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國:那個被司馬懿忽悠瘸的人,並不是傻子

貪吃的駱駝 2024-02-20 07:28:49

01

曹爽這個人之所以被後世所熟知,主要是因爲他是司馬懿篡權的背景板。

如果沒有他近似傻子般的操作,司馬懿根本不會有機會翻身,那麽他既然那麽傻,爲什麽還會和司馬懿一起並列爲托孤大臣之一呢?

只是因爲他姓曹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據《三國志》等書記載,曹爽的老爸叫曹真,曹真是誰,那是曹家嫡系中的領軍人物,他本人幾乎全無敗績,要不是死的早,司馬懿絕對不會有機會篡權。

曹真在世時,曹爽曾因爲家庭背景等原因,經常出入宮禁,和魏明帝曹睿走得很近,據史書記載,魏明帝和他的關系非常非常不錯。

這裏面除了有曹真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曹爽本人很有能力,而曹睿又是很厲害的聰明人,所以兩人的關系才非常非常好。

02

因爲魏明帝的青睐(寵待有殊),所以曹爽的官運是一路青雲直上,在曹真去世之前,曹爽已經當上了武衛將軍,這個官職一般人可能很陌生。

不過你要知道了他的職責,你就知道這個官職的含金量了,武衛將軍的主要職責,是統領保護皇宮大內的禁軍!

等到曹真去世以後,曹爽直接繼承了曹真的爵位,曹真去世後不久,魏明帝身患重疾,眼看自己要挂,魏明帝趕緊安排了自己的後事。

在魏明帝最初的後事安排中,托孤(繼任者曹芳只有八歲)的輔政大臣是最核心的一件事,一開始的時候,魏明帝托孤的人選,幾乎是清一色的曹家嫡系,其中又以魏明帝叔叔輩的曹宇等人爲核心。

曹爽作爲魏明帝的心腹,雖然也被列入了托孤的輔政大臣,但是論起重要性來講,遠不如曹宇等人。

03

據史書記載,魏明帝的計劃,引起了兩個人的不滿,他們分別是幫曹家三代掌管機要的劉放和孫資。

因爲他倆的極力勸說,魏明帝不得不改變計劃,沒有再堅持全部用曹家的嫡系,而是引入了司馬懿這個外人,並剔除了曹宇等人,只留下了一個曹爽。

從明面來看,這種安排似乎非常合理,但仔細一想,這裏面卻又有很多的問題。

曹宇等人無論是輩分還是資曆,都要比只待在禁中的曹爽要更適合當托孤的輔政大臣,爲何最後只選了一個曹爽,而讓曹宇等人靠邊站,甚至連京城也不讓待了呢?

魏明帝生前之所以把司馬懿從西北調往遼東,那可不是看他的能力強,想讓他在立新功,而是看他在軍中的而影響力太大,想要借機辦司馬懿,人家司馬懿當時曾做詩,表示自己已經領悟了領導的想法。

04

因此魏明帝當年如果真的想讓外姓大臣,制衡曹家的嫡系,應該不太可能選司馬懿。

而當年的魏明帝,卻既用了曹爽一個嫡系,又用了司馬懿這個自己曾想除掉的大神,這說明了什麽呢?

要麽是魏明帝當年病的失去了理智,要麽是他的“遺囑”可能並非是他的本心,以曹爽當年的身份,以及孫資和劉放兩人的能力,他們肯定是可以做點什麽的。

此外這裏還有一件事非常值得一提。

孫資和劉放以及司馬懿的所做所爲,代表的可不光是他們自己,甚至他們背後的家族,他們代表的,其實是很多曹魏集團的外姓大臣。

如果真讓曹家嫡系一手遮天,那麽他們這些人可能就沒有未來了,因此孫資、劉放的成功,以及司馬懿的崛起,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背後站著一大幫的利益集團。

05

而曹爽當年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一方面是因爲他曹家人的身份,以及他掌握宮禁的特殊權利,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個人能力有關。

史書對曹爽早期的記載中,有這麽兩個字的評價:謹重。

這倆字什麽意思呢?做人做事謹慎且穩重。

這倆字無論是分開來講,還是對普通人來說,其實不算什麽,有時候可能還帶有貶義,但是對于出身于世家,自己有權力的人來說,且年齡不算太大的人來說,那就是很高的評價了。

那麽曹爽當不當的起這個評價呢?

簡單了解過高平陵之變的人,可能會說曹爽當不起,因爲你曹爽當年被司馬懿那個老戲骨給騙的團團轉,如果你真的謹重,你會是那個結局嗎?

有這種認識的人,往往存在兩個誤區。

06

第一,司馬懿在被委任爲托孤大臣之初,論資曆很威望,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朝堂,對曹爽都是碾壓級別的存在,但是等到後來,他爲何只能在家裝病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在一開始的時候,曹爽利用一系列的手段,把司馬懿給高高的捧了起來,然後架空了他的軍權,司馬懿喪失了軍權之後,腰杆子自然就硬不起來了。

司馬懿是什麽樣的人,他爲什麽會被曹爽架空,只是因爲曹爽姓曹嗎?

第二,曹爽當年去高平陵之前(曹爽的敵人不止司馬懿一個,皇帝出行他不去不行,留核心人物鎮守京城,也會出問題,所以當時他帶了不少曹家的人去),可是先去探查過司馬懿的情況的,不過被老戲骨給演了。

後來曹爽聽了司馬懿的口頭承諾,這才放棄抵抗的,但此時曹爽仍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司馬懿沒信守承諾。

看似這只是個小詐,但它毀掉的卻是儒家用了幾百年才樹立起來的信仰,當年司馬懿雖然一騙而篡權,卻把華夏拉下了深淵好幾百年......

因此從實際情況來說,人家曹爽可真不傻。

4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