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准備長征時,斯大林爲了蘇聯的利益,不同意長征

曆史客棧 2024-03-07 11:01:10

1934年10月,因爲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開始了艱難而又偉大的長征。

後來的曆史已經證明,長征是正確的,也是偉大的,但是,當年斯大林和共産國際卻不同意紅軍長征,這又是什麽原因呢?

早在1934年5月,中央紅軍的反“圍剿”戰爭已經基本上宣告失敗了,中央就在瑞金召開會議,准備做戰略轉移。

不過,當時的中國共産黨還接受共産國際的領導,一些重大的行動,都要上報給共産國際,因此,中央就把這個戰略轉移的想法上報給了共産國際,請求共産國際的指示。

很快,共産國際就回電了,原則上同意紅軍轉移以保存實力,但又明確說明,現在紅軍部隊還有很強的實力,中央蘇區的資源也沒有枯竭,要動員新的武裝力量,在新的條件下鞏固和擴大自己。

說白了,就是共産國際並不同意紅軍轉移,而是認爲紅軍和蘇區仍然有足夠的實力,要繼續堅守蘇區。

當時,共産國際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中央不得不暫停紅軍的轉移計劃,准備發展新的武裝力量,繼續與國民黨軍抗衡。

時間到了9月,蔣介石爲了徹底剿滅蘇區,制定了一個“鐵桶計劃”,調集150萬大軍、300多架飛機進行“分進合擊”、“鐵壁合圍”,要對中央蘇區進行徹底地圍殲。

以當時紅軍的實力,尤其是李德、博古的瞎指揮,是根本無法抗衡這個龐大的“鐵桶計劃”的,可以說,紅軍危在旦夕!

萬幸的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國民黨贛北第四行署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莫雄,因爲不滿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就把這個絕密計劃告訴了中共地下黨員項與年,項與年也非常震驚,立即連夜出發,突破了重重險阻,終于在10月7日把這個絕密情報送到了中央蘇區。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過討論決定,立即進行戰略轉移!

10月10日,中央紅軍主力部隊8.6萬余人,從蘇區出發,開始了艱難而又偉大的長征!

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斯大林得知紅軍長征的消息後,非常驚訝,說他們怎麽說走就走了呢?可見,斯大林是不想讓紅軍離開蘇區的。

那麽,斯大林和共産國際爲什麽會不同意紅軍長征呢?

其實,這並不是爲了紅軍的發展,而是出于國際戰略的考慮,或者說,就是爲了他們自己。

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德國已經開始實行法西斯主義,在希特勒的領導下,急欲發動戰爭,包括蘇聯在內的大多數歐洲國家,都在承受著戰爭的壓力。

不過,跟其他歐洲國家不同的是,蘇聯不光在西線面臨著壓力,在東線同樣面臨著壓力,就是日本。

就在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把東北變成了他們的勢力範圍,直接威脅到蘇聯在遠東的安全,蘇聯不得不在遠東調派大量兵力,對抗日本的威脅。

所以,蘇聯面臨著東西兩線的壓力,是他們無法承受的,于是,斯大林就把希望寄托在中國紅軍身上,希望中國紅軍能承擔起抵抗日軍的重任,幫助蘇聯化解東線的壓力。

因此,斯大林和共産國際是希望中國紅軍發展壯大的,但是,紅軍現在卻要離開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中央蘇區,進行生死未蔔的長征,這無疑是斯大林和共産國際不想看到的。

但是,紅軍有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能爲了幫蘇聯“分憂”,就把自己走上絕路,所以,中央紅軍還是踏上了長征之路。

這也涉及到中國共産黨與共産國際的關系,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就是在共産國際的幫助下完成的,後來的發展,也受到了共産國際的很多幫助,但是,隨著共産國際的控制欲越來越強,在不理解中國實際的情況下,做出了一些損害中國共産黨利益的決定。

這些事,漸漸就受到了中國共産黨的普遍抵制,尤其是毛主席在遵義會議重新上台後,制定出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這才漸漸擺脫了共産國際的控制,走上了一條真正適合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

(參考資料:《長征》《文史精華》《毛澤東與斯大林》)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