人,那究竟是個怎麽樣的人間地獄?那個年代的非洲人民又遭受了怎樣的磨難?

饑餓的蘇丹

人類學家總說,貧困是人類最大的敵人。這個世界上,死于貧困的人口是數倍于死于戰爭的人數。

1983年,非洲地區爆發了近百年來最大的一次幹旱和饑荒。非洲的55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4個爆發了嚴重幹旱,有24個則發生了大饑荒。1.5-1.85億人受到來源于饑餓的生命威脅。在大饑荒爆發的第一年,就有1600萬人死于饑餓。聯合國也將這次非洲大旱和饑荒成爲“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

而造成這次幹旱和饑荒的主要原因是持續的高溫幹旱和嚴重的生態危機。

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處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因而使得常年高溫炙熱成了這塊古老大陸最顯著的特點。“非洲”這一名稱,也正是基于其氣候特點而形成的,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在拉丁語中即是“被太陽灼熱的地方”。整個非洲大陸有95%以上的地區年平均氣溫高于25攝氏度,其中埃塞俄比亞的東北部年平均氣溫甚至高達34.5攝氏度。

除了高溫,非洲地區還有少雨、幹燥的特點。非洲的降水量呈現從赤道向南北兩側遞減的趨勢,降水分布也極度不均勻,有的地方幾乎終年無雨,而另一些地方則年降水量超過10000mm。然而,總體來說,非洲大概有1/3的地區常年降水量都在200mm以下,這些地方,往往也都是旱地頻出的地區。

這些惡劣的氣候對于非洲來說是常態,那麽,爲什麽偏偏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爆發了大幹旱呢?這還與那個年代嚴重的生態危機有關。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非洲的人口增長率突破3%,遠超于世界其他大洲。而人口暴增的代價就是對土地的過度開發。

首先,人口暴增,對糧食的需求也就會暴增,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農業耕地面積的大大拓展,而這些新開拓的農田耕地是從哪裏來的呢?森林、草地。爲了養活更多的人,政府只能去砍樹拔草。除此之外,人口對糧食的需求還會導致對土地的過度開墾,爲了縮短耕種和收獲的周期,人們也會對土壤施化學肥料以催熟作物,這也對土壤生態具有極大的破壞性。

其次,人口暴增,城市的面積也會擴大,尤其是住宅面積。那麽,這些新開拓的城市面積從哪來呢?還是只有森林、草地。

再次,人口暴增,也給國家帶來了如國民教育、國民就業、社會福利等衆多的財政壓力,而要促使經濟快速增長,政府也不得不開采更多的自然資源,這些也都大大加劇土地的開采率。

這些對土地的過度開采,土壤生態的過度破壞,都使得非洲的土地越來越貧瘠,而越貧瘠的土地受到太陽的暴曬之後就更容易幹涸裂變。幹涸裂變就使得土地喪失了被耕種的可能性,而一部分土地因幹涸裂變而失去利用價值之後,就會使人們對剩下的土地進行更高強度的開采,以至于造成更多幹涸裂變的土地... 最終,當無法耕種的貧瘠土地達到一定的比例,就爆發了大旱災,遭受嚴重旱災的地區則是河流幹涸,田地龜裂,黃沙彌漫,牲畜倒斃,而大旱災所帶來的,就是嚴重的饑荒。

饑荒爆發之初,主要存在問題是沒有糧食。在糧食面前,人類之間不僅要相互競爭,還要與當地的其他物種競爭。就相當于在粥少僧多的情況下,還來了無數的喇嘛、道士、基督徒、穆斯林...

在沒有正常糧食的前提下,人們甚至一度開始吃老鼠、蟑螂、甲蟲,然而,當老鼠、蟑螂、甲蟲都被趕盡殺絕的前提下,有的部族甚至將目光方向了同類。

然而,即使人類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去生存,還是每天有數以十萬計的人被活活餓死,後來甚至到了挖掘墳墓的速度都追不上人被餓死的速度,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遺體被曝屍荒野,饑餓之外的第二災難又降臨到了非洲大地,那就是疾病和瘟疫。

無數的人類、動物的屍體(如果不被吃的話)無人受理,便直接在原地腐爛,屍體腐爛會産生大量有害微生物,也會吸引大量疾病傳染體。隨著地上腐爛的屍體越來越多,大範圍的瘟疫也隨之爆發。瘟疫爆發又爲更多的人敲響了喪鍾,而越來越多的人去世也就爲瘟疫的擴散創造了條件,以至于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于是,整個非洲幾乎都淪爲了人間地獄。

在遭受饑荒的24個國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位于非洲東北,全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經濟命脈都被掌握在農業之中,因此這次大旱災對埃塞俄比亞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埃塞俄比亞全國有4200萬人,其中有超過1/5的人吃不飽飯,處于瀕死邊緣。

國際上的人道主義組織也有對埃塞俄比亞施以援手,但卻處于完全供不應求的狀態。一個不到足球場大的難民營內卻擠著1.6萬人,然後每天都有將近1%的人在絕望中死去。而在埃塞俄比亞中,受饑荒最嚴重的又屬沃洛省,沃洛省的救濟站的供求比甚至達到3:100。

在埃塞俄比亞,我們看到過這樣一張照片,照片裏有一對父子,父子身處一頂滿是灰塵的帳篷中,瘦到畸形的孩子被安放在一個搖籃中,旁邊臉部深凹的父親拿著一碗粥,遞到孩子的嘴邊,但這個孩子只是睜著大眼睛、呆滯地看著他的父親,嘴巴卻紋絲不動,因爲持續的饑餓已經讓他忘記了如何進食。

而在埃塞俄比亞之外的其他地區,同樣在上演著諸如此類人間慘劇。

在乍得,牧民們吃完了自己的牧群後開始掘地三尺來尋求可供食用的植物,許多人由于無法消化植物根莖而被活活噎死;在烏幹達,無數孩子如同一具具幹屍木乃伊一般,艱難地爬向自己的族人和父母。在毛裏塔尼亞和烏幹達的一些部落中,饑不擇食的人們已經開始相互殘殺、甚至食用自己族人的遺體。在塞內加爾、莫桑比克、蘇丹,公路的兩旁橫七豎八地陳放著無數饑民的屍體和倒斃的牲畜,而在屍體的附近,還有許多骨瘦如柴的饑民眼神木呐地看著這個世界,隨時准備迎接死神的到來。

在非洲爆發大饑荒的第二年,也即1984年,英國BBC廣播公司拍攝並播放了一則紀錄片《埃塞俄比亞饑荒》。紀錄片一出,全球都人民瞬間沉默。

1984年,這一年,文萊脫離英國宣布獨立,美國兩名宇航員成功實現太空行走,洛杉矶奧運會舉辦...

這時期的美國還在和蘇聯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冷戰,中國的經濟正在高速飛漲、深圳經濟特區逐步起飛,當全世界人民都在各自做著自己的事的時候,卻從來沒想到過,此時的非洲,俨然如一片人間地獄。

倫敦奧運會

因此,看到非洲的慘狀後,世界都沉默了。沉默之後,則是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地高喊“救救非洲!”,全世界的人民都開始自掏腰包去救濟非洲人民,在全世界人民的幫助下,非洲才逐漸走出了饑荒。

然而,時過境遷,雖然我們現在離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接近30年,但回想起那時的情景,想來仍覺得毛骨悚然。曆史會過去,但曆史也從不會真正地過去。過去的曆史總在告訴著今天的人,那場饑荒是非洲的悲劇,更是近現代人以嚴重生態環境爲代價的方式發展經濟所造成的悲劇。這些充滿血淚的史實都在告誡我們,不能以犧牲綠水青山爲代價來開采金山銀山,因爲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甚至更貴于金山銀山。除此之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應該加快實現經濟體制改革,控制人口增長,實現多方面的協調發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