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是什麽時候開始以中投作爲主要的進攻方式,然後中投變得無解?

足籃風雲 2024-05-07 08:39:30

其實剛進聯盟的時候,喬丹就有中投,只是年輕時候的他投籃手型還有效率並不是太穩定。1984-1986年期間,他的得分手段還是比較偏向于突破得分。

當年凱爾特人防守喬丹的時候,就專門研究過他的得分手段,就是盡量封右路的突破路線,不讓他右手運球突破,逼迫他用左手,讓他不習慣能夠沖殺籃下,用左手突破一旦被包夾勉強出手,效率就會降低。

加上中間喬丹受過一次大傷,狀態有所起伏,這也使得頭幾年的喬丹也沒法率領公牛隊突出東部重圍。

什麽時候喬丹開始增強中投手段呢?

是在1986-1987賽季,他進聯盟的第三個賽季,喬丹就開始集大成了。這期間他開始苦練中投和背打技術,中投的效率增強很多。

那段時間球隊還沒怎麽打三角進攻戰術,菲爾傑克遜還沒正式成爲球隊主教練,球隊比較多的是采取掩護、擋拆以及順下的策略來讓喬丹多獲得出手機會。

這一年喬丹獲得了極高的出手權,整個賽季拿到了平均得分37.1分的驕人成績,也榮耀了當賽季的得分王。

等到1989-1990賽季,喬丹練好了三分球以後,此時他就是球場上的“無解終結者”了。既能中投,還能三分,突破硬攻信手拈來,360度無死角都可以拿分。

要說喬丹身體還有得分手段最爲豐富的階段,1987-1993年這幾年是最猛的,基本上無人能擋。

遺憾的是,1993年他因爲父親被槍殺,失去了打籃球的興趣,中途退役了一段時間。等他再回來時,已經32歲,明顯可以看到喬丹有點力不從心了。

彈跳、爆發力、突破的速度效率,與年輕時都有所下滑。

爲了彌補這個缺陷,喬丹開始打磨自己的技術,放棄了過多突破和持球,更多是打無球,喜歡在低位要求以後進行背身單打,或者說與隊友掩護以後獲得出手機會。

此時喬丹就化身爲“運球不過三次就中投”的超級大神。

所有的進攻手段,有將近一半的得分比例是來自跳投,突破就很少了,爲的就是多保護自己的身體。

單從效率來看,喬丹這時候的命中率是有所降低的,比不上他年輕時候的威猛,不過好就好在喬丹此時增加了無球能力,沒有過多地再癡迷個人單打,使得球隊的整體感變得非常協調。

從我看他打球的感受來說,我覺得他中投變得無解的時期,是在1991-1993這三年,也就是他拿第一個三連冠的時候。

因爲這時候喬丹打球變得很有經驗,不管是突破、傳球還有中投,時機的把握選擇都特別好,加上身體素質的優秀,使得他進攻很少能被人封蓋阻攔。

至于後期大家經常看到的他美如畫的後仰跳投,實際上這個階段是他爲了彌補身體爆發力不足而刻意而爲的結果。

要是不後仰,遇到身材比他高大的鋒線,極有可能被蓋帽。爲了避免被蓋,于是喬丹就加大後仰的幅度,調高射籃姿勢,這樣就不必擔心被蓋帽的風險了。

從這也可以看出,喬丹是一個多麽懂得研究細節以及根據自身情況去變化的球員,球商也是相當聰明。

這也是他爲什麽能拿兩次三連冠的根本原因。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3:28

    喬丹中投真不如巅峰科比,科比巅峰中投,感覺他出手就有了,只有我這樣不是科比球迷看湖人打球,最終被科比投進那一刻的感受,才深刻。

足籃風雲

簡介:足球、籃球體育評論,每天介紹相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