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蠍子5.2億年前的祖先可能長這樣!雲大科研團隊最新發現

都市條形碼 2024-05-13 13:46:54

蜘蛛、蠍子5.2億年前的祖先可能長什麽樣?最近,雲南大學科研團隊有了新發現,而且這一研究成果也登上了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BMC生物學》。

這幾塊化石上的蟲子,名叫長尾螳螂蟲,是距今約5.2億年前的早寒武紀大附肢節肢動物的一種。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認爲它不大可能是所有節肢動物的祖先,而只是蜘蛛、蠍子這一類螯肢動物的,這一類動物的祖先型的代表,在5.2億年前的代表。”

過去由于化石的缺乏和技術限制,研究者在這類節肢動物演化上存在爭議。爲解決這個問題,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劉煜、侯先光團隊使用顯微CT掃描、三維建模和虛擬解剖技術等,從長尾螳螂蟲的化石表面和內部提取信息。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化石內部保存的這些細節,因爲沒有被磨損過,沒有風化過,所以它就保存得非常完整,栩栩如生,基本上完整的這個形態學結構,都能夠看到。”

獲得了三維立體全貌後,化石內部更多的細節顯現出來。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我們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把這些雜質,噪音信號,躁點給它去除,可以近乎完整的把動物的身體信息從石頭中裏面提取出來。”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你還得區分它到底是不是雜質,還是它就是一個細微的,你不知道的身體結構,只是你以前你的知識儲備裏沒有這個東西,你還得去區分它。”

爲了獲取完整詳細的信息,劉老師通常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他需要大段的時間靜心鑽研。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比如說這個三維模型,應該是花了我幾周的時間,就是每天幾個小時坐在這,然後連續幾周的時間,才能夠讓我提取出,或者說複原出這麽完整,我自己也滿意的這麽一個,有學術意義、學術價值的這樣的模型。”

秉承多花時間、艱苦付出的工作理念,科研團隊對長尾螳螂蟲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每當有新的發現,喜悅都會滌除之前的枯燥乏味。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相當于你是穿越五點幾億年的曆史去認識它,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神聖的工作,我是世界上第一個看到這些結構,第一個真正看懂這些動物的人,我覺的很幸運。”

劉老師說,這正是他研究古生物的動力所在。

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長 劉煜:“最大的意義就是滿足我們人類的好奇心、求知欲,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裏來,甚至可以讓我們嘗試去回答,我們未來會去向哪裏。”

記者:王正民 鄒延智 實習 王福明

編輯:淩雲志

0 阅读:314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7:03

    如果大象滅絕了,只有一副骨骸,人們能猜到他有這大鼻子嗎?還有象牙這麽長他是怎麽吃東西的[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都市條形碼

簡介:王牌民生新聞欄目,一檔真正爲民說話的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