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拜谒中山陵,突然意味深長地說:這些樹都是國民黨種的?

史海任我行 2024-04-10 18:31:08

孫中山先生是在中國面臨西方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時候,首先發出“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的人。

只可惜孫中山革命事業未成,便溘然長逝。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他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也是中國革命的基石。

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對于孫中山先生依舊十分推崇,1953年,毛主席視察南京的時候,還曾經專門到中山陵拜谒。

毛主席出行,需要考慮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安全上的考量。相關的工作人員提出的方案,卻遭到了毛主席的否定。

到了中山陵,毛主席看著下方郁郁蔥蔥的樹木,忽然問身邊的工作人員:我們看到的這些樹都是國民黨種的?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出生于1866年,他的家庭其實也不富裕,原本是農民之家,但他的哥哥早年移居夏威夷,並且在夏威夷拼出了一份家業,這成爲孫中山建設西方世界的窗口。

1878年,他的母親帶著他到夏威夷探望哥哥,在那裏他親眼見到了西方社會與中國的不同,並且在當地求學,接受了西方的教育。

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徹底暴露出了自身的腐朽,走在社會思潮前端的進步青年,已經不再相信衰弱腐朽、充滿舊社會氣息的清政府還能力挽狂瀾。

他們開始探索全新的救國路線。

孫中山先生是走在前列的人,他不認可國內的維新派思想,認爲想要救國圖存,還是要經曆武裝鬥爭,在國內發動革命。

懷著這樣的思想,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正式成立了“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和維持國體的口號。

第2年他又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想要在廣州進行武裝起義。當然,這次起義活動還未開始就失敗了,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孫中山的決心。

在那之後他多次領導武裝起義,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積累經驗,終于在武昌起義時,那些過去的失敗經驗,全都化成了武昌起義成功的基礎。

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我國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建立了。盡管我們都知道,接下來,起義的成果就會被袁世凱竊取,民國會一步步走向衰朽腐敗,但毋庸置疑的是,孫中山先生把革命的種子帶到了中國。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孫中山誤以爲建立民主共和國的目標已經徹底實現,因此把接下來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國家建設上。

他不但在國內主持修建鐵路,而且對于鐵路的建設有著明確而詳細的藍圖,他提出的《建國方略》,既有宏觀的構架,又有具體的設計,哪怕其中帶有很多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難以落實的內容,但卻爲我國後來的改革開放,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鑒的內容。

可惜,孫中山先生的建設之路並沒有持續太久。伴隨著宋教仁的遇刺,袁世凱複辟的野心已經再也藏不住了。

1915年,袁世凱稱帝,靠著辛亥革命辛苦建立的共和國體制危在旦夕,孫中山先生帶領全國各界的愛國人士發動了護國戰爭。

從那以後,中華大地上戰火頻頻出現,各地的軍閥也開始割據一方,亂世的風煙正式點燃,孫中山先生努力的想要建設他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可惜直到他離世,都沒有看到這個理想的實現。

1925年孫中山先生因病去世。由于中華民國的臨時政府是南京,孫中山對這個承載了辛亥革命勝利的地方抱有極深的感情,因此希望能在離世以後將遺體葬在南京。

國民政府爲了能讓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得到滿足,在南京修建中山陵。直到1929年,中山陵的前兩期工程基本完成了。

當年5月,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就被運到了南京,安葬于中山陵之中。

民國時期

在對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進行過三天公祭之後,國民黨正式舉行了奉安大典,將遺體葬于陵墓。當年6月初,中山陵就對公衆開放了三天,用于讓民衆瞻仰。

三個月以後,中山陵正式對外開放,甚至還開放了木門,讓所有進入中山陵拜谒的人都能進入墓室。出于對孫中山先生的敬愛,中山陵的拜谒者往往絡繹不絕。

而在民國時期,國民黨常常會在中山陵搞一些極其富有儀式感的拜谒活動。

比如說1929年3月的時候,國民黨就曾經一起到中山陵拜谒。這時候正趕上會議召開,所有的與會人員都參與了這次拜谒活動。

孫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是在1929年6月完成的,也就是說,此時的中山陵才剛剛將主體工程完成,孫中山先生的遺體還沒有遷到南京。

也因此這一次拜谒活動相當簡單,只是大家在陵墓前鞠躬和參觀,參觀完後,甚至還有茶點招待他們。

幾個月後,孫中山的遺體正式葬入中山陵,從那之後,國民黨就頻繁的到中山陵拜谒。幾乎每次國民黨在南京召開重要會議的時候,都會率全體代表到中山陵拜谒孫中山先生。

當然,這也可能與國民黨的重要會議,常常開在孫中山先生誕辰有關。

比如1930年的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等等,基本都在11月12日開幕,揭幕儀式也會在中山陵舉行。

這幾年的會議都是比較重要的,比如1930年蔣介石剛剛結束中原大戰,在國民黨黨內取得勝利地位,壓制住了其他軍閥的山頭。

1931年國民黨扣押了胡漢民,導致他的反對力量在廣州成立了新的國民政府。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扣押他,在國民黨黨內引起軒然大波。

那次的南京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剛剛結束,蔣介石就被迫隱退了。雖然蔣介石暫時被踢出了南京國民政府,踢回了老家,但在離開南京之前,蔣介石還是又去了一次中山陵。

等到蔣介石東山再起,再一次回到國民黨主政之後,他就把在中山陵進行重要會議開幕式,變成了國民黨內的傳統。

對于知道蔣介石曆史的人來說,這件事情還挺奇妙的。畢竟孫中山先生離世之後,正是蔣介石策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破壞了孫中山先生留下的國共聯合、進行土地革命的遺志。

除了這些重要會議之外,國民黨有什麽大事,也很喜歡到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拜谒。

比如說四一二之後,蔣介石居然領著國民黨的政要,集體拜谒還沒有修好的孫中山陵墓。

1931年5月南京召開國民會議,蔣介石又領著與會衆人拜葉中山陵。緊接著,6月1日,國民議會制定的臨時約法公布,又趕上了孫中山先生奉安的紀念日,蔣介石又領著2000名國民黨人士到中山陵,在孫中山先生坐像前宣讀約法內容。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參與受降的最高長官何應欽,在儀式結束後也到中山陵拜谒。

此外凡是有重要的節日和重要的紀念日,蔣介石也會領著一衆國民黨將領或政要,到中山陵拜谒。

總而言之,無論發生什麽事情,國民黨最愛做的就是到中山陵谒陵,甚至于國民黨政要組織已經將對中山陵的拜谒行爲當做是一種觀光和旅遊。

和平移交

1949年1月,伴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國民黨政府已經顯露出明顯的頹勢,蔣介石也決定離開南京。

在離開南京以前,蔣介石依舊向他第一次被踢回老家時那樣,在臨走之前,前往中山陵拜谒。大概這時候的他,依舊夢想著可以像當時一樣東山再起。

這次谒陵結束以後,蔣介石就離開了南京。可是他離開前,對于如何處理中山陵,以及如何安排中山陵管工作人員的事情,沒有做出任何指示。

這時候的國民黨已經疏散了許多陵園的工作人員,再加上國民黨威信掃地,有很多人趁機闖入了中山陵,在其中偷偷砍伐樹木,倒賣賺錢。

國民黨的軍隊也在中山陵內修築工事,並且趁機在倒賣樹木的生意上撈了一把。

在孫中山的兒子,也是一力促成蔣介石下台的孫科離開南京之前,中山陵的工作人員曾經問過他,解放軍渡江後該采取什麽態度。

看著父親的陵墓,孫科回答他:“毛澤東和周恩來對孫總理是很尊敬的。”他又問工作人員認不認識周先生,還說讓他不要跑開,他們是不會爲難這些工作人員的。

除此之外,孫科還囑咐工作人員可以把槍交掉。

可以看出,即使是國民黨內部被我黨列爲戰犯的孫科,對于我黨領導人的人品也是相當信任的。

事實上,中山陵的工作人員對周總理印象也很深刻。抗戰勝利以後,國共雙方曾經有過短暫的和平時期,1946年,周總理曾經帶領我黨的代表團到南京設立辦事處,在那期間,周總理就幾次到中山陵拜谒。

有一次周總理在靈堂前靜默了許久,臨走之前還專門問了工作人員的身份,又給了他兩張名片和40萬塊錢,要他發給其他的守陵人,爲孫中山先生守好陵墓。

現代人聽到40萬塊錢可能會嚇一跳,但那是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的紙幣貶值嚴重,尤其是那幾年,孔宋兩家拿捏著國民政府的經濟,瘋狂造作,許多紙幣也許第2天就變成了廢紙。

我軍進入南京以後,劉志誠政委帶領一個營的戰士接收中山陵,中山陵的守陵人已經把槍支彈藥集中造冊,全部轉交給了解放軍。

我軍在接收了這批槍支彈藥和資料檔案以後,將中山陵的工作人員全部留用。並且還因爲他們沒有持槍抵抗,更沒有搞陰謀破壞,好好的將中山陵保護下來而嘉獎了他們。

由于國民政府的辦公處跑的實在太快,前一天說要發給留守人員三個月的薪水,第2天就已經帶著金庫跑路了,導致很多留守的工作人員沒來得及領取這筆薪奉。

我軍接手中山陵以後查清了國民黨究竟欠了多少薪水,還將這部分補發給了工作人員,並且發給他們銀幣做他們保護中山陵的獎勵。

毛主席谒陵

1953年毛主席到南京視察,並且准備到中山陵拜谒。

計劃行程的時候,毛主席希望不要清場,要有先來後到,不能讓人民百姓爲他們的行程讓路。爲此,警衛人員希望從旁邊開辟一條小路,讓毛主席從小路進入中山陵。

毛主席當即拒絕了這個提議,表示,要到中山陵祭奠,就應該堂堂正正的走大道。還讓警衛們不要把自己和群衆隔開。

警衛勸不過毛主席,拜谒當天,毛主席果然堂堂正正的從大道拾級而上,陵園中的遊客果然認出了毛主席,都簇擁著他前進,毛主席就在群衆的歡呼聲中進入了中山陵。

毛主席進入祭堂以後,在孫中山先生的坐像前獻上了花圈,花圈上是他親筆寫的飄帶。他又仔細的看了刻在牆壁上的,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一一閱讀了一塊又一塊的碑文。

等到走出祭堂的時候,毛主席看到的就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孫中山先生的陵園中種滿了樹木,毛主席端詳著那郁郁蔥蔥的樹林,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些樹都是國民黨種的嗎?

工作人員回答毛主席,當時建造的時候,國民黨在道路兩旁栽種了兩行雪松和桧柏。解放後,劉伯承又組織人馬從外地運來了幾千株樹苗,對陵園進行綠化。

毛主席聽過以後就點了點頭,對其他人說:“南京是個好地方,應該多種些樹。”

這其實是主席對于南京的美好期待,想要把這個辛亥革命的勝利之所,建設成更繁榮茂盛的樣子。

11 阅读: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