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吵架後女孩胸口中刀死亡,一審男友無罪釋放:真相,撲朔迷離

格子的江湖 2024-05-08 18:39:17

最近,遼甯大連的23歲女孩徐園之死,在網上掀起千層浪,令人深感真相撲朔迷離。

悲劇的源頭,要從徐園和男友單某的相識相戀說起。

徐園在生前的兩個多月,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男子單某,並很快確定戀愛關系。男友單某屬于無業遊民,家裏經營著一家殡葬店,還曾有著三次暴力前科。

2014年,單某因爲故意傷害罪被判一年,緩刑兩年,在緩刑期間,單某又因爲犯聚衆鬥毆罪被撤銷緩刑,判四年零兩個月刑期。

2021年,不知悔改的單某再次因爲毆打他人被刑拘十五日,罰款五百元。

由此足以見得,單某絕非良人,更不適合當伴侶,而單某在和徐園戀愛後,也確實沒有辜負他的臭名昭著和劣迹斑斑,自然而然將暴戾傾瀉在了女友徐園身上,動辄拳腳相加。

徐園在生前的半個月,搬去與單某同居,同居的某天,單某耍酒瘋家暴毆打了徐園,徐園父親接到電話後匆匆趕到現場調解,在父親的調解之下,兩人很快和好如初。

倘若徐園父親能夠早早預料到這起悲劇,多了解一番單某的爲人,那麽他一定對這次的調解悔不當初。在此次家暴四天後,單某再次家暴毆打徐園,並對她怒吼道:“你去死吧!”

在單某說出這句話的三天後,徐園被一輛面包車送到醫院裏,她的胸口處插著一把刀,原本幹淨的衣服被血幾乎浸透,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3歲。

將她送往醫院的不是別人,正是男友單某,對于徐園的死亡,單某一口咬定,徐園是自殺的。

因爲案發現場只有徐園和單某兩人,徐園離世後,能夠講述案發過程的只有單某,外人根本無法辨別他說的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

在單某的講述裏,事發當晚,他和徐園以及幾位朋友先後在燒烤店和歌廳吃飯喝酒,回家後,徐園先去洗澡,他則要求徐園先去煮方便面,徐園拒絕,兩人因此開始吵架。

他摔門離去,徐園圍著條浴巾追出門外,兩人在離家十余米的樓前發生撕扯爭執,他再次動手打了徐園,並將徐園整個人拽倒在地……隨後,兩人一前一後回到了家裏。

徐園進門後,先是找了件白色衣服穿上,然後走到廚房水池邊拿起一把水果刀,轉身向他說了句“我徐園怎麽對不起你了”,緊接著突然撩起衣服,將利刃插進自己的左胸口。

這裏面有著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比如徐園雖然有著焦慮、抑郁以及睡眠障礙症狀,但從未表現出任何極端傾向,她的一衆朋友們平常更未見過她有抑郁的表現,家屬也稱徐園只有輕度的焦慮症,並沒有抑郁症,怎麽會只因爲吵了次架就以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並且單某在此以前已經有過兩次家暴行爲,爲什麽前兩次的時候徐園都忍了下來,偏偏這一次沒有忍受下來,反而以極爲狠戾的方式將痛苦刺向了自己?

就算是徐園情緒徹底失控,又爲什麽會在進門後先穿件衣服,然後再把衣服撩起來,再把利刃刺向自己,對于一個情緒失控的人而言,這種種行爲顯然不符合常理。

但這個案子難就難在,單某是唯一的在場人,沒有第三個人能證實徐園和單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且致命工具水果刀已經血迹汙染,無法檢測指紋。

家屬憑借著對徐園的了解,不相信徐園是自殺的,公衆憑借著單某過往的種種劣迹也不相信,但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男友單某是在說謊,亦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徐園是死于男友單某刀下。

這起案子也只能有三種可能性,一種是單某犯故意殺人罪,一種是單某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另一種則是單某無罪。

由于致命工具上無法檢測出指紋,再加上屍檢結果顯示徐園左胸部的刺傷可以自己形成,雖然不排除他殺的可能性,但也並不能准確認定是否爲他殺。

所以檢方以單某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對他提起公訴,而法院秉承著“疑罪從無”的法律精神,在一審判決時認爲證據不足,男友單某被無罪釋放。

徐園家屬顯然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她們認爲單某是故意殺人,而非檢方指控的過失致人死亡,畢竟屍檢結果顯示的是,徐園的致命傷既可能是自己形成,也可能是單某持凶器形成。

沒有准確證據的事情,不意味著一定沒有發生,但法律只能認爲它沒有發生,因爲疑罪從無,既是現代法治的基石,也是最起碼的司法精神。

單某可能說謊了,也可能沒有說謊,判他有罪,害怕冤枉了他,判他無罪,害怕放過了壞人,法律也很爲難,只能秉承著“甯可放過一千,也不錯判一個”的原則來進行處理。

這就像是羅翔老師所說的那句經典之言:

“法律永遠都不是最優解,而是次優解。因爲局部的最優解不是全局的最優解,個人的最優解也不是社會的最優解。”

爲了保護絕大多數人的權益,疑罪從無,只能如此。

不過話說又回來,無論單某有沒有說謊,他對徐園的死亡真的沒有任何責任嗎?

在絕大多數人眼裏答案是否定的,畢竟他有著諸多劣迹的前科,更有著兩次已被證明存在的家暴行爲,在事發時也確實存在對徐園進行了言語侮辱和毆打行爲。

毋庸置疑的是,如果沒有男友單某的存在,徐園的生命一定不會僅僅停止于23歲。

真相,依然撲朔迷離。

但所幸目前案子的二審已經在審理中,只希望二審結果能夠盡量理清真相,讓徐園家屬所提出的諸多疑問得到回響,也讓公衆能夠撥開整個案件的朦胧雲霧。

跳脫出案件以外,徐園的悲劇,留給世人的啓示也很發人深省:

很多悲劇的源頭,皆指向了經朋友介紹而成的對象或伴侶,你以爲自己遇見了愛情,殊不知往往充當介紹人的朋友也並不知曉對方到底是人是鬼,更不了解對方的真實人品和性格。

當愛情悄然而至時,你應當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和分辨這個人是否值得去愛,行爲舉止是否符合正常人的行爲模式,有家暴傾向或是暴戾傾向的,完全可以直接放棄。

世界上那麽多正常的男人,何必要揪住一個劣迹斑斑的家暴男不願撒手?實在不值得。

哪怕是一開始被愛情沖昏了頭腦,沒有顧忌太多,那麽當對方的拳頭毫無顧忌地朝自己砸來時也該徹底醒悟了,家暴之人無藥可救,只能及時止損,盡早從這段感情裏抽身出來。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唯有及時止損,狠得下心來進行斷舍離,才能實現自救,奔向人生前方更好的風景。

0 阅读:112

格子的江湖

簡介:解析熱點事件,做一股清流,寫天寫地寫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