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四家雲計算大廠,大模型戰略出現分野?

數智前線 2024-05-09 20:54:28

大模型落地競賽越來越激烈。雲計算大廠的大招都放出來了。

文|趙豔秋 周享玥

編|牛慧

今年開年以來,大模型落地越來越火熱。雲計算大廠有關AI業務的數據在不斷刷新。就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5月9日,阿裏雲在北京舉辦AI峰會,除了發布階段性的進展之外,還重點向與會者介紹了阿裏雲的大模型生態和落地平台,爲大模型落地競爭再添一把火。

而在經曆一年多的探索後,國內四大雲計算廠商,雖然在某些地方的打法在殊途同歸,但也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章法和節奏,出現了路徑上的分野。

01

阿裏雲強調用開源發動生態

阿裏雲AI峰會上,一些階段性數據受到關注。阿裏雲首席技術官周靖人介紹,在過去幾個月,大模型除了在技術能力上經曆了一個關鍵階段外,也已經快速進入各行業。阿裏雲大模型API日調用量已經過億;除了日常2C應用外,也服務了9萬家企業客戶;尤其在開源場景中,通義開源模型下載量已超過700萬。

伴隨應用的深入,阿裏雲看到,大模型推理算力最近幾個月正在起來。這令不少阿裏雲人士感到興奮。

針對最近在業界引發爭論的有關大模型開源和閉源的問題,周靖人稱,開源是阿裏雲的戰略。但同時,阿裏雲形成的是一個開源和閉源的整體體系。

他解釋開源的重要性稱:“今天我們希望把大模型的能力釋放出來。無論是PC端、還是手機端,將各種場景識別出來,快速搭建更加複雜的業務AI系統,其實都需要一個非常開放、開源的生態,這也是爲什麽全球開發者和企業都一致在擁抱這樣一個體系。”周靖人說,開源的作用毋庸置疑。爲此,阿裏雲將持續做開源。

通義已經開源了參數規模從5億到1100億的8款大語言模型。其中,小尺寸模型如0.5B、1.8B、4B、7B、14B,針對手機、PC等端側設備;大尺寸模型如72B、110B能,目標是企業級和科研級應用;中等尺寸如32B,期望在性能、效率和內存占用之間找到最具性價比的平衡點。此外,通義還開源了視覺、音頻、代碼、混合專家模型。周靖人強調要高質量地開源,通義72B、110B開源模型,都曾登頂開源榜單Open LLM Leaderboard榜首。

業界看到,今天企業的應用上,往往因爲不同需求,在不同場景下選擇不同的模型。在阿裏雲魔搭社區,已提供4500個開源或閉源模型。

除了階段性成果以及開源問題,在大模型火熱落地的態勢下,周靖人花了很大篇幅講模型落地。在AI峰會上,阿裏雲推出了百煉平台2.0。此前在2023年10月,阿裏雲首次發布了百煉大模型平台。

周靖人告訴數智前線,這爲了解決企業的快速定制問題。“真正到了業務應用場景,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場合,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如果不做任何修整,讓基礎模型直接去對接,業務的需求是很難滿足的。”

周靖人重點介紹了百煉平台的Prompt、RAG、微調能力,以及Asistant API,它能結合Prompt和各種工具,實現智能應用的智能編排。

小米、微博、衆安保險、完美世界遊戲,分享了與通義大模型的合作。其中小米的人工智能助手“小愛同學”,在當下火熱的小米汽車su7等多類設備落地,接入了通義千問,提供圖片生成、圖片理解等方面的多模態 AI 生成能力。

阿裏雲資深副總裁、公共雲事業部總裁劉偉光在峰會上稱,雲和AI必然是電和電機、魚和水的關系。業界觀察,阿裏雲的大模型商業策略,是通過開源、投資等多種動作,發動生態,來加速人工智能應用落地。這樣,這家雲計算大廠可以實現雲和人工智能業務的螺旋上升。

02

百度華爲騰訊各有側重點

在幾家雲計算大廠中,百度雲的規模最小,但由于在大模型上出拳最早,去年3月推出文心一言,其後在大模型、大模型工具平台、大模型對自身應用重構、大模型生態等方面,都較早開展體系化打法,也給其帶來一定先發優勢,上到了重要的“牌桌”上。

比如在今年開年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上,百度與華爲一起,作爲人工智能企業參會。最新的報道是,李彥宏在5月6日拜訪了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期望在“數智中國石油”建設中深化合作。

百度文心一言采用了閉源模式。百度稱,一方面嘗試通過自研大模型,閉源打法,在AI上能有所收益;另一方面則通過千帆大模型平台,提供多種開源大模型和工具,形成雲上的商業閉環。不過,由于其規模和業務積累,百度在當下的大模型落地爭奪戰中也面臨不小挑戰。

百度雲于今年春季召開首屆生態大會,宣布面向三類市場——頭部市場、價值市場和高潛市場,厘清與夥伴之間的分工協作邊界,實現協同作戰,目標是加速大模型落地。

華爲大模型戰略是一開始就奔著行業落地去的。2023年7月,華爲雲盤古大模型3.0發布,提出“不作詩只做事”的口號,陸續推出了礦山、藥物分子、電力、氣象、政務、金融、制造等行業大模型,在各行業展開戰略合作,打造標杆。

盡管業界對盤古大模型是否算大模型,存在爭議。但有業界認爲,華爲的打法可能是可以更快變現、且不燒錢的一條商業路徑。這在當下一個基礎大模型的訓練,動辄幾百萬到大幾千萬、且大模型商業變現模式還沒有形成業界共識的情況下,這是一種選擇。

當然,與其他互聯網雲大廠還有一個巨大的不同是,華爲提供昇騰和昇騰AI雲服務,要“在新的淘金時代賣鏟子”。

華爲與互聯網雲計算大廠,或許也將在一些方面“殊途同歸”。今年6月,華爲將在東莞松山湖舉辦年度開發者大會,與往屆不同的是,盤古、鴻蒙將首次聯袂亮相。鴻蒙是華爲的萬物互聯操作系統,有業界人士認爲,這或許意味著,此前只做to B市場的盤古大模型,將通過鴻蒙操作系統,延伸到C端,形成與其他主流大模型廠商一樣的B、C兩端雙布局。

而騰訊在衆多投入基礎大模型研發的廠商中,一直是比較低調的存在,打法也有很大不同。

作爲一家有著産品基因的公司,騰訊在大模型上的打法,有著明顯的“産品化”特征。自去年9月混元大模型上線以來,騰訊的重點之一是圍繞自身龐大的産品矩陣,將大模型的能力直接賦能給旗下的各類SaaS産品後,對外提供服務。

這是一種“大模型全家桶”策略,其內部目前已有超400個業務在接入騰訊混元。尤其是在一些有著大量C端用戶和流量的場景,如企業微信、騰訊會議、騰訊文檔三個SaaS産品,都已全面接入騰訊混元大模型。騰訊樂享、騰訊電子簽、騰訊問卷、騰訊雲AI代碼助手等協作SaaS産品也在今年4月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對外服務。

此外,除了在自家的基礎大模型上折騰,騰訊也和阿裏一樣,是多家大模型創業公司背後的“金主”。國內目前中國估值前五的生成式AI獨角獸中,阿裏的參投率爲100%,騰訊則是60%,分別爲百川智能、智譜 AI 、MiniMax 3家。深言科技、無問芯穹等大模型公司也曾進入騰訊投資列表。

大模型的競爭,還遠未到終局。而四家雲計算廠商,已經逐步形成分野。

0 阅读:5

數智前線

簡介:關注數字化、雲計算、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