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釘子戶張新國:爲6套房産和1億堅守14年,終敗給現實令人唏噓

寶寶說過去 2024-05-09 02:37:11

格格不入的事物,背後總有故事。2003年,在上海松江區的一條馬路上,一棟三層的小樓聳立其間,不禁讓人們覺得有些匪夷所思。

爲何寬闊的馬路中間會出現一棟樓房?突兀的房屋,顯然是不符合道路規劃的。

據悉,這棟樓房的擁有者,名爲張新國。他也因自家房産多年的“屹立不倒”,而被冠以“上海最牛釘子戶”之稱。想不到,這棟不符合常理的建築,竟是拆遷遺留下的“産物”。

究竟是怎樣的力量,支撐張新國堅持多年呢?他如今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最牛釘子戶”的故事,體味貪婪之惡果。

三層小樓,拔地而起

說到張新國,恐怕當下的上海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最牛釘子戶”之名。

誰能想到,就在十多年前,張新國也只是上海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那麽,他是如何與拆遷産生關聯的呢?這,還要從他家房子的擴建說起。

張新國的家庭算不上富裕,只是普通的中等家庭。他在父親去世之後,繼承了一套兩層的樓房。

雖然地處上海的郊區,房産的經濟價值並不高昂,但對于張新國一家人而言,已是一個夠用的立身之所了。

張新國共有一子一女,皆在這棟樓房中長大。伴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樓房也在一天天中老化。

因張新國與老婆都是普通工薪階層,他們的生活一直過的非常節儉。本著能用就用的原則,並沒有翻新過自家的住房。

直到兒子與女兒接連成家,拖家帶口的入住進來。人口的增多,讓這棟老房子一下子顯得擁擠了起來。

爲了給家人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張新國認爲是時候修整一下老房子了。對于他的提議,家裏人都頗爲支持。

經過深思熟慮,張新國決定將老房子加蓋一層,以便應對家中不斷增多的人口。

只是,蓋樓也必須要有足夠的土地。張家本就擁有的土地,是不夠用的。爲此,張新國特意從鄰居處購買了一些土地,以便用于房屋擴建。

爲了讓父親沒有後顧之憂的改造房子,張新國的兒女也爲父親提供了相應的金錢支持。在家人的全力支持和自己的辛勤勞動之下,一棟三層小樓于數月之後便拔地而起。

不得不提的是,當時的上海農村自建房已有嚴格的政策要求。張新國在加蓋樓房時,套圖一時便利,並沒有辦理合規合法的手續。

事實上,他購買鄰居房屋用于擴建自家房屋的做法也並不合法。這也就表明,張新國的三層小樓本質上是一棟違章建築。

雖然手續有所欠缺,但並不影響張新國一家人的入住。擴建後的房屋,終于讓家裏的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這讓張新國心裏的石頭,暫時落了地。

令一家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平靜的生活很快就會被一則喜訊打破。

喜訊悄至,引人欣喜

拆遷,是城市變遷的必然舉措,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城市“改頭換面”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拆遷,也成爲了司空見慣的城市改造手段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當面對拆遷訊息時,幾乎沒有居民會不願意配合。

一方面,他們的居住環境能夠通過拆遷得到改善。對于他們而言,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另一方面,他們也的的確確能夠獲得物有所值的補償。

既有了好的居住條件,又有了足夠的經濟補償,怎會有人不願意配合拆遷呢?

2003年,張新國所在的地區,也迎來了即將拆遷的好消息。初聞這個消息,張家以及左鄰右舍無不興奮異常。在他們看來,拆遷就是一個“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然而,張新國對政策進一步了解之後,卻高興不起來了。

按照當地拆遷的規定,補償依據房屋面積來定。因爲張新國家是自行擴建的三層樓房,並沒有得到法定許可,所以他家的拆遷補償將會依據房屋未改造前的面積來進行。

這樣一來,張家擴建房屋的費用等于白花了,讓張新國感到頗爲不滿。

更讓張新國氣憤的是,拆遷補償還依據家中子女的性別而定。因張家是一兒一女,所以張家只能得到4套住房補償。

相比之下,住房面積比張家更小的鄰居家卻因爲有兩個兒子獲得了更多的住房補償。巨大的落差感,嚴重的刺激了張新國以及他的家人。

當周圍鄰居都歡天喜地的搬入新家時,張新國一家不願意了。他們公開拒絕了政府的拆遷補償,並堅持保留原有住房。

爲此,政府方面的工作人員也曾多次與張新國及其家人協商。只可惜,遲遲沒有結果。

面對工作人員的軟磨硬泡,張新國可謂“軟硬不吃”。他“獅子大張口”,提出要6套住房和1億補償款的“天價條件”。

對于他的無理要求,政府自然無法滿足。眼看城市改造日程將近,張新國一家人又不願意搬走。一時之間,讓政府的工作人員頗爲苦惱。

在中國,集體利益是始終高于個人利益的。張新國一家人雖然拒絕搬走,但城市建設不應該因他們而擱淺。

思慮再三,當地政府決定修改建設圖紙,保留張新國的樓房不動,其他改造照常進行。

就這樣,張新國家的三層樓房成爲了平坦大道中的“一處孤島”,將張家人與外界隔絕而來。這樣的結果,真的能令張新國滿意嗎?十四年後,張新國給出了答案。

拒絕搬遷,自承苦果

談及貪婪,似乎是大多數人通有的毛病。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沒有人能夠無動于衷,也沒有人能夠拒絕“餡餅”。只可惜,凡事皆有度。超過了度,便很容易適得其反。

對于張新國而言,政府原本給出的拆遷條件就足夠豐厚。四套住房和二十七萬的補償款,就已足夠幫助張家人迎接新的生活。可惜的是,貪心的張新國不知滿足。

政府一日不同意張新國的條件,張新國就堅持一日不搬走。張新國就是這樣和政府較著勁,一堅持便是十多年。誰也沒想到,最終還是張新國低了頭。他爲何會率先妥協呢?

原來,拆遷之後,張新國一家人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家所在的地區,被改成了一條條寬闊的馬路。

馬路原本四平八直,車輛行駛起來十分舒適。唯獨在張新國的家門口,因張家的房屋而不得不出現了一個大轉彎。

白天時,人們的視野較好,避開張新國的家並不困難。但車來車往,讓張家人的出行變的非常危險。

爲了保障家裏人的安全,張家人的外出次數被迫大大減少,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與此同時,汽車的鳴笛聲此起彼伏,也給張家人的生活制造了諸多噪音。

此外,飛馳的大量車輛還帶來了不小的灰塵。這讓張家幾乎都不敢開窗戶。可即便如此,家中的家具還是頻頻堆積起了厚重的灰塵。

每當黑夜降臨,還時常會有大意的車主撞上張新國的房子。這導致張新國一家人每每睡覺都不得不提心吊膽,擔憂自家的房子會突然被撞。

因常常遭遇車禍,張新國甚至成了附近派出所的常客,隔三差五就去處理車禍糾紛。

居住環境的糟糕,也讓張新國的家人怨聲載道。家裏人紛紛抱怨起了張新國,指責他不該拒絕搬遷,否則家裏人如今也不必如此遭罪。

因爲居住的環境大不如前,張新國的兒子和女兒都選擇了搬出去。他的老伴也在兒女的勸說下,離開了張新國。

家人的離開,讓張新國感到十分難過,亦十分後悔。獨自在家的他,常常以淚洗面。

每天,他都在不停的反問自己,是否拒絕搬遷真的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是否當初同意搬遷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境遇?

尤其,當張新國看到昔日的鄰居在搬遷後,生活的愈發幸福。讓張新國愈發悔恨,自己不應拒絕搬遷。好在,張新國仍是幸運的。一個破解他困境的關鍵人物,很快出現。

一位新的主任,來到了當地的拆遷辦。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

張新國這位“最牛釘子戶”,自然難免會引起新主任的重視。恰好此時,張新國也已十分渴望搬遷。二人的想法,可謂一拍即合。

在主任的幫助之下,張新國接受了補償,灰溜溜的離開了自己的三層小樓。諷刺的是,張新國最終得到的補償,仍是最初的條件。

他的遭遇,不禁讓人唏噓。如果他當初不那麽貪心,能夠見好就收,或許就不必忍受這十多年的磋磨。

結語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可否認,規矩無法保證絕對的公平。

在張新國看來,與自己同等條件的家庭就只因爲孩子的性別而獲得更多的補償,顯然是不公平的。但他忽略了政策的強制性,忽略了兩方條件的差異性。

每一條政策的頒布,皆有其意義。對于政府而言,大多人的利益遠遠勝于小部分人的利益。作爲公民中的一份子,張新國理性配合國家政策,支持國家政策。可他卻因一己私欲而拒絕配合,最後自食惡果。

張新國的教訓,深刻而生動。對于每一位普通公民來說,我們都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支持國家政策制度,做一位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作者:一水編輯:夜雨聲煩參考文獻:《上海釘子戶張新國:爲6套房産和1億堅守14年,終敗給現實令人唏噓》—大象微視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2:56

    14年前四套房,跟現在的四套房,也不是一個價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