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死後不久,嶽鍾琪隨即下獄處決,雍正:他活著,我寢食

小遇說曆史 2024-03-14 10:35:44

在曆史的長河中,每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英雄與悲歌。

清朝,作爲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雍正年間,兩位將星璀璨又急速隕落,年羹堯與嶽鍾琪,一前一後,如流星般劃過天際,最終卻都落得了悲慘的結局。雍正帝心中的忌憚與不安,究竟源于何處?

一、英雄出少年

嶽鍾琪,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川成都人。他的出身並不顯赫,卻憑借著自身的努力和才華,逐漸在曆史的舞台上嶄露頭角。作爲南宋名將嶽飛的後裔,嶽鍾琪自幼便對兵法産生濃厚的興趣,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他不僅精通文韬武略,更有著一顆報效國家的赤誠之心。

康熙年間,西藏地區發生叛亂,年輕的嶽鍾琪毅然投身軍旅,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他憑借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勇敢的戰鬥精神,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爲清軍中的一名傑出將領。康熙帝對他的才華和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封他爲左都督,後又升任四川提督,成爲一方諸侯。

二、功成名就

嶽鍾琪的軍事生涯,在康熙末年達到了巅峰。他多次參與平定西藏和青海地區的叛亂,爲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威名遠播,令敵人聞風喪膽。在戰場上,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在官場上,他清廉自守、剛正不阿。這樣的品質和成就,使得嶽鍾琪在軍民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和聲譽。

正所謂“盛極必衰”。

當嶽鍾琪在戰場上屢建奇功、聲名鵲起之時,他的命運也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康熙帝逝世後,雍正帝繼位。新君上任,自然要對朝中的權力格局進行重新洗牌。而手握重兵的嶽鍾琪,無疑成爲了雍正帝眼中的重點關注對象。

三、君臣生隙

雍正帝是一位性格多疑、權力欲極強的君主。

他對于朝中的大臣和將領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猜忌。

年羹堯的悲劇性結局,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年羹堯曾是雍正帝的心腹大將,但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遭到了雍正帝的猜忌和打壓,最終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年羹堯的悲劇,給嶽鍾琪敲響了警鍾。他深知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已經引起了雍正帝的忌憚和不安。爲了自保,他開始主動交出兵權、避嫌遠禍。

這些舉動並未能消除雍正帝對他的猜疑和忌憚。

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雍正帝對嶽鍾琪的猜忌和打壓愈發變本加厲。

四、牢獄之災

雍正五年(1727年),嶽鍾琪因“誤國負恩”等罪名被彈劾下獄。

這一事件成爲了嶽鍾琪命運的轉折點。在獄中,他遭受了嚴酷的審訊和折磨,身心俱疲。即使身處困境之中,他仍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忠誠,沒有屈服于壓力和威脅。

嶽鍾琪下獄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廣泛關注和同情。

許多人都認爲他是無辜的,是遭到了雍正帝的冤屈和打壓。

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年代,個人的命運往往無法與皇權相抗衡。

最終,嶽鍾琪被判處斬監候(即死刑緩期執行)。

五、晚年與身後

幸運的是,嶽鍾琪並未在獄中度過余生。

在乾隆帝繼位後,他得到了赦免和釋放。

乾隆帝對他的才華和功績給予了肯定,並委以重任。

嶽鍾琪感激涕零,再次投身軍旅,爲國家效力。在晚年時期,他參與了多次平定反叛的戰鬥,爲國家做出了最後的貢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嶽鍾琪在資州病逝,享年64歲。

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折,但始終保持著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

乾隆帝對他的逝世表示了哀悼和敬仰,並爲他舉辦了隆重的祭葬儀式。

這位曆經風雨的名將,最終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榮譽。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