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輸給劉邦,只是因爲鴻門宴嗎?

吳聊的曆史 2024-01-30 21:26:20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曆史上很多人都覺得楚漢爭霸時項羽輸的太可惜,覺得要是當年鴻門宴時殺了劉邦,那就不會有後面自刎烏江的悲壯。

       其實就算鴻門宴之時劉邦身死,後面也會有張邦李邦站出來,項羽終究是走不到最後的。畢竟暴力雖然能獲得暫時的話語權,但是無法獲得長治久安的基業。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雖然有一部分統治者用來安撫底層民衆的色彩,但很大程度上也算是真理。

這裏說句題外話,當時蒙元和滿清雖然起初是靠鐵騎得的天下,但是後面也在多方面積極漢化,其目的就是要得民心,如此才坐穩了天下。

而項羽當時是完全沒有這個意識的,畢竟春秋戰國打了幾百年,那些貴族階級和老百姓已經分隔的太久了。項羽一直處在貴族階級之中,根本意識不到當時老百姓的需求。

從當時兩邊的人才情況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劉邦出身底層且年輕時還遊曆各國,對于底層各行各業的人接觸的都很多,所以在用人上是不拘一格的,有才能就可以上。而項羽這邊,依舊還是抱著當初六國貴族的小圈子不放,用人很看重出身,這就不可避免的會讓人才流失。

其實人才的問題雖然可以幫助劉邦在局面上獲得優勢,但是以項羽之勇,一個人也足可以抵消劉邦這方面的優勢,但劉邦還有一個核心優勢。

當初秦朝變法後國力大幅增強,但一個國家增強國力的本質,就是對獲取民間資源的能力增強。所以秦國變強並不意味著老百姓日子就好過了,實際上是更不把秦國老百姓當人了,等到秦滅六國後,那就是把天下的老百姓都不當人。

這種情況下的百姓,好不容易等來一個願意把他們當人的沛公,那肯定是民心盡皆歸附啊,這也是劉邦最大的優勢。

所以隨著楚漢戰爭的持續,願意站在劉邦這邊的人越來越多,願意站在項羽這邊的人越來越少,在這種大勢所趨下,就是霸王一人再勇,也總有力竭敗亡之時,畢竟在這種階級鬥爭中,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了。

書上說秦漢屬于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過渡的主要階段。其實說白了就是老百姓給貴族做牛馬太久了,想站起來做個人,誰願意把他們當人看,他們就願意幫誰。所以項羽不只是與劉邦爲敵,而是在與全天下的窮苦百姓對抗。

項羽的勇武就是一個bug,仿佛是吸收了當時貴族階層剩余的所有氣運孕育而出,要挽救那持續了幾百年的春秋格局,可惜也還是抵不住曆史的車輪要滾滾向前呐。

所以項羽在說出那句:“天之亡我,我何渡爲”時,或許也已經明白了這冥冥中早已注定的命運。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