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師長彭雪楓,37歲壯烈犧牲,手下三大旅長後來成就如何?

曆史有小狼 2024-05-10 11:49:29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在我國那段充滿了硝煙和混亂的近代曆史當中,曾經湧現出無數個愛國革命人士和有志青年。他們抛頭顱、灑熱血,爲保家衛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有無數人爲了抗戰救亡,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在這其中,新四軍的師長彭雪楓的犧牲,曾經令無數人扼腕悲惜:

犧牲前,彭雪楓是我軍難得的文武兼備的軍事家。他有著一手好文采,不僅數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呼籲民衆投身抗戰熱潮,更是一手創辦了《拂曉報》,在在豫皖蘇邊區掀起了“文化墾荒”的學習熱潮;

同時,彭雪楓也有著十分紮實的戰略指揮功底。在他的指揮下,新四軍多次擊退日軍對紅軍的“圍剿”,還在淮北“反掃蕩”作戰中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戰果豐碩,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稱他是“中華民族的大英雄”。

這樣一位優秀的共産黨員,卻在37歲時因爲身中流彈,不幸犧牲在了革命的路上。而在他的培養下,紅軍隊伍中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他手下的三大旅長,均在中國近代曆史上留下了赫赫功勳,在1995年的授銜儀式上,紛紛拿到了少將及以上的軍銜。

那麽,這三位旅長都是誰,又分別在這之後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呢?

一,“虎膽英雄”

其實,如果對于近代曆史有所研究的人,一定對彭雪楓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在犧牲前,彭雪楓在紅四方面軍的隊伍裏,可謂是“鼎鼎大名”,甚至連毛主席都稱贊過彭雪楓“一身是膽”,是個“趙子龍式的虎膽英雄”。

就像近代史裏很多將軍一樣,這樣一位“英雄人物”,出身卻格外貧寒。1907年,彭雪楓出生在河南鎮平縣往南的一戶貧民家庭當中,家裏兄弟四個,彭雪楓作爲老大,原本叫做“彭修道”,父親還爲他起了一個“隆興”的乳名,一直到後來參與天津方面的地下工作,“彭修道”才將名字改成了彭雪楓,並一直用到了去世。

在當時,村裏私塾的老師,正是彭雪楓的祖父。所以,從五六歲起,彭雪楓便在家裏跟著祖父開蒙讀書,隨後又爲了走進私塾,在祖父和伯父的引導下,開始爲縣城裏的富家子弟當伴讀。

改變正是出現在彭雪楓的這位伯父身上。因爲看到彭雪楓小學成績優異,伯父帶著彭雪楓來到了天津,彭雪楓得以進入南開中學就讀。

不過,隨後不久,南開中學就更名爲“育德中學”,遷往北京,成爲了當地的一所軍官子弟學校;與此同時,因爲生活原因,伯父中斷了對彭雪楓的資助,彭雪楓不得不在學校裏兼職教授小學低年級的國文課程,這才得以繼續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實際上,正是在這所學校當中,彭雪楓了解到了最新的革命思想,在旁人的推薦下,彭雪楓逐漸接觸到了《新青年》《共産黨宣言》等書籍,這些都爲彭雪楓後來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6年9月,在他人的引薦下,彭雪楓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開始投身于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的浪潮中。隨後不久,彭雪楓又被派往湘粵贛蘇區主持當地的紅軍革命工作。

1932年,蔣介石派出重兵,對工農紅軍展開第四次“圍剿”。爲了逃脫,彭雪楓打散了部隊,命令各個團部自行突圍,自己則率領師部和四團和敵人迂回戰鬥,最終勝利突圍,到達了“安全地帶”。

然而,還沒等彭雪楓休息一下,他就又得知了一個消息:紅二師師長郭炳生竟然帶領著五團向著“白區”方向疾行,企圖叛變投敵。

爲了挽回五團的有生力量,彭雪楓僅來得及帶上幾名通訊員,便迅速動身,很快追上了郭炳生和五團。面對氣勢洶洶的郭炳生,彭雪楓毫不畏懼,堅定地轉達了中央軍委的最新指令;

眼見大勢已去,郭炳生恨不得殺了彭雪楓泄憤,可又實在不敢下手,最終只能夾著尾巴獨自逃進了樂安縣城。彭雪楓冒著重重危險,又將五團帶回“蘇區”,順利和大部隊進行會合,而他臨危不亂、機敏果斷的行動,不僅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還得到了中央軍委頒發的紅星獎章,彭雪楓也因此在軍隊裏名聲大振,成爲了炙手可熱的“虎膽英雄”。

二,壯烈犧牲

1937年,工農紅軍正式改編爲“八路軍”,彭雪楓開始擔任八路軍總參謀處處長兼駐晉辦事處處長;次年,彭雪楓又調往中共河南省委中工作,擔任軍事部長職務,並且于1938年9月開始擔任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將工作重心轉向了豫皖蘇邊區地帶。

也是在這裏,爲了能夠更好地宣傳共産黨的思想,彭雪楓一手創辦了《拂曉報》。由于報紙內容詳實生動,立場鮮明,《拂曉報》一經創刊,就在豫皖蘇邊區掀起了一陣“文化熱潮”,許多人以能看到、讀懂《拂曉報》作爲學習進步的標志;時至今日,《拂曉報》仍舊和文工團、騎兵團一起,被並稱爲“華中根據地的三大明珠”。

而除了以《拂曉報》來引發民衆愛國熱情以外,彭雪楓還在當地留下了許多愛民如子的事迹:

爲了幫助皖北地區的民衆解除洪澇災害帶來的生活困難問題,彭雪楓在率領新四軍遊擊隊進行戰鬥的同時,還專門借助戰鬥過程勘察地形,組織群衆開挖溝渠,將洪水澇水排入淝河,在當地留下了一條“雪楓溝”;

除此之外,在淮河岸邊的五河縣裏,還有一條“雪楓堤”。

在當時,彭雪楓率隊經過五河,正巧遇上連日暴雨,淮河決堤,洶湧澎湃的河水咆哮著沖向了下遊居住的民衆。彭雪楓得知消息後,連夜帶領隊伍抵達河岸邊,親自下河擡土堵口,搶築圍堤,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奮戰,彭雪楓帶領著遊擊隊爲當地民衆修建了一條新的長達四十裏的堤壩,有力地保護了當地民衆的生命財産安全。

後來,爲了紀念這位胸懷民衆的“大英雄”,這條堤壩也被當地民衆更名爲“雪楓堤”,彭雪楓的身影,也永遠地留在了五河縣群衆的心中。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八裏莊戰鬥中,彭雪楓在指揮沖鋒的過程裏身中流彈,壯烈犧牲。消息傳開後,新四軍裏的許多將領都泣不成聲,毛主席和朱德、彭德懷、陳毅等人更是共同獻上挽詞,懷念這位英勇的民族英雄。

實際上,在彭雪楓生前率領的八路軍隊伍當中,有著無數位在後來的戰鬥中逐漸建功立業、留下赫赫功勳的將領,尤其是在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八路軍第四縱隊在中共中央的授意下,重新更名爲“新四軍第四師”,其中有“三大旅長”,在彭雪楓的指揮下各自進行了許多抗日革命鬥爭,而這“三大旅長”,也在後來的革命戰鬥中,都紛紛成長成爲了我軍的高級將領,成爲了獨擋一方的革命先輩。

這“三大旅長”,分別是:第十旅旅長劉震,第十一旅旅長滕海清,和第十二旅旅長譚友林。

或許,在看到名字後,很多人都會發現,這些人都非常熟悉。在這其中,滕海清與彭雪楓的共事時間最長,兩人有著長達六年的並肩戰鬥的革命情誼。在得知彭雪楓犧牲後,滕海清曾一度悲憤痛哭,不能自已……

三,滕海清

1938年,滕海清從抗大畢業,被分配到了河南省的確山縣工作。正是在這裏,他和後來的紅四軍遊擊隊會合,並且結識了後來的好戰友、好領導彭雪楓。

第一次見面時,彭雪楓就將第二大隊的大隊長兼政委職務“一股腦”地丟在了滕海清的身上。面對滕海清的詢問,彭雪楓十分信任地說道:“我知道你在紅軍時擔任過團政委,把隊伍交給你,我放心。你一定要帶好這支隊伍,這可是我們進入豫皖蘇的‘血本’!”

滕海清也沒有辜負彭雪楓的信任。當遊擊隊第二大隊向北挺進時,滕海清孤身前往勸說國民黨的將領,最終讓對方允許新四軍遊擊隊的“借道”,滕海清順利率隊踏入了豫皖地帶,開始了抗日遊擊活動。

1939年2月,爲了絞殺八路軍,日寇封鎖了豫皖蘇邊區,遊擊隊補給嚴重不足,進入了最爲艱難的抗戰時期。爲了能夠建立敵後抗戰根據地,在彭雪楓的指揮下,滕海清率部來到了宿縣一帶,對當地日寇侵占的縣城及各大據點發動了攻擊,擊斃日寇僞軍近兩千人,有力地緩解了部隊的補給問題;

隨著八路軍第四縱隊更名爲新四軍第四師,滕海清率領的第五旅也合並改編成爲了第十一旅,滕海清正式就任第十一旅旅長。在第四師中,滕海清配合中共中央完成了對日的“反掃蕩作戰”,同時殲滅了國民黨軍的“反共基地”,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而偉大的勝利。

1944年,日寇發動河南戰役,彭雪楓身處前鋒指揮,不幸殉國。在見到彭雪楓的屍身時,一向要求“犧牲不哭鼻子”的滕海清悲痛欲絕,失聲痛哭——從1938年到1944年,兩個人足足6年的深厚革命情誼,就此戛然而止,這怎麽能讓滕海清不悲憤交加,淚流滿面?

由于當時戰爭局勢緊張,滕海清無法立刻宣布彭雪楓的死訊,他只好悄悄地在當地的一戶地主家買了副棺材,含淚爲彭雪楓入殓,命人秘密運回了第四師的駐地半城,暫時停靈在城後的一條河船當中;

一直到1945年1月,彭雪楓犧牲的消息才真正公布于世。在彭雪楓家人的安排下,彭雪楓被埋葬在了半城的雪楓墓園裏,就此長眠。

斯人已逝,而革命事業還在繼續。1945年,滕海清調任第九旅旅長;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滕海清又調任至華東野戰軍中,擔任第二縱隊第六師師長;

1947年10月,滕海清升任第十三縱隊副司令員職務,1948年升任第二縱隊司令員。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更名爲第三野戰軍,滕海清升任軍長,並率領部隊率先拉開了渡江戰役;1950年5月,在舟山群島的解放戰鬥當中,仍然有著滕海清的身影。

1955年5月,新中國授銜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滕海清被授予中將軍銜。1987年3月,滕海清離休,在家賦閑的歲月裏,滕海清不僅關心著新中國的建設,也仍舊在心裏不斷緬懷著那位和他並肩作戰過的戰友、領導,直至離世……

四,譚友林和劉震

第十二旅的旅長譚友林和彭雪楓並肩戰鬥的時間不過短短兩年有余,不過,他和彭雪楓的相識,要比滕海清早很多。

1938年夏,前往武漢彙報工作的譚友林在漢口八路軍辦事處結識了彭雪楓,兩人一見如故,在彭雪楓的邀請和周恩來總理的首肯下,譚友林跟隨彭雪楓前往豫皖蘇邊區進行活動,就此開始了並肩戰鬥的歲月。

實際上,譚友林原本叫做“有林”,有一天,兩個人在主持完工作後,並肩坐在一起閑談,彭雪楓突然提議,讓譚友林把名字裏的“有”改成“友”:“‘友’是友好、親近的意思,這樣的名字,希望你的以後的戰友和朋友能像森林一樣多。”

彭雪楓的建議有理有據,譚友林欣然接受。從此,“譚有林”變成了譚友林,而兩人的戰友情也因此更親密了許多。

實際上,盡管從1938年開始,譚友林就和彭雪楓一起在豫皖蘇邊區活動,可是,兩人真正共事的時間也不過兩年半左右:

1940年7月,譚友林才正式成爲八路軍第四縱隊的6旅旅長,後又因爲新四軍改編,而擔任起了第四師第十二旅的旅長;

不過,因爲黨內會議的召開,1943年前後,譚友林暫時離開了前線,奔赴延安進行學習。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回到前線,彭雪楓犧牲的噩耗就傳到了延安,那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音容笑貌,就此永遠地留在了譚友林的回憶當中……

解放戰爭開始以後,譚友林前往松江軍區,擔任359旅副旅長。隨後不久,隨著部隊的活動,譚友林從合江第一軍分區的副司令員、司令員,一路成長成爲了第39軍的軍長。

1955年,譚友林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得了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等多枚勳章;1975年,譚友林轉至新疆軍區主持工作,在1979年前順利完成了新疆地區“兩路”竣工工作,爲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又做出了一大貢獻。

其實,在“三大旅長”當中授銜最高的,是第十旅的旅長,劉震。

1940年5月,在中共中央的指揮下,黃克誠率領八路軍第二縱隊的兩個旅共計約一萬余人南下豫皖蘇邊區,和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會師,並重新合並改編成爲了之後的八路軍第四縱隊;

正是在這一次改編中,劉震所率領的344旅被改編成了第四縱隊第四旅,劉震擔任旅長。一年後,皖南事變,第四旅改編爲第四師第十旅,仍舊受彭雪楓指揮,在洪澤湖地區開展抗日鬥爭,爲後來的豫皖蘇邊區戰鬥提供了寶貴的群衆基礎。

不過,比起上面兩位旅長,劉震和彭雪楓的革命情誼並不算長。爲了更好地動員群衆進行抗戰,中共中央實行了“主力地方化”,劉震率部前往蘇北一帶,就此和彭雪楓分別。

1945年,劉震參加了阜甯戰役,指揮部隊攻克了淮陰、響水口、新安等城鎮,取得了不菲的戰績;

在抗戰後的解放戰爭時期,劉震擔任中共中央吉江省委書記,並在這之後先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四保臨江、東北三季攻勢作戰等戰役。

1948年11月,劉震升任第39軍軍長,率部參加平津戰役;1949年,劉震先後兼任了第十三、十四兵團副司令員,率領部隊圓滿完成了南下作戰的任務。

在新中國成立後,劉震又以空軍司令員的身份,接手了新中國剛剛組建的空軍隊伍。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劉震指揮空軍“在實戰中鍛煉、在戰鬥中成長”,面對裝備精良的美軍絲毫不懼,以漂亮的成績贏下了一場又一場的空中戰鬥。

1955年,劉震在授銜儀式上,被正式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之後,劉震又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工作之上,向著黨和人民交出了一個又一個滿意的答卷。

五,結語

在彭雪楓犧牲僅僅幾個月後,彭雪楓的愛人林穎便順利地誕下了一個孩子。然而,彭雪楓卻再也沒有機會看到自己的兒子了……

爲了緩解對于丈夫的思念,在兒子出生後,林穎爲他取名爲“彭小楓”。在林穎的悉心教導下,彭小楓繼承了父親未竟的革命精神,1963年考入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並于1965年正式參軍入黨。

在軍隊裏,彭小楓事事爭先,很快成爲了軍隊裏的楷模和榜樣人物,多次中選“先進士兵”和“優秀個人”。在畢業後,彭小楓也始終堅持秉承著父親的遺志,在崗位上發光發熱,最終晉升到了上將軍銜,爲新中國的建設付出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中國正在騰飛的道路上,而年輕一代,更應當學習烈士們的革命精神,不畏艱險,牢記初心,爲祖國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

書籍《紅色基因·信念篇》

書籍《周恩來選集·上卷·烈士傳略》

書籍《將軍縣的紅色記憶》

書籍《宿遷史話》

27 阅读:25588
评论列表
  • 園園 49
    2024-05-10 20:50

    瞎扯,劉震1948年能當39軍的軍長?劉震建國後擔任的是志願軍空軍司令,而不是空軍司令。空軍司令是劉亞樓。

    小牟 回覆:
    副的
    火焰山 回覆: 小牟
    寫曆史應該嚴謹
  • 2024-05-11 19:02

    文武雙全,虎膽英雄。向老將軍致敬。據說當年周公最喜歡兩個知識分子高級將領,一個是陳大將,另外一個就是彭雪楓將軍。

  • 2024-05-11 19:56

    彭雪楓將軍千古

  • 2024-05-11 23:55

    新四軍師長在55年評銜中,大將是標配。

  • 2024-05-11 09:06

    一個師三個旅,那這個師可不小

    普通人 回覆:
    一師師長粟裕,二師師長張雲逸,三師師長黃克誠,四師師長彭雪楓。
  • 2024-05-27 23:39

    在當時最強騎兵隊伍,同張雲逸,黃克誠,粟裕同爲新四軍四虎將,可惜了,要不南陽出了一個上將軍

  • 2024-05-11 09:48

    譚友林授少將低了應中將

  • 2024-05-12 17:00

    雪楓旅就是已將軍名命名的吧

  • 2024-05-25 15:25

    那個照片是鄧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