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軍被大渡河攔住後,一個老秀才獻策,幫助紅軍順利脫困

曆史看興衰 2024-02-27 01:30:09

1935年5月,中央紅軍爲了執行在川西北創建蘇區的戰略方針,然後繼續向川西北前進。

然而中央紅軍抵達四川省安順場後,卻被眼前的大渡河給難住了!

四川省安順場大渡河有300多米寬的距離,在湍急的水流沖擊下,中央紅軍幾萬人的部隊,是無法強行渡過的。

然而敵人的追兵,正在窮追不舍的趕來。當時在紅軍的後面,是由薛嶽率領的國民黨軍中央軍第五十三師,然後還有楊森的二十軍和“川康邊防軍”的追擊部隊。

在大渡河的對岸,又有四川軍閥劉文輝的重兵把守。

蔣介石調集了二十多萬人的部隊,組織了大渡河會戰,企圖憑借大渡河等自然障礙消滅紅軍。

蔣介石更是囂張的揚言“要朱、毛成石家軍第二”。

在後有追兵,前有大渡河與重兵防守的情況下,紅軍的生死存亡,可以說是在一線之間,如果無法想出對策,渡過大渡河,那麽就真的會讓蔣介石的企圖得逞了。

而當時紅軍手裏只有4條小船,短時間內,是無法讓數萬紅軍渡河的,因爲水流湍急,架橋的方法,也行不通。

既然紅軍陷入了困境,那麽紅軍又是怎麽擺脫困境,並取得了紅軍長征中的又一次重大勝利呢?

這事還得從積極開展群衆工作和少數民族工作的李富春說起。

李富春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貧寒的教師家庭,他從小目睹了國家的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狀況,立志長大後要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戰鬥。

在長征開始後,李富春擔任紅軍總政治部的副主任,由于總政治部的主任王稼祥負傷未愈,所以紅軍長征期間的總政治部工作,就是由李富春負責的。

在長征的路上,爲了與當地群衆和少數民族同胞搞好關系,身爲總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富春,幾乎是每到一個地方,就會深入當地,與當地百姓搞好關系。

紅軍的先頭部隊在到達安順場後,李富春像之前一樣,對當地進行了走訪。

李富春在走訪中,遇到了一個90多歲的清朝老秀才,這個秀才叫宋大順。

正是宋大順的獻策,讓紅軍最終渡過了大渡河,擺脫了身後的國民黨追兵。

原來這個叫宋大順的老秀才,曾經親眼目睹過石達開軍隊在安順場,是如何被清軍消滅的。

李富春將宋大順的事情告訴毛主席後,正在爲渡河而焦慮的毛主席,立馬就讓李富春帶著自己去找到了那個叫宋大順的老秀才。

毛主席見到宋大順後,從宋大順的口中得知,1863年,石達開帶著幾萬人到達安順場大渡河後,由于石達開在曆史認知上的局限性,帶領大軍到達安順場後,與當地少數民族群衆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導致當地的百姓將石達開的軍隊當成敵人,還在沿河設置了防禦陣地。

另外當時石達開的部隊,還遇到了天降大雨。本來石達開到達安順場的時候,在河對岸還沒有清軍,然後因爲河水暴漲,導致石達開的軍隊無法渡河,最終陷入了絕境,最後被清軍消滅。

然而當時紅軍所面臨的情況,並不比石達開當年好多少。

只是與石達開軍隊不一樣的是,紅軍是一支受到人民群衆擁戴的隊伍,所以在人和上,紅軍隊伍是比石達開的隊伍有優勢的。

另外紅軍當時也沒有遇到當年石達開所遇到的天降大雨,所以紅軍隊伍在天時上,也是比當年的石達開好。

天時和人和都有了,然而地利的因素,卻是無法改變的,當時紅軍手上只有四條船,那麽紅軍該怎麽改變困局呢?

毛主席在聽完老秀才宋大順的訴說後,又向老秀才請教了有沒有渡河的良策。

然後宋大順就給毛主席獻了一策,正是宋大順的獻策,讓紅軍擺脫了困局。

宋大順因爲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當地的環境非常熟悉。

宋大順告訴毛主席:以目前的形勢,紅軍是無法全部渡過安順場的大渡河的。不過沿著大渡河往上走160公裏到達泸定後,可以利用泸定橋的一處鐵索橋渡河。

安大順所說的泸定橋,是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縣泸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

泸定橋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也就是1705年。泸定橋全長有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

如果紅軍能夠通過泸定橋過河,就不用擔心船只不夠的問題了。

毛主席在聽完安大順的建議後,馬上就回去召集了一個研究全軍渡過大渡河問題的會議。

爲了避免重蹈石達開當年的覆轍,在開完會議後,紅軍就開始了奪取泸定橋的行動。

當時制定的計劃,是中央紅軍紅1軍團第一師及幹部團,仍然是從安順場渡河,然後紅軍的主力部隊,就沿著大渡河的右岸,迅速向泸定橋方向前進。

通過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的紅軍部隊,就沿著大渡河的左岸北上。

因爲在蔣介石制定的“大渡河會戰計劃”中,對紅軍的渡河點判定是在甯雅正道,所以對泸定橋的防禦部署,並不是很嚴密。

當一部分紅軍渡過安順河後,兩岸的紅軍夾河而上時,四川軍閥劉文輝才緊急調動軍隊去防守泸定橋。

因爲紅軍的行軍速度迅速,只比泸定橋的守軍晚到了一個晚上,所以守橋的敵軍,還沒有來得及將泸定橋上的全部橋板拆完,最後紅軍部隊順利攻占了泸定橋。

1935年5月29日,紅軍拿下泸定橋後,中央紅軍的主力通過泸定橋,成功的越過了大渡河,粉碎了蔣介石的計劃,避免了重蹈當年石達開的覆轍。

0 阅读:3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