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被低估的名臣——張之洞

吳聊的曆史 2024-01-29 17:58:14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因此對清朝的曆史大家多少都能說上一些,而且相比起滿族的那些人名,漢族人名確實更方便記憶,因此晚清四大名臣知道的人還是挺多。

但是這晚清四大名臣其實也沒有官方的說法,一直比較主流的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但是如今在有些文章觀點裏面竟然看到一種說法,認爲張之洞不配和其它三人並列,真是小看了張之洞對當時以及後世的貢獻。

首先張之洞在上面四人裏面,年齡本身就是最小的,比年紀最大的曾國藩小了二十六歲,接觸到的新知識是更多的,辦的洋務成果也是遠遠超過李鴻章的。

在張之洞出任湖廣總督期間,武漢的發展一路超越天津、南京、廣州,成爲當時國內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他辦的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是真正做實事的重工業,比李鴻章當時洋務運動的得意之作江南制造局不知道強了多少。

毛澤東同志後來對張之洞有過一個評價:“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而且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是依靠湘軍得勢,左宗棠也是受到曾國藩提攜,三位都是靠著槍杆子得勢,但張之洞和這三位完全不同。

張之洞本身就是知府之子,二十六歲通過科舉中探花入仕,前面十幾年都是言官,而且一直克己奉公兩袖清風,對于李鴻章的貪腐品行以及主和政策都很看不上,常常彈劾李鴻章。

李鴻章還曾言:“香濤(張之洞)做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也。”覺得張之洞是紙上談兵的書生氣,根本和自己這種爲大清真正做事的人沒法比,有種《大明王朝1566》裏面嚴世蕃,那種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擔著的既視感。

張之洞得知此言也是反擊到:“少荃(李鴻章)議和兩三次,乃以前輩自居乎?”因爲張之洞是堅定的主戰派,當時的中法大戰就是張之洞極力主張,後面又親自請出老將馮子材獲得了鎮南關大捷。

張之洞雖然不是槍杆子出身,但是反而比淮軍出身的李鴻章要更加主戰,而且也一直在落實自己的主張。

當初武昌起義能獲得成功,也是因爲獲得了張之洞的這份“遺産”。張之洞當時經營武漢留下的充足府銀、大量軍械、以及一支高素質和高覺悟的新軍隊伍,都成爲了後面武昌起義能成功的核心因素。

張之洞這一生,克己奉公品行無虧,節儉不下于曾國藩;大興洋務修路辦廠,成果遠超過李鴻章;中法戰爭不卑不亢,愛國不弱于左宗棠。

對大清而言,張之洞直到生命盡頭都還在爲國思慮,不愧于大清。對後世而言,張之洞努力的成果成爲了革命的燃料,福澤于後世。

8 阅读:459
评论列表
  • 2024-02-06 22:50

    李鴻章和張之洞比?李鴻章算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