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最值得看的口碑黑馬,我賭是它

感歎電影 2024-02-27 18:31:23

在分析韓延導演于新春賀歲檔期推出的最新力作時。

我曾一度質疑他是否過于大膽。

在這樣一個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喜氣洋洋的春節時刻。

韓延導演果敢地呈上了一部顛覆傳統、銳意創新的電影巨制。

他以獨到的藝術慧眼,通過連續創作的“生命三部曲”,逐一探究生死這一深刻主題。

先是在盛夏時節帶來了《滾蛋吧腫瘤君》;

繼而在跨年之際送上《送你一朵小紅花》;

如今,這部《我們一起搖太陽》以壓軸之作的身份鎖定春節檔。

足以證明韓延導演的堅定信念與過人膽識。

但經過深入剖析,我領悟到,這樣的檔期安排恰恰貼切無比。

影片中流淌的生機勃勃的氣息與樂觀精神,就像新年鍾聲般喚醒人們對過去的釋懷,迎接充滿希望的新篇章。

相較于熱鬧喧囂的節日氣氛,我更偏愛那些深入人心、催人淚下的真實人生故事。

追溯至2023年,韓延導演執導的《我愛你》在我心中引發了深深的共鳴;

而在2024年新春伊始,我在《我們一起搖太陽》中發現了掙脫束縛、勇敢生活的火種。

今天,就讓 @感歎電影 來聊聊它

《我們一起搖太陽》

生活,無疑是最高級的故事編織者。

唯有源自生活的真實劇情,才能夠鍛造出最爲熾熱的情感煉獄。

影片的故事靈感來自于一則別開生面的“征婚啓事”。

劇中主人公淩敏(由李庚希扮演),作爲一個重症病人,在病友群裏發布了一段視頻:

【尋找同樣面臨生命極限的重症夥伴,承諾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並答應在他離世後照顧他的家人】

而她所期待的回報,便是對方去世後的腎髒捐贈。

這一行爲不僅是對婚姻的另類追求,更是淩敏在絕望邊緣對生存可能性的執著探索。

盡管在旁人看來此舉或許不夠體面,但在無盡的絕望面前,她已經沒有別的出路。

每周兩次的漫長透析療程,耗去了淩敏寶貴的8小時,無數次的穿刺讓她雙臂遍布傷痕。

爲了維系生命,她必須嚴格執行嚴苛的飲食規定,割舍美食誘惑。

每天的食物份量和種類都要精確計算,特別是對鉀、磷、鈉等微量元素的攝入控制近乎苛刻。

淩敏曾親眼目睹一位病友因一時貪吃香蕉觸發並發症驟然離世。

淩敏深知哪怕最細微的放縱也可能釀成生命的悲劇。

甚至連暢飲清水都成爲一種奢侈享受。

淩敏只能通過咀嚼酸澀檸檬以刺激唾液分泌,來稍稍緩解口渴。

她的生活像被困在一個精密的計量世界,每一個毫克、毫升都關乎生死。

這是中國電影史上首次如此細膩且真實地展現重症患者日常生活的畫卷。

讓觀衆深切了解到,疾病標簽背後,是普通人在黑夜白晝中默默承受的、難以言表的痛苦掙紮。

在無邊的絕望之海中,淩敏發布了一則轉瞬即逝的“特殊征婚帖”。

盡管她迅速刪除了帖子,但這則消息已然引起了關注。

此腦瘤患者呂途(彭昱暢飾演)以粗犷而又隨性的姿態闖入了淩敏的生活。

生命的話題固然沉重,但影片中對愛情的描繪卻如春風一般清新舒緩,悠然靈動。

呂途的直率真誠讓謹小慎微的淩敏在困惑之余逐漸敞開心扉。

一方是因手術缺失腦組織而顯得有些“天真懵懂”的呂途

另一方則因長期疾病纏身而保持警惕,始終處在“郁郁寡歡”狀態的淩敏。

這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角色在相識相知的過程中,奇迹般地彼此治愈。

我對呂途這個角色尤爲欣賞,他身上所散發出的感染力十分強烈。

彭昱暢以其獨有的青春氣息與親和力,成功塑造了一個立體鮮活的呂途形象。

他自然從容的表演風格和溫和的性格特質爲角色注入了更多生動與真實。

呂途初次亮相時,形象略帶滑稽草根味道,蓬頭垢面。

口中時不時冒出“奧利給”這樣的網絡流行詞彙,活脫脫一個“土酷青年”的模樣,一開始讓淩敏頗感距離。

他還操著一口頗具地方特色的長沙“塑料普通話”。

始終將淩敏的名字誤讀爲“林敏”,這些細節無不讓人忍俊不禁。

然而,在呂途看似無所畏懼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包容而寬廣的心。

面對無法根治的疾病,他選擇拒絕高風險的手術,表現的滿不在乎其實是爲了逃避痛苦。

他堅守著一個看似荒誕無稽的信念,認爲人類是外星人的後代。

親手制作簡易的“信號發射器”,定期向所謂的“母星”發送摩爾斯電碼。

相信終有一天會被外星生物接回並修複他的身體。

這個看似奇異的行爲,實質上是呂途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含蓄向往。

是他對抗殘酷現實的浪漫寄托。

呂途告訴淩敏,自從遇見她之後,他調整了向外星人傳遞的信息內容,希望外星人能助淩敏康複。

兩人在瑣碎紛繁的日常交流中,彼此勉勵。

共同找尋對生活的熱愛和直面挑戰的勇氣,他們成爲彼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光亮。

構建了一段生死相伴的深厚友情,這份深情厚誼足以令死神也爲之感動。

盡管呂途與淩敏之間的愛情線索溫馨甜蜜,沒有過多的波折轉折。

但真正觸及我內心深處的,卻是他們背後默默付出的父母形象。

父母

年輕一代還能以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爲動力,用短暫的人生哲思相互激勵。

但作爲父母,他們的付出更加厚重無聲。

當孩子被確診疾病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甯靜夜晚就此破碎。

他們在細心呵護和陪伴孩子的同時,既要注意不過于松懈導致忽視病情。

也要避免過度焦慮讓孩子感到壓力。

他們一方面全力打拼事業,保證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應對高昂的醫療費用,另一方面又要挂念照顧年老的父母。

他們是家庭的堅實砥柱,將自身的軟弱深深隱藏,以樂觀的態度支撐整個家庭。

這種情感交織與拉鋸戰,更加凸顯了父母與子女之間堅不可摧的親情紐帶。

以及患病家庭間相互支持、理解的重要性。

影片中最牽動人心的一幕,並非呂途與淩敏之間的矛盾沖突。

而是呂途的母親主動找到淩敏求助,懇求她協助勸說呂途接受手術。

這一橋段揭示了人性的複雜與矛盾,既殘酷又現實:

如果呂途選擇繼續生存,淩敏就必須繼續忍受痛苦的治療;反之,若呂途選擇放棄治療,淩敏則可能因爲他的腎髒移植而改善生活質量。

在愛情的天平上,兩人的生命價值化作了沉重的賭注。

無論是哪種選擇,都將有一個人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

同時他們的父母也將背負起更多失去孩子的憂慮。

呂途母親那句“哪個做父母的不是把孩子當作心中的寶?”。

表達了普天下父母心的共性,也體現出他們對他人的苦難有著深刻的理解與同情。

徐帆、高亞麟、劉丹等實力派演員的精湛演繹,生動再現了抗病家庭所經曆的艱辛曆程與內心煎熬。

他們用細膩真摯的演技揭示了家庭作爲情感歸宿的溫馨角落,以及它所能給予的保護與力量。

僅僅寥寥數語的台詞,就能輕易觸碰到觀衆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人們常常感歎中國式的家庭在情感表達上的含蓄,實際上,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深沉的愛意無法完全用言語來承載。

面對生活的重大磨難,蒼白的安慰往往顯得乏力。

韓延導演以一種婉轉的視角捕捉到了生命的起起落落。

他並未刻意渲染苦難,也沒有沉溺于營造煽情場景。

相反,他運用柔和而有力的鏡頭語言,呈現了生命的積極面向。

通過輕松诙諧的敘事手法,打破了題材本身可能帶來的壓抑感。

即使在逆境中,人們依然能在生活中發現屬于自己的點滴快樂與美好瞬間。

淩敏曾帶著困惑詢問呂途:“太陽怎麽可能搖擺呢?這豈不是個病句?”

呂途詩意盎然地回應:“太陽有時也會疲倦,也會有它的低潮期,于是有了陰雨天氣,但只要我們舉起雙手,大聲呼喚,太陽就會振作起來,再次照亮世界。”

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電影市場,《我們一起搖太陽》無疑是一抹獨特的亮色。

它以濃厚的現實主義情感深度探討生命的意義,爲觀衆提供了多元的視角審視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愈發懂得,人間萬物中,沒有任何事物能超越一家人平安健康的寶貴。

度過平穩安泰的一年,看似平常,實則無比珍貴。

在新年初始之際,能夠通過這樣一部充滿生命力量的電影,體驗到愛與希望的洗禮,實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2024年,我渴望活得更加恣意張揚,更加熱情奔放!

至此,本文即將畫上句號。倘若這篇文章觸動了你的心弦,請勿猶豫,你的點贊和分享是對作者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0 阅读:17

感歎電影

簡介:🎄 00後自由撰稿人 | 每日更新電影資訊